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
【摘要】察哈尔民歌隶属于蒙古族民歌,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题材多样,大多集中在对家乡、亲人等的思念及酒歌方面。察哈尔民歌是地方民歌中较为典型和优秀的歌种之一,在时代背景下,受到了外来音乐文化的巨大冲击,甚至部分歌种陷入了消亡的边缘。幼儿教师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其纳入本土幼教地方课程能有效改变上述现状。本文对察哈尔民歌纳入本土幼教地方课程的价值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能为地方幼教课程开发和民族音乐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察哈尔民歌;本土;幼教;地方课程;价值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察哈尔民歌作为蒙古族民歌的典型代表,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字数较少但腔调悠长,擅长叙事但又在抒情方面毫不逊色。歌词一般分为上、下各两句,内容则紧紧围绕内蒙本地特有的景色,如草原、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骏马等。察哈尔民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察哈尔部落的历史。欣赏察哈尔民歌犹如观看了察哈尔的发展史,因此,其也被叫作“草原音乐活化石”。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察哈尔民歌更是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受本地区人民的欢迎,唱民歌成为了人们的主要活动之一。
一、察哈尔民歌纳入本土幼教地方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外来音乐文化和流行音乐的冲击下,西方音乐逐渐抢占了我国的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市场,民族音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实际上,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多样性、朴实性、独特性以及蕴含的丰富的民族文化,使其作为一种民族瑰宝而加以传承。面对民族音乐式微甚至消亡的现状,广大的音乐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应自觉担负起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培养幼儿的民族音乐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察哈尔民族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传承现状也不容乐观。笔者曾对此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幼儿们只喜欢“喜洋洋”“蓝精灵”之类的歌曲,对于自家家乡的音乐和文化知之甚少,更不要说传唱了。幼儿们在视频中看到这类节目时缺乏模仿兴趣,往往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有趣的事物上。幼儿如此,幼儿教师的情况又如何呢?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教师虽然对本土音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却不会唱,更不用说教导幼儿学唱这方面的歌曲了。其实这也折射出幼儿家长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兴趣的不足。幼儿教师作为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先行者,应先从自身做起,来了解其文化,促进民族音乐传承后继有人。将民族音乐纳入本土幼教地方课程,既是地方建设课程的需要,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的需要。
察哈尔民歌起源于元代,盛行于宫廷,后由宫廷音乐逐渐转向了民间,经过岁月的沉淀,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民歌题材。察哈尔民歌内容丰富,几乎每一首都体现了当地人民劳动、生活等场景,其对人物情感的细腻表现蕴含着丰富的察哈尔民族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察哈尔民歌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通过将其纳入本土幼教地方课程,不仅可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还能将其落到实处,激发幼儿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其文化自信,推动地方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察哈尔民歌将民歌和宫廷古典艺术巧妙融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现有的察哈尔民歌中,一些宫廷古典音乐珍品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类流行文化的风靡,对现有的民歌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沖击。现在能完整演唱察哈尔民歌的民间艺术数量极少,因此,将其纳入本土本土幼教地方课程势在必行。
二、察哈尔民歌纳入本土幼教地方课程的价值
(一)培养幼儿的民族音乐审美观
对幼儿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使幼儿的审美观更上一个台阶,在原有基础上具有民族特色,凭借着民族音乐的强大感染力来陶冶幼儿情操,净化其心灵,使他们在得到美的感受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其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察哈尔民歌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的音乐进行了有机融合,形式更加丰富,其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艺术特色,教师可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民族音乐审美观。如教师在课堂中可通过讲述察哈尔的起源和由来,帮助幼儿了解察哈尔的悠久历史,使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具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在讲述本民族文化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使他们认识到察哈尔在蒙古族诸部中的地位,其文化也在蒙古族草原文化中处于正统和主统地位。察哈尔民歌的萌生、发展和形成历史悠久,与蒙古族的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它全面、生动地呈现了这一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
(二)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在音乐文化传承中,本国或本民族的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每个民族在传承自己的音乐文化时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鉴于此,就需要其相关工作者不遗余力传承和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多民族地区的师范类院校的幼儿师范专业,应挑起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发挥本土优势,体现民族特点,彰显办学特色。
察哈尔民歌记录的是蒙古族的社会生活,是一本反映当地人民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活化石,也反映出该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传承价值。察哈尔民歌具有丰富的歌种,将其纳入本土幼教地方课程,通过增加民族地方音乐课程,学习相关舞蹈和器乐,可以掌握正确的歌唱声音技巧,了解自己想要达到想要的声音效果应如何发声,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三)提高幼儿认知能力
幼儿师范专业培养的群体较为特殊,是将来从事育儿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老师,幼儿们通过音乐选修课,将会学习民族器乐的演奏方法及地方民歌的演唱方法,这不仅拓宽了幼儿的文化视野,提高了其艺术审美,还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丰富了知识面和他们的专业技能。察哈尔民歌类型丰富,按照演唱形式分类,包括呼麦、潮儿、独唱等形式。这些形式因内容的差异导致其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察哈尔民歌纳入本土幼教地方课程,通过教师对不同演唱形式和分类的详细讲解和示范,可以使幼儿学习和掌握其独特的唱腔,拓宽其知识面。
(四)提高幼儿综合素养
能力心理学认为:“凡是人在完成活动的可能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建设地方民族音乐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其教育教学资源,还可以提高幼儿的教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地方民族音乐课程学习中,幼儿们学习唱歌、跳舞、演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艺术的二度创作过程,通过他们的艺术再实践,可以在提高其艺术修养的同时提高其艺术创造力。幼儿教师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来融入到幼儿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部分察哈尔民歌的改编和再创作,使其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来激发幼儿学习本民族音乐的兴趣。
(五)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怀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对德育培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其音乐条件,来进行地方民族音乐的搜集、整理、筛选等工作,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教材设置选修课,并结合目前统一教材的学习,充分发挥本民族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其爱国情操,提升其意志品质。
将地方民族音乐纳入到本土幼教地方课程中,是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目前,民族音乐部分内容在幼儿师范专业的音乐教育中占据的比例较小,导致幼儿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音乐审美水平较低,甚至长期处于未开发状态。幼儿教师作为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的先行者,幼儿师范教育作为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加强民族音乐课程建设,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教材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教师,使民族音乐得以进入幼儿音乐课堂,为其传承和弘扬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察哈尔民歌纳入本土幼教地方课程的策略
察哈尔民歌纳入地方幼儿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科学地加以实施是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根据幼儿年级段不同,因材施教
音乐基础课程的开设为幼儿学习民族地方音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第一学年时,幼儿们首先学习的便是音乐基础课程,其包括的内容众多,如基本乐理、唱歌、舞蹈和钢琴。在第二学年,幼儿们则可通过音乐选修课来学习民族地方音乐,为了使幼儿学习起来更轻松、更快乐,教师可在编写校本教材时选取那些比较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地方音乐。我们选取的民族音乐为察哈尔民歌,让幼儿在理解和热爱的基础上,将其带入到日后的幼儿音乐课堂,让孩子在学习到乐理知识的同时,更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開展音乐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民族魅力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可鼓励幼儿参与当地组织的一些文艺活动,让他们通过参与民族歌舞演出的形式提高演唱技巧,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从编写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音乐教材、设置具有地方音乐特点的选修课、将地方民族音乐渗透到各门课程教学、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方式,充分发挥察哈尔民歌纳入本土幼教地方课程的优势。如在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学情,结合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情境体验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方法来施教,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囿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融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情境体验教学法时,可为幼儿创设一个本土音乐文化的氛围,通过让幼儿穿戴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和饰品、播放相关视频,再加以语言导入引导幼儿进入到相关情境中,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总之,察哈尔民歌纳入本土幼教地方课程具有多重价值,为了使其价值发挥到最大功效,教师应首先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正确的观念引导下,以身作则,积极学习,承担起传承和弘扬察哈尔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谭谦.地域特色在插画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恩施土家族地域文化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7(8).
[2]周丽青.试论走西口民族大迁徙对察哈尔小调民歌的影响[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2).
[3]武俊芳.察哈尔民歌艺术风格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1).
[4]巴特尔.察哈尔民歌《羽毛令》产生的历史缘由以及历史记忆[J].内蒙古艺术,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