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莉
(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 033000)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外伤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严重并发症之一,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在24.3%~67.4%之间,而重型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00%[1-2]。气道护理是对患者肺部痰液排出的有效护理的方式之一,能够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控制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临床上所使用的排痰方法较多,效果也不尽相同。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4例,探究A3振动拍痰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4例,通过奇偶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71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54±3.58)岁,33例患者接受开颅手术,9例患者未手术接受重症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3例,气管切开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54±2.38)岁,34例患者接受开颅手术,8例患者未手术接受重症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4例,气管切开8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未产生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GCS评分在3~8分以内,临床体征与颅脑CT检查结果均符合重型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合并伤,患者家属与本人支持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人工叩背拍痰,即:由我院护理人员每隔2小时为患者进行1次翻身,变换卧床体位为侧卧位,护理人员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弯曲成半握拳状,腕关节有节奏的用指腹、大小鱼际肌以适当力度叩击患者背部,方向由下至上、由外向里,逐渐加重叩击力度,使患者肺部得以充分的振荡,持续叩背5min,随后改变患者卧位为反方向卧位,同样手法叩背5min,并鼓励患者将咳出的痰液进行排出,对于咳痰困难患者采用吸痰处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A3震动拍痰机对患者进行排痰,即:由我院护理人员每隔2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翻身,变换体位为侧卧位,由具有拍痰机操作资质的护士手持A3震动拍痰机的手柄,将排痰仪震动头放置在患者的肺底部,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调节拍痰机功率,但需控制在15CPS以上,30CPS以下,每次叩击时间为20~30分钟,3次/d,胸背部交替震动拍痰,其拍痰部位由肺底部至肺尖、由外侧至内侧,拍痰过程中,护理人员注意动作幅度,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面色,避免发生意外。同时,鼓励患者将痰液排除,对于咳痰困难患者采用吸痰处理。
肺部感染诊断指标:患者体温连续三天≥38摄氏度,常规血白细胞计数>10×109/L,肉眼可见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呈脓性状态,听诊肺部为湿啰音,X射线检查见肺部炎症,或痰液检查结果呈阳性。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文8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所得结果用率(%)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观察组42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例数为2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76%;对照组42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例数为9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42%,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5.1258,P=0.0235)产生统计学意义。
常规人工翻身扣背排痰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患者排痰作用,但其费时、费力,且叩背力度完全由护理人员所掌握,所以力度的均匀程度无法被控制,故而对小气道的排痰效果不理想,以至于仍有较高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而A3震动拍痰机是根据物理学原理设计的定向叩击,可以提供与患者身体表面的垂直在作用力,也可以提供水平于患者身体表面的水平作用力,可以使支气管粘膜表面的黏液与代谢物液化、松弛按照叩击方向由支气管排到主气管、口腔中,最终排出体外,即使患者无主动咳痰能力,也便于护理人员采用吸痰方法将患者气管中的痰液吸出,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的作用[3-5]。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A3振动拍痰机排痰,可以有效排除患者肺部痰液,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利于患者接受后续的治疗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