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然,陈十昔,郝艳红,赵 彦*
(1.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4400;2.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慢性盆腔炎(CPID)现又称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具有容易复发,病程较长,不易根治的特点。如何高效治疗CPID、为广大女性解除困扰是临床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导师赵彦是石家庄市中医院妇二科主任中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省“三三三”人才,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第四批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擅长治疗多种妇科常见疾病,具备多年灵活运用少腹逐瘀汤医治CPID的临床经验,疗效大有可观。笔者有幸跟诊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学习经验整理如下。
CPID往往是由于急性盆腔炎病情缠绵难愈、治疗失当,或患者素来体虚、慢性发病而成。CPID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如阴道感染、性卫生不良、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性行为过早或性伙伴过多、避孕措施等等。CPID患者常有小腹疼痛或隐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双侧或单侧附件区增厚或有炎性包块等临床表现,进一步还可导致月经不调,输卵管发炎、堵塞,甚至不孕[1]。在古老中医典籍上并没有CPID的病名,依据患者的症状,归属于“月经不调”、“妇人腹痛”、“带下病”等范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首次提到了CPID的症状“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灌肠、外敷、针灸疗法及中药离子导入等,其中一法或多法并用皆可取得效果,并且安全可靠。
被誉为“调经种子第一方”的少腹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为著名的五逐瘀汤之一,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凝包脉,瘀血阻滞冲任引起的妇科病,在临床上应用颇为广泛。全方由当归三钱、蒲黄(生)三钱、没药(研)二钱、川芎二钱、小茴香(炒)7粒、官桂一钱、元胡一钱、干姜(炒)二分、灵脂(炒)二钱、赤芍二钱组成。现代学者对此方进行了药理作用的研究,提示其具有抗炎作用[3]。
李某,女,30岁。主因“小腹疼痛一月”于2019年3月5号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平素贪凉饮冷,一月前因长时间户外活动后出现小腹疼痛,并伴有坠胀感,得热则舒,喜温喜按,白带增多,色白,质稀,无异味。既往月经35-45/5-7天,月经量可,色黯,夹血块,痛经+(需吃止痛药缓解),经期便溏,末次月经时间为2月16日,无孕产史。舌黯苔白,舌底脉络迂曲,脉沉细减。纳寐可,二便调。妇检:子宫压痛,双侧附件压痛明显。妇科彩超:盆腔积液。赵彦老师诊后认为,此人为明显的寒凝血瘀之证,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方药:当归10克,川芎9克,黄芪15克,赤芍12克,党参12克,炒蒲黄10克,茯苓12克,醋延胡索10克,升麻9克,醋没药10克,肉桂5克,白术12克,干姜6克,盐小茴香6克,醋五灵脂10克,甘草6克。7剂,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并嘱患者忌食辛辣生冷、放松心情。
3月11日二诊,小腹坠胀隐痛较前好转,白带量较前减少,舌黯苔白,脉沉细。守方继服7剂。并嘱患者忌食辛辣生冷、多运动、放松心情。
3月19日三诊,3月17日月经来潮,就诊日为月经第三天,痛经较前明显减轻,可以忍受,无需服用止疼药,大便成形,舌暗稍红,苔薄白,脉滑。但仍有少量血块,加益母草15克,鸡血藤20克,继服7剂。并嘱患者忌食辛辣生冷、多运动、放松心情。
按患者平素贪凉饮冷,使寒湿之邪凝于胞宫。月经期气血虚弱,不能制约体内寒邪,使寒凝血瘀,不通则痛,遂素有痛经史;寒湿之邪趁气血虚弱之际侵犯大肠,遂经期便溏;冬季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使患者复外感寒湿,使寒、湿、瘀加重,累及整个盆腔,发展为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也是寒湿的一种表现。治法应以活血祛瘀、散寒除湿、温宫止痛为主,服用上述方剂月余,诸证减,2月后随访未复发。
不规律的生活起居、无节制的饮食习惯,使现代女性自身的免疫力下降,而盆腔炎性疾病往往是由于女性生殖器官的自然防御功能减低,病原体侵入盆腔发生的炎症,是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发病率越来高。中医药治疗无副作用,是广大女性普遍容易接受的一种方法。总的来说临床上CPID病例中湿热蕴结的证型占绝大部分,但是在北方,寒凝血瘀的证型也随处可见。赵彦老师在临床诊疗中,重视结合患者的自身体质、所处环境和临床表现来辨证施治,少腹逐瘀汤是赵彦老师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常用方剂,临床上往往取得不错的效果。除了基础的汤药,赵彦老师亦看重情绪因素,慢性盆腔炎往往缠绵难愈,使患者身心俱疲,赵彦老师在辨证施治的同时,经常鼓励患者们重拾信心,战胜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