刘刚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1-129-03
摘 要 通过70年的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十九大创造性的拓展了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作了重要论述,坚定制度自信成为党员干部的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既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又是坚定制度自信的理论文献和政治指南。基层党员干部处于国家治理的一线,其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的落地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必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国情、认识规律,结合中国制度和机制的发展优势,放眼世界、横向比较,找到坚定制度自信的理论源泉、理清坚定制度自信的历史脉络、把握坚定制度自信的现实依据、找准坚定制度自信的理性参照。同时要立足实际、遵守规矩,明确坚定制度自信的实践方向。
关键词 基层 党员干部 制度自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系统提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逻辑严密、相互支撑。道路自信是前提、决定着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理论自信是航标、是指导思想,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养成高度的理论自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制度自信是保障、是刚性约束,是对国家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的自觉行为;文化自信是灵魂,是对歷史优秀成果和民族文化的内心认同。从四个自信的关系看,如果制度自信停留在口头上,嘴上说坚持道路、学习理论、传承文化,而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或纪律规矩不遵守,政治生态肯定会受到破坏,那么道路会被走偏、理论会被荒废、文化会被践踏。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坚定制度自信呢?
一、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找到坚定制度自信的理论源泉
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和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是主张和观念的外在表现。要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加强唯物史观的学习,理解社会发展形态,了解社会主义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提高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认识。要及时、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规律,从而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把握从革命战争、政党建设、民主建设到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探索等方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渐进过程。
当前要重点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核心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基本方略”,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分别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什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提出了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系统完整、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在历史进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必不可少的。从马克思唯物论的观点出发,社会制度也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长的,而是在自觉的理性指导下构建出来的。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的实践等过程中形成的国家制度,都生动地体现了这种理性和自觉。
自觉的革命运动,都有自觉思想武装和科学的理论指导。纵观历史,漫长的封建社会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虽然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但成熟的资产阶级理论也不早于资本主义运动本身,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集团的更迭也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自发运动,而只有共产主义运动是在诞生于资本主义环境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因为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才会有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二十世纪末的解体、剧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政党失去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国家的颜色革命,但更重要的原因恰恰是这些发生剧变的国家在自身建设中没有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其社会制度的先进性没有得到发挥、优越性没有体现出来的结果。
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在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设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历史传承、民族文化、人民意愿、建设实践,自主探索的结果,是符合中国实际、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治理体系。因此,坚定制度自信的基础是理论自信,必须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系统、全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理解其间的逻辑关系。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为不学习,抱怨这不好、那不足,出去之后有了对比,才发现“一出国就爱国”。着眼基层,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党和国家的基本制度缺乏了解,对“四个自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较为茫然,才会抱怨学习任务重、要求高、负担重。
因此我们只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会把制度自信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理解的基础之上,才会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避免以具体制度的不完善指责根本制度的不良倾向。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以理论上的清醒坚定制度自信的信念,才会找到制度自信的理论源头。
二、了解国情、认识规律,理清坚定制度自信的历史脉络
十九世纪中期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世界话语体系中没有发言权,任外国列强欺凌宰割,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成了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甚至国民党的统治,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为己任,创造性地实践马克思主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事实最终说明,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很快发现了照搬苏联模式的路走不通,果断地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尽管出现了脱离实际的严重失误,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形成了一批重要经验和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探索和实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四大将这一任务写进报告,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并不断体现优越性和先进性。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不仅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且要不断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牢靠而持久的制度保证”。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
我们了解了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历史沿革,就会树立起治理能力的信心,我們才会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有其坚实的历史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感受成就、彰显优势,把握坚定制度自信的现实依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制度自信有哪些现实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各族人民深入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潜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最有力、最直接的现实依据。衡量一种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要看是否符合国情、符合老百姓的利益、是不能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办成了很多大事,特别是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得益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制度基础,经济制度、土地制度、社会机制为人们实现梦想创造了条件和保障,激发了社会发展的活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相比,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习近平也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坚定制度自信,一定要立足现实,看看社会是否安定、国家是否发展、人民是否幸福。同时要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的事业,不可能什么都是完美的。现实中肯定会有一些具体的制度和规定不完善,甚至会有一些缺失的方面,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解决,这也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义所在。对不足、困难和问题不能放大,更不能受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以此来否定道路、抨击制度。
四、放眼世界、横向比较,找准坚定制度自信的理性参照
习近平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清、把得准。”坚定制度自信离不开中外制度的比较,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成果,同时正确看待具体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不足、清醒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必然性,冷静看待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民主模式,经过比较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才能有坚定的自信。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法治、行政、文化、民生、生态等制度体系,坚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利、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并结合我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实际不断改革调整,具有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中国能办大事”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推动了中国的迅速崛起。
反观西方,几十年来,一直努力推销自己的制度模式,但效果却不尽理想,在政治功能的产出和绩效上越来越差。“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让世界处于分裂动荡之中。金钱政治、失灵政体、债务经济等使得国家治理冗长而复杂、对立和僵化。部分国家先后破产、部分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甚至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止步不前,甚至债台高筑,多数老百姓生活水平长期没能改善。
近年来,中国发展模式和治理体系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西方学者也做了深入的比较,而他们反思制度问题的参照几乎都是中国。法国的汉学家戴维·戈塞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治理体系的高效和成功,中国共产党执政有着长远计划性,可以推进很多改革,中国政策具有延续性。美国学者巴利特和斯蒂尔在《被出卖的美国梦》一书中认为“权钱交易动摇了‘美国梦的基础”。美国学者福山在《美国民主没有什么可教给中国的》一文中说中国能“迅速做出复杂的重大决定”。中国的制度优势可以让党中央把各种资源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把全国的力量集中起来解决问题。
通过中西制度的比较,我们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必须与历史、文化、现实相适应,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理性分析坚定制度自信。相信“中国的月亮也很圆”,而且能照着自家的院子。正如习近平强调:“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
五、立足实际、遵守规矩,明确坚定制度自信的实践方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坚定制度自信不是口号、更不是空话大话套话,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基层党员干部,与基层职工打成一片,说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一线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职工群众的影响力最直接。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崗位、从事什么职业,永远不能忘记党员的身份,在制度自信方面要明确实践方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全会通过的《决定》,既明确了必须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明确了具体任务和举措,体现了强烈的问题导向和鲜明的实践特色,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献。坚定制度自信,必须深入领会全会重要精神,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国家发展的现实坚定信念,从党和国家制度建设中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按现代化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路径。党的领导为制度自信指引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思想路线、组织基础和社会力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的根本保障。
要加强作风建设,自觉践行纪律和规矩,抓好具体制度的落实。具体制度是国家制度的直接反映、是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治理能力的外化表现,纪律规矩则是如何落实具体制度的制约和监督。在坚定制度自信方面,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加强作风建设,何时、何地、从事任何种工作都不能违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要持之以恒反对“四风”,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及生活纪律,带头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政治、民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和工作机制;要坚守初心使命,努力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落实任务、布置工作、履行职责过程中,单位的工作思路、制度机制等都要符合国家治理体系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让一线群众真切感受国家治理能力。
总之,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坚定制度自信,必须从学习入手,深刻理解制度自信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认真分析思考,结合实际,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必须进行实践运用,在立足实际抓好制度落实的基础上,针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结合中央的安排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并坚持抓好落实。这样,坚定制度自信才能在基层落地生根,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J].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16,6.
[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J].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11.
[3] (美)唐纳德·L.巴利特、詹姆斯·B.斯蒂尔.被出卖的美国梦[J].格物出版社,2013,8.
[4] (美)弗朗西斯·福山.美国民主没什么可教给中国的[J].求是,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