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2019-02-10 14:18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教书育人高校教师

魏 影

(苏州市职业大学 组织人事部,江苏 苏州 215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1]。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高校教师责任重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

1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2]。崇高地位和历史重任,更要求每位教师珍惜身份,完善自我,提升师德修养。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师风,就是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主要表现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治学等等,是教师应遵守的基本要求。教师直接面对广大学生,言传身教,对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能不能培养人”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教书育人本领强、科学研究有作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3]。

2 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我国开启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教育改革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我国教育事业进步的必要条件。要看到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教师们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社会的认可。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处于社会变革转型期的一些变化和现象,或多或少的对高校教师会产生影响,也造成了部分教师师德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爱岗敬业精神不足,个人功利主义浓厚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高校教师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但是在社会变革、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越来越浓厚,部分高校教师理想信念缺失,敬业精神缺乏,极少数人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高学历的野蛮人”[4]。很多高校在绩效奖励中,设置了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量的考核指标,本来是为了量化指标,强化考核,推进工作目标的落实,但部分教师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在获得更多“超工作量津贴”的同时,敷衍塞责,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育人任务难以真正落实;有的单纯以获取科研奖励为目的,不顾科研成果质量;还有一部分高校教师把精力放在兼职上,利用自己专业优势发展“副业”,疏于教学。

2.2 教书育人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缺乏

“吐辞为经、举足为法”。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但部分高校教师没有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教师不遵守教学纪律,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差,无法真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有的不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低头讲课,下课就走”,没有落实育人职责。有的缺少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要么无原则迁就学生,不严格要求学生;要么缺乏对学生的真心关爱,极个别教师甚至利用教师身份不公平对待学生。有的教师以“高知”自居,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传播片面的不客观的信息。

2.3 学术研究不严谨,社会责任感缺失

自古以来教师被视为神圣的职业,一向注重学术纯洁。但部分高校教师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事件时有发生,治学极不严谨,如出现了申报课题积极、研究过程不急、无法按时结题等现象。科学研究中没有审慎的态度,敷衍了事,急功近利,学术风气不正。有的高校教师没有社会责任感,出现了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如高铁霸座、高铁扒车门、机场胡闹等事件,严重败坏了教师的社会形象。有的教师照本宣科,不能与时俱进,了解社会发展,积极融入社会建设发展的洪流之中。个别教师没有服务社会意识,不能与时俱进、及时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学术研究不能结合地方实际需要,研究成果严重与地方经济社会脱节。

3 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以思想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责任意识

高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当前首要任务,着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教育广大教师不忘育人初心,牢记崇高使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四有”好教师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根本要求,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强化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高校教师树立坚定理想,打造过硬政治素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践行新时代“四有”好教师标准,培养热爱教育的定力和潜心教学的坚守,强化自我约束,提升师德修养[5]。

3.2 以师德规范为内容,进一步推进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要重视制度建设。按照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师德规范制度体系建设。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制定各高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充分体现高校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规范。建立《教师个人诚信体系》,研究制定针对高校教师师德违规行为的负面清单和师德档案,完善师德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标准,明确一票否决制的具体内容。建设《教师个人诚信系统》,将教师创先、争优等表彰情况和失信行为记录在系统中,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评先评优、人才推荐、考核任用等的依据,对于诚信模范予以表彰,对于失信、失范人员进行惩戒,失范严重的清除出教师队伍。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明确政策措施;明确分级负责管理,形成责任明确、沟通及时、协调到位的工作机制[6]。

3.3 以内涵建设为举措,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要“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校的必然选择,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教育部、财政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引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成果转化等建设任务。高校教师要坚持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坚持学科前沿领域的探索,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推进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7]。

3.4 以师德先进为榜样,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广泛开展“创新争先、创优争光”活动,大力宣传教书育人模范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将有良好师德风尚、潜心教书育人、教学功底扎实的“教学名师”评选出来,使其成为青年教师的学习榜样;推行“名师带徒”制度,“教学名师”和青年教师结对指导,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楷模评选活动,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用先进模范事迹来感染其他教师。开展“育人故事”征文活动等,让教师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中,感悟教师职业的光荣、教书育人的神圣,自觉完成立德树人的职责任务。做好庆“七一”、教师节等宣传活动,建立交互式的传播平台,大力传播典型事迹,营造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3.5 以激励约束为手段,进一步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2]。抓好师德师风是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的前提,高校要建设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结合放管服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规范和强化教师管理服务。一是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通过制定教学、科研、综合管理等绩效考核指标,把个人师德师风表现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教师担任班主任、创新创业导师,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各类学生竞赛,以及指导青年教师等工作视作教育教学工作量;将教师岗位职责与内涵质量建设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维度考核教师的工作实绩,使业务工作和育人成果得到激励评价。同时注重情感激励,如建立党委班子领导联系教师制度、党支部书记和教师结对等,重视教师的情感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二是充分发挥高校中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术组织、群团组织在师德监督中的作用,建立师德建设奖惩机制。建立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构成的多方位师德建设监督体系,对师德师风问题进行监督检查、有效反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改善。

猜你喜欢
师德师教书育人高校教师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教书育人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篆刻
教职工音乐活动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影响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