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光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1-064-02
摘 要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弘扬社会主流文化和思想,荣成市围绕“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多久”的问题,坚持创新引领,强化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和农村信用建设制度化两大特色优势,把“志愿+信用”作为创新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实现农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重要力量,积极探索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荣成路径”。
关键词 政治 思想工作 志愿服务
一、荣成创新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
1.完善的信用体系和志愿服务制度化为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自2013年起,荣成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诚信建设从道德引导层面提升到制度保障层面,是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市。近年来,荣成市以“诚信荣成”为主题,持续开展诚信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市60万本地居民、21万外来人口等的信用管理系统,推出“信用贷”“信用阅”等160多项守信激励产品。另外荣成不断创新志愿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于2016年3月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对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统筹协调、整体设计、监督考核、经验推广及表彰激励;搭建了“志愿荣成”网络平台,率先探索实践“互联网+志愿服务”新模式,在国内率先把志愿服务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管理,推动荣成市志愿服务从松散型、碎片化到制度化、规范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了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可以说,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成为荣成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保障。
2.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现实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现象是:有的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主要精力放在环卫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容易出政绩的显性工程,觉得思想政治工作是“软任务”,费力多、见效慢,不愿投入过多精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陈旧落后,大多数情况是村干部以单向灌输的方式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或者满足于简单布置,讲讲了事;村民理想信念缺失,政治意识淡薄;等等。面对新形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用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传达到农村,让农民能及时了解党的政策,从而自觉遵纪守法,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对党的认同度。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有效路径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的难点和挑战。比如,农民对村民自治、农村管理的参与度不高,对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关心程度低,由此带来的农村管理松散化和农村治理缺乏有效手段的问题日益凸显。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村庄面临着“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以及党组织缺乏凝聚力、民主管理弱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些都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4.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期待,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农村现有情况来看,村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60岁以上人群,子女常年在外工作生活对父母精神层面的照顾很少,与此同时,村里的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活动内容单一、缺少专业老师指导等,导致群众对参与文化活动不感兴趣。
二、荣成推动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亮点
1.聚焦思想铸魂,回答了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做什么”的问题。以“讲、评、帮、乐、庆”形式,策划实施贴近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要、群众乐于参与的特色活动,进一步提升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一是抓理论筑根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强基,面向党员干部,在“三会一课”会前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等活动,提升党员干部身份意识。制定了《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站)课程建设的意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政策、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移风易俗等6大项定为“必修科目”,镇街分中心、村实践所每年需完成12个“规学”课程,在此基础上灵活选择“选学”课程。二是抓文明倡新风。对照“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目标,开展诚信示范户、“志愿人家”、文明家庭等评选和“我的志愿故事”“我的家风故事”宣讲活动。三是抓培训促振兴。聚焦农民群众需求,策划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活动,推动农村全面振兴。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开展优质高效农业等专题培训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荫子镇头甲村等30多个村文明实践所成立了“乡村夜校”,村民们白天忙农活,晚上走进夜校“充电”,打造深受群众欢迎的学习平台。
2.统筹整合资源,回答了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怎么做”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级各类資源存量,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吸引更多的资源汇聚在文明实践这面旗帜下面,推进志愿服务由“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文明实践系统化、整体化开展。一是打造功能完备的“中央厨房”。市文明实践中心由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志愿服务联合会、巾帼创业创客基地、志愿者学院等功能区组成。二是制作供需对应的“网上菜单”。在原有“志愿荣成”网站基础上,增版扩容,搭建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云平台设置了活动申请、活动公示等七大板块,制定了“提前申请—审批备案—网上公示—动态发布”工作流程,实行文明实践“全市一张网”的管理模式。三是生产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围绕“四个自信”,利用各级各类阵地设施,打造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为一体的文明实践平台,以丰富的“精神食粮”滋养群众心灵。
3.壮大主体力量,回答了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谁来做”的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所)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聚焦农村群众需求,按照“部门专家团队精准服务、城区专业团队下沉服务、镇村团队自我服务”的模式,依托党校、司法、农业农村等市直部门,培植红宣讲、法润荣成、情系三农等34支专家型志愿服务队,组织670多名“专家型”志愿者,采取“开门询单、团队亮单、群众点单、分中心下单、志愿者接单、互动评单”的模式,建立起“群众吹哨、部门报到”的服务机制。由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组成“银龄宣讲团”,深入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到树荫下、炕头上,叫响了“银杏树下话习语”志愿服务品牌,用本土化、接地气的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4.建立激励机制,回答了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做多久”的问题。充分发挥信用示范城市建设的先行优势,将信用管理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通过完善志愿服务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志愿信用联动机制,引领全社会倡树更加坚定、正向、积极的价值取向。出台了《志愿者考核和信用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将群众参与理论宣讲、清洁家园、扶老助残等26项文明实践活动与个人信用挂钩,根据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时间等赋予个人一定信用加分。不断增加守信激励产品,达到一定信用分值的市民可享受信用贷款、减免费用等160多项守信激励产品;全市镇街、村居设立文明实践信用基金2000多万元,改变过去村民福利“一刀切”方式,每季度或每月发放一次,营造“信用有价、志愿光荣”的浓厚氛围。
三、文明实践志愿信用机制对加强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及成效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不断推动农村社会快速、稳定发展,提升农村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进而形成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和精神氛围,把农民群众的力量集中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来。
1.巩固了农村宣传思想阵地。在镇街文明实践分中心、村居实践所宣讲的课程设定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政策等6大项定为“必修科目”,镇街分中心、村实践所每年需完成12个“规学”课程,在此基础上灵活选择“选学”课程。组织部分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组成“银龄宣讲团”,深入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叫响了“银杏树下话习语”志愿品牌,用本土化、接地氣的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为骨干,每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了“红先锋”志愿服务队,每名党员联系4-6户群众,党员争做群众的贴心人,促进发展的领路人,树立了党员良好形象,优化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感受到来自基层党组织以及身边党员的关怀帮助,对党组织的认同度明显提升,自觉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3.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荣成各文明实践分中心、所(站)立足自身的特色文化,因地制宜策划开展多样化、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极大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期待,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拥护,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更强了。围绕倡树文明新风尚,对照“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目标,开展诚信示范户、“志愿人家”、好婆媳、文明家庭等评选和“我的志愿故事”“我的家风故事”宣讲活动,建立《家庭文明档案》,推动形成好家风好家训。
4.改善了乡风民风。始终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文明实践志愿信用就向哪里延伸,有效解决了农村由“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迈进过程中,所出现的情感淡化、矛盾上升问题。大疃镇双石董家村等20多个村建起“暖心食堂”,定期为村里的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配送可口饭菜,让困难群体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5.化解了乡村治理难题。通过信用体系的正向激励引导,有力提升了基层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人翁意识,激发了蕴藏在群众心中的文明力量,使得文明实践深入人心,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能够主动参与村级事务、关注村庄发展。农村志愿者以自身的行为和思想影响着村民,给身边的村民带来思想观念的变革,进而带动更多村民成为志愿者,把农村一个个“孤岛”联结成一片完整的“陆地”,弘扬了邻里互助风尚,解决了农村社会空心化带来的自治难题,为广大农村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欧森林.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
[2] 张翼.创造性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