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蕾,王 健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专肿瘤院区,河北 沧州 061000)
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针对晚期肺癌患者来说采用化疗的方式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的细胞,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此次研究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数据报告如下。
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8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52~71岁,平均(61.5±5.7)岁;实验组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54~71岁,平均(62.5±5.9)岁。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数据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①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掌握患者心理实际需求,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沟通中护理人员多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充分尊重患者,多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在沟通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②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在进行各项操作之前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听取患者的主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避免因患者对操作不知情产生抗拒感。此外患者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护理人员也应及时的纠正患者的认知,并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③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有关肺癌的宣传手册,在手册中应具有问题、图表,利于患者的理解,同时指导患者饮食,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能力。
①根据QLQ-CCC量表(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此量表中有躯体、心理、社会、总体感觉四个方面,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②对比两组患者SAS(焦虑)、SDS(抑郁)评分[3]。根据HAMA与HAMD分别对SAS与SDS进行比较,当分数较高时证实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较为严重。
将研究数据所得资料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对比分析,有关生活质量评分、SAS、SDS评分均由计量资料表示,采取t检验,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标准。
对照组2 9 例患者躯体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总体感觉评分分别为(31.5±4.0)分、(22.4±2.9)分、(12.1±2.4)分、(51.3±5.7)分,实验组29例患者躯体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总体感觉评分分别为(48.5±5.5)分、(35.6±4.3)分、(23.5±3.1)分、(65.4±6.4)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79、11.381、13.004、7.357,P<0.05)。
对照组29例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7.5±5.3)分、(50.1±5.9)分,实验组29例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0.1±3.8)分、(32.3±4.2)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32、10.991,P<0.05)。
因受到饮食、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且早期癌症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在发现时已经发展为中晚期,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时间[4]。
在此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晚期肺癌化疗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经研究证实,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降低了患者SAS、SDS评分并提高了生活质量。采取护理干预后使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感情有很大的提升,同时患者对护理人员给予高度的肯定,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心理真实的想法与需求,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不仅满足患者的需求,更是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降低医护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愿意与护理人员沟通,也方便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心理变化。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利于机体免疫能力的提高,增加患者的营养,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缓解了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