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琴
(江苏省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急救科,江苏 盐城 224000)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的缺失还会伴有意识的障碍。脑卒中患者以>40岁人群为主,又以男性居多。脑卒中的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威胁中老年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1]。本文将我院收治的5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患者接受专业治疗前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急救效用和影响,相关报告如下: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56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入院均获得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内容获得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将本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区间48-79 岁 , 平均年龄 (59.23±3.56) 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区间46-81岁 , 平均年龄(61.52±4.18) 岁。两组病例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 > 0.05)。
1.2.1 对照组:按照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接到患者家属急救电话后立即安排医护人员赶往现场,在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后,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并建立静脉通路,并立即将患者送达入院、接受医院专业治疗。
1.2.2 观察组:按照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护理,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迅速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前往现场,并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通过电话询问患者实际状况大致判断病情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简单家庭急救。比如保持患者处于空气流通环境、避免移动患者、使患者保持静卧位姿势、垫高患者头部、简单清理患者呕吐物等措施。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若病情比较严重、患者陷入深度昏迷,医护人员可在将病人送至医院接受专业治疗的路程中根据实际病况进行初步护理,进行冰敷、吸氧等急救护理措施,若病情比较轻微、患者轻度昏迷,则将患者直接送入医院进行抢救。在将患者送至医院途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随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急救措施,以保证患者得以迅速、安全的抵达医院,并在到达医院后使患者第一时间接受专业治疗[2]。
观察指标主要有:(1)医院接诊后到患者接受医生专业治疗的时间间隔;(2)急救患者的死亡率;(3)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护理的满意度。评价标准:接诊到入院时间间隔情况;急救患者死亡率表;患者对院前急救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
所有脑卒中患者资料均由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率”采用卡方值检验。
观察组患者从拨出急救电话到患者接受治院前急救护理时间为 (15.68±4.21)min、到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为 (21.25±5.23)min;对照组患者从拨出急救电话到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时间为(26.25±5.68)min、到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为 (39.05±7.26)min ;观察组患者从拨出急救电话到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到接受医院专业治疗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中满意患者 15例 (53.57%), 基本满意患者 12例(42.86%), 不满意患者1 例( 3.57%), 护理总满意度为 96.43% ;对照组中满意患者8 例 (28.57%), 基本满意患者 10 例 (35.71%),不满意患者10 例 (35.71%), 护理总满意度为 64.28%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 严重威胁中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且随着该病年轻化趋势,更大群体逐渐处于脑卒中死亡威胁之下。对脑卒中患者在到达医院进行专业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如专业医护人员电话指导患者家属家庭急救、医护人员员到达现场后进行初步病情判断、先期处理、入院路途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等手段,都是缩短患者受治时间、降低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护理满意度的有效途径[3]。本次研究中得到,观察组患者从被接诊到入院时间间隔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从两组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确有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升满意度的功效。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施以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医院急救争取时间,进而更大程度保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