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学主义语言理论句子观批评

2019-02-10 20:36徐秀梅樊丽霞
关键词:科学主义语言学意义

徐秀梅,樊丽霞

(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一、引言

句子一般被认为是语言使用和交际的基本单位。至少从语言的外观来看,句子是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中使用数量最大的单位,所以也是最为重要的单位,任何语言理论都必然视句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但是由于语言观不同,不同的语言理论对于句子的内容、形式有不同的观点。总体来说,西方语言理论的发展路径是从语言自治论走向开放论、从客观主义性质的研究走向包含主体作用的综合性质的研究,即从把语言作为自治的、孤立的系统的研究发展至对语言与社会系统和人的认知相联系的研究,从排除人的主观因素以追求语言研究的科学主义目标发展至涵盖语言的产生、使用和发展中的社会系统的作用,直至人的认知加工作用的确认,从而使语言研究表现出一种鲜明的人文科学的特点。

人文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明显的区别。在人文科学研究中,必然要涉及到人的因素,因为人文科学领域中到处都有人的参与和创造的影子,但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为自然存在的现象,这些自然存在物中并没有人为参与和创造的作用,所以自然科学研究必然尽力避免人为因素的主观影响,使研究具备科学主义特点。由于对语言研究属于人文科学范畴还是自然科学范畴有不同的观点、对于语言研究对象是作为自然存在物还是作为人的创造物、对于语言研究对象的范围是限制在语言本体之内还是走出语言本体从而涵盖语言的使用、语言的产生等主要方面存在差异,产生了不同的语言观。在不同的语言观中,对于现实世界、人、语言、社会等与语言密切相关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最终要落实到语言中最为重要的单位即句子之上。本文将对西方科学主义语言理论的句子观进行分析,以期发现更加符合逻辑的语言句子观。

二、科学主义语言观的界定和特点

科学主义(或称为唯科学主义、科学至上主义)(scientism)的产生源自于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中,科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加深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了解和掌控,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被普遍认为是正确、可靠、有效的研究方法,使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也能保证正确的方向,取得可靠的成绩。语言研究是人文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科学主义方法同样被用于语言研究领域。语言研究者追求与自然科学相似或相同的客观性、精确性,从而使语言研究具有了科学主义的特点,产生了科学主义语言理论。

西方科学主义语言理论的范围包括以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创立并发展之前的语言研究理论,主要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涉及到交际者的作用,但是因为交际者作为交际主体的作用在语言形成和理解中非常有限,其本质仍然是语言自治论,所以我们仍然把该学派归属于科学主义语言理论范畴(具体细节见下文)。

这些流派和理论的共同特点是追求语言研究的自然科学特质,基本忽略语言中人作为主体的作用。这种特点具体体现在句子观上。在句子的形成、结构和意义等方面,西方科学主义语言理论都排除了人在语言形成和使用中的认知主体性作用,表现出强烈的科学主义倾向。

三、科学主义语言观不同流派句子观

(一)结构主义的句子观

结构主义语言学以把语言研究建设成一种符合科学要求和特点的学科为目标,所以把研究对象界定在能被客观描述的语言系统上,实际上是语言本体论研究[1]64。所谓的结构,在语言学上指的就是语言系统,该系统具有整体性,由各种具有相互关系的要素组成,这些关系决定了要素的性质和作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该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2]509。结构主义语言学持语言的自治观,把研究对象限制在语言系统之内。句子的意义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其意义就在句子之中,与客观世界和人的认知没有关系。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句子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对句子进行直接成分分析,即不断地对句子进行切分,直至最小的语素单位,最后对每一个直接成分的结构和功能加以识别。所谓的功能,就是一个直接成分在句子中做什么句子成分,其与其他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此就可以发现句子中各个要素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以确定句子的结构特点和类型。句子的成分和语序、横组合和纵聚合关系、句型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视野在句子方面所关注的重点[3]50。结构主义语言学也是一种语言本体论,因为它的研究核心和研究目标是发现并描述语言本身的形式结构系统,同时它对意义的关注不强,因为只有形式最可靠、最具有客观性,也最符合客观性的科学要求。

所以,在结构主义的语言句子观中,句子中最重要的就是句子的结构类型,直接成分是句子的组成要素,直接成分分析法就是要发现这些成分如何一层又一层地组合直至形成句子的结构。为了追求科学主义的客观性,结构主义语言学基本上排除了对意义的关注和研究,即使涉及到意义,也持有语言自治论的观点,主张语言有确定的意义,意义就在结构之中,通过结构分析就能确定句子的意义。其代表人物之一Bloomfield根据行为主义理论,甚至认为在接受刺激之后的反应就是言语的意义。

从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来说,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刻,但是我们知道,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传达语言形式,而是为了表达意义。尽管形式和意义关系非常紧密,形式的改变可以导致意义的变化,但是,形式不能创造意义,而应该是意义产生了形式,意义是源,形式是流。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意义不是天然的存在物,只能来自于人对现实世界所进行的认知加工。离开了人的认知加工,意义就不可能产生。

(二)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句子观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持理性主义哲学认识论观,主张天赋的语言能力和普遍语法是语言产生的根源。该理论以句子研究为核心对象,认为语言是“一整套句子”,句子通过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转换形成,只要掌握了关于母语的语法规则,就能够生成无限数量的句子[4]168。句子作为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对象,其研究目标是要发现人如何通过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即语言的创造性,从而找到全人类共有的普遍语法。

转换生成语言学认为深层结构决定意义,表层结构是深层结构的语言呈现,表层结构决定了句子的外观形式,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依靠的是转换规则。所以,转换生成语法中的关键词就是规则和结构,是一种形式主义语言学。在转换生成语言学视野中,句子产生于一层又一层的遵循规则的转换过程,这个过程反映了句子的转换步骤和层次。

该语言学派不关注意义如何产生,而是认为意义已经天然存在于人脑之中,同时对转换规则进行了核心关注,所以在该语言学理论中,句子是一套规则的组合体,只要遵循了转换规则,就能产生合法的句子。这就是为什么由此方法产生的句子尽管语法正确、但是意义不具备逻辑合理性的原因。但是意义是任何语言理论不可能避免的话题,因为一切的语言使用都是为了意义的获取和表达。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尽管对语义进行了关注,但是由于其研究的中心围绕句法,注重语言形式的产生过程,所以对语义的关注严重不足。但如果对意义的来源进行研究,就必然涉及到人的认知加工作用,从而使其研究远离了科学主义的要求,这是转换生成语言学所极力避免的现象。所以,在该理论中,人的认知加工参与因素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被主动避开。我们知道,离开了人,意义不可能产生,语言也不可能产生。所以,离开了人的语言研究,只是为了达到科学主义的要求,却远离了语言的本源。

简单来说,在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视野里,句子中含有的就是结构和转换规则,是一种纯粹形式主义的语言理论。从本质上来说,转换生成语言学尽管把对语言的创造性的探索转移到了人的心智,但是由于它认为普遍语法是人的天然能力,没有进一步就心智中意义的来源进行探索,所以本质上仍然属于语言自治论,属于客观主义语言学。客观主义语言学排除了人在语言形成过程中的认知加工作用,这是一味追求语言研究科学性的结果。

转换生成语法尽管也被视为认知科学范畴,但是,由于这种理论认为语言产生于深层结构,把人的认知作用仅仅局限在使用转换规则把深层结构转换为表层结构,人的认知作用大大受限,仅限于认知和掌握这些转换规则,所以本质上仍属于理性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5]31-34,仍然属于客观主义、科学主义范畴,没有认识到语言是经过人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加工、使用语言表征认知经验的产物。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句子观

系统功能语言学持语言的系统观和功能观,认为语言是一个系统,包括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最终构成一个系统网络;语言产生于人类的社会活动,用于实现社会交际功能。语言系统受制于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决定了人能够在社会里可能做什么事情。语言系统的意义由社会系统的需要决定,这些意义组成了一个可供交际者进行选择的意义总库,由此语言系统提供了一整套意义潜势,人在使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交际的需要和社会语境的限制进行意项选择和组合。语言需要实现的功能决定了语言的系统,并最终产生了语言的形式,形成了语言的语法,并最终形成了句子。

可见,语言的系统性规定了语言使用者所能进行的选择范围和幅度,这一切都已经具备确定性,不需要语言使用者进行创造。系统功能语言学没有进一步解释社会系统如何建立,语言的系统论止步于社会系统,没有继续深入到人的认知加工作用。把语言系统作为一个已然的存在物进行研究,基本上等于把语言系统作为一个孤立的对象进行静态研究,所以,仍然是一种科学主义的追求。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与人的惟一联系就是人对语言进行使用。在此过程中,语言使用者惟一的作用就是根据情境中意义表达的需要在语言系统网络中进行选择。所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系统观尽管涉及到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但仍然是以语言本体为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限制在语言系统之内,所以本质上仍然属于语言本体论范畴。

在此理论中,作为语言使用者的人在这个语言观里的作用非常小,基本上是被动的角色。对于语言使用者来说,所有的可供选择项目已经具备,所有的可供选择的意义潜势已经具备,使用者只能从中进行选择,而不能进行更改,而且也不涉及这些选项如何通过人的认知加工活动产生,所以该理论本质上仍然属于客观主义性质的研究。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科学主义的影响:为了研究的科学性,系统功能语言学从一开始就以已经存在的语言系统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不关注语言系统形成中的人的认知加工地位和作用,把人的主体作用仅仅限于根据社会交际需要在语言系统中的选择活动,所以人的认知加工作用非常小,可以说该理论基本上把人这个主体的主动认知加工作用排除在其研究视野之外了。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野中,句子也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单位,除此之外还有小句、短语、词语素等单位。该派理论认为语言有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些功能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次上,语言使用者在表达意义和实现交际功能的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的选择过程产生了语言的结构。任何一个句子都是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同步实现。该理论的核心是语言的社会功能,因此更重视句子的功能分析。在句子分析中,功能语言学的分析对象是句子中的及物性系统、语态、语气、情态,并涉及交际语境,以及句子间的衔接与语篇的连贯,还有语场、语旨、语式等与三大元功能相关的方面,而最重要的是言语的效果,即交际目的是否通过一系列恰当的选择最终达成。该派理论反对句子自治观,认为语义和语用因素促成了句子的产生[6]53-56。在此过程中,人的认知加工作用基本上等于零,最多只是从语言系统的意义潜势中进行选择而已。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系统功能语言学也没有对意义的来源进行研究,从而也不能发现意义来源于人的认知加工这个道理。

四、西方科学主义语言理论的主要渊源

(一)西方科学主义语言理论来自西方社会中的科学主义传统和分析性思维模式

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主义精神深入人心,科学主义研究方法对各个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科学主义追求客观性、确定性,主张主体和客体分离,尽力摈弃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努力发现事物本身的原理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在科学主义影响下,语言研究也使用了与自然科学相同的研究方法,力求具备与自然科学一样的客观性、确定性。因此,科学主义语言理论也努力排除人在语言中的作用,忽略主观因素的影响,只把研究对象限制在语言本身,通过分析语言本体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索语言的本质,寻找语言表达的意义。科学主义语言理论认为,语言表达的意义是明确的、精确的,而且意义存在于语言之内,通过语言分析,就能发现语言的意义。

句子分析的传统方法一般对句子进行结构分析,根据句子中各个词或词组在句子中的功能作用把句子划分为各种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从而可以确定句子的结构类型,然后就能根据这种成分划分确定句子的意义。这种分析方法来自于西方形式逻辑和分析性思维模式。在西方的这种思维方法中,外在的世界被分析为不同种类的、可分离的范畴,根据其功能和关系,在判断上首先分为主项和谓项,对应于语句中的主词和谓词,然后可继续往下分析,一直到更基本的语言单位。“无论语句多长,均可借助主、谓等范畴和与其对应的各种形态手段来发掘语句的逻辑关系和信息结构”[7]15。所以,在这种思维模式和分析方法中,句子中包含的是句子成分相互之间的具有层次性的逻辑位次关系以及这些成分的序列关系,这些关系对应于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的各种各自独立的范畴和其相互关系。这种句子成分分析方法在西方具有悠久的传统,而且一直沿用至今,原因是:首先,形式分析最客观,也最容易把握;其次,这种分析方法也能够使我们根据句子中各个成分的位置和功能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句子的意义。

在这种分析模式中,认知者的作用仅仅限于分析句子中的各种成分,并确定这些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确定句子的意义。除此以外,认知者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认知参与。这种分析方法属于语言本体论,即以语言本身这个存在物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界定了研究范围,所以这种方法与语言使用论和形成论没有本质上的联系。如果非要把这种分析方法进行归类的话,因为该方法的核心是对语言进行形式分析,所以可以归入形式主义语言学的范畴内,其本质是语言自治论。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认知加工活动产生意义,意义产生句子的形式。离开了人的认知加工作用,语言(包括句子)不可能产生。对句子的理解是认知者根据句子所提供的线索进行多方面联想和认知加工的活动。不同的认知者对于同一个句子的理解可能会因为不同的经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二)西方科学主义语言理论还受到了西方语言哲学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分析哲学

哲学研究开始以语言为课题对象,这是哲学研究转向的结果。哲学研究经历了从本体论、认识论到语言论的转向。之所以发展到语言论,是因为哲学家们发现,认识论争议的直接原因是语言使用的混乱不清,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必须使用意义明确可证、逻辑严谨明晰的语言。这种语言必须能够避免概念的模糊性,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

认识论关注的是我们能否认识世界、我们的认识是否与世界的本质相符。换言之,就是可知还是不可知、真与假的问题。语言论则关注认识的表达问题,即我们所使用的语言能否精确地表达我们的认识、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够精确地表达我们的思想。经过研究,分析哲学家发现自然语言概念混乱,意义模糊不清,所以不能够用来明确地表达思想,因此必须排除人为的主观影响因素,创造一种能够客观、精确地表达意义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是符合逻辑的语言。语言哲学关注句子,因为句子表达命题,句子是表达物,命题则是被表达的意义。语言哲学的主要流派分析哲学甚至于设计了逻辑严谨的人工语言、逻辑语言或者理想语言,要求句子的意义必须可以证实。“语言学,或至少语言学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构成一门标准的实证科学”,“形式语言学已经成为这门实证科学的主干”[8]19。显然,对于科学性的过度追求已经使语言研究成为绝对符合自然科学特点和要求的学科,人的认知作用在此已经被彻底抛弃,人性的力量和光芒已经消失无踪。

由于分析哲学家们大都是自然或数理科学家,所以他们对于确定性的追求可以理解。但是,他们的语言观却与人的生存的自然状态相去甚远,所以他们的语言并不能够在人类社会的实际生存中得到应用。分析哲学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这就是:排除人的影响,追求绝对明确的客观意义的表达。所以,分析哲学属于极端的客观主义和科学主义。按照分析哲学的语言观所产生的句子,虽然意义明确可证,但是根本不符合自然语言的特征。

其他对科学主义语言观产生影响的还有理性主义(rationalism)、行为主义(behaviorism),等等,这些思想都对科学主义精神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思想支撑。这些思想的共同特点是追求纯粹的科学性、客观性。我们知道,人不是机器,不单纯是物理的实体,人的认知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人是语言形成和使用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忽视甚至否定人的认知作用的语言研究是科学主义语言观的重大缺陷。

五、结语

科学主义语言理论不重视语言产生和使用过程中人的认知作用,认为意义是客观存在的,或者是已经现实具备了,人们从句子中各要素关系的分析中就能得到句子的意义,或者从意义潜势中进行选择来表达意义。从哲学上来看,这是传统认识论中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体现,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基础的科学主义认识论”[9]51。体验哲学之前的传统的经验主义认为人的大脑就是一张白纸,经验就是外界的事物客观地印在大脑上,是一种镜像反映,人在此过程中没有其他的认知活动。经验主义中的先验论认为,人类的经验是先天就具备的知识,不需要人类进行后天的认知加工就已经具备。经验主义的实证主义主张研究的客观性,不受研究者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理性主义认为人天生就具备理性的规则,一切现象都是这些理性规则的产物。科学主义追求客观性,主张研究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客观存在的对象背后的规律,必须避免研究者的主观性,才能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即科学性。

科学主义语言理论的共同特点是语言的自治论,认为语言不依赖于人而存在,意义的产生、语言的产生、意义的理解都不需要人的认知参与。意义就在语言本身之内,所以只要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就能发现语言的确切意义。

当然,从科学主义角度来看,上述语言研究也有可取之处。如果仅仅从语言自身来看,这些研究对于我们发现语言的本质也有价值。结构主义语言学所进行的研究的出发点是发现语言系统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所以把研究对象严格限制在语言本体之内,以期从语言本身的研究中寻找到语言产生的方法;转换生成语法把研究对象限制在先验的深层结构和转换规则;功能语言学则把研究对象界定在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使用。结构主义语言理论认为结构中的要素关系产生语言,转换生成语法认为深层规则和转换规则产生语言,功能主义语言理论本质上认为交际功能的实现产生语言。从语言研究本身来看,这些研究已经非常深刻,其研究特点已经非常科学,具备了科学研究的一切特点。无论这些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否合理,它们都是人类探索精神的体现,是值得表扬的。正是有了这种科学探索的精神,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但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忽视甚至排除人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人的因素,才使人文科学研究具有了自己的特点。人的主体性是除了自然界之外的一切其他领域的创造性因素,所以研究应该包括人的主体性作用。人的存在并不会使研究缺乏科学性,反而否定了人的主体性的作用使研究不具备合理性。所以人的主体性的回归是人文科学研究尤为迫切和重大的需求。

综上所述,科学主义语言学理论远离了人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人在语言产生、认知、使用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语言说到底是一种人学”[10]331-337。我们知道,语言为了人的生存交际的需要而产生,语言是人使用的语言,语言的各个方面都不能离开人的作用。所以,远离了人,拒绝了人的作用,显然是对语言本质的违背。违背了语言的本质,任何语言理论都不能提出合理的观点。语言并不是自治物,首先,语言的使用与语言的使用者不可分割,离开了使用者的语言就是死的语言;其次,语言的产生是人对现实世界进行的认知加工的结果。离开了人的认知作用,语言就不可能产生。

体验哲学和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的出现,终于发现并确定了人的作用。认知语言学认为人是现实世界的认知加工者,是语言的创造者。“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逐步形成的,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11]20-25。在与语言相关的一切要素中,人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人的认知加工产生了语言,当然也产生了句子。所以,句子反映了人的认知加工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研究的起点是人的认知,终点是语言的产生。在研究语言如何形成方面,这种研究方式显然更符合语言产生的逻辑,所以具有更强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科学主义语言学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反科学主义与“世纪末”文学的“时空”意识重构
“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五四文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有意义的一天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生之意义
人文视域中的中学哲学教学思考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