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集安市米架子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2019-02-09 22:56:25赵玉臣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20期
关键词:毒砂集安黄铁矿

赵玉臣,王 洋,杨 柳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六队,吉林 通化 134002)

1 区域成矿背景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北缘,辽东台隆(Ⅱ),铁岭靖宇台拱(Ⅲ)上的清河台穹(Ⅳ)与太子河—浑江陷褶段束(Ⅲ)上的浑江上游凹褶断束(Ⅳ)两个Ⅳ级构造的交汇部位,鸭绿江金银及多金属成矿带中部。

2 矿区地质概况

①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集安群,其次有青白口系、震旦系及侏罗系。区域上集安群地层广泛分布,多次被NE向、NW向断裂构造切割,与上覆老岭群组地层呈断层接触,由下而上分为蚂蚁河组、荒岔沟组及大东岔组。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南芬组地层分布于龙头岩体东部和北部边缘,呈NE向条带状产出,与龙头岩体呈侵入接触关系,并被NE、NW向断裂构造切割数段,与上覆地层震旦系桥头(岩)组、万隆(岩)组呈不整合接触。按岩性可分为紫色页岩、黄绿色页岩及石英砂岩。②构造。区域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规模较大,具有长期多期次活动特征。断裂构造主要为NE向、NW向。在团结-清河-热闹一带主要表现为集安(岩)群地层发生错断,形成时代为中生代前。以龙头岩体为中心,环状、放射状断裂构造发育,切割了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其形成时代为中生代。③岩浆岩。本区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元古代-中生代均有岩浆侵入及喷发活动。中元古代斜长花岗岩呈岩株状,侵入于前进-清河西部的集安(岩)群地层中。中生代的龙头岩体呈岩基状,由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西部苇沙河岩体由石英闪长岩组成;东南部大面积的侏罗系火山岩。区内脉岩较为发育,主要有辉绿玢岩、流纹斑岩、钠长斑岩等,一般呈脉状及透镜状产出。

3 矿床地质特征

(1)主要矿体特征。Ⅰ-2号金银矿体:为隐伏矿体呈脉状产出,分布于Ⅰ号矿化蚀变带二道阳岔区段9线~4线间,矿体位于Ⅰ-1号金矿体南侧距离约30m处,产状170°∠55°~60°。由25个钻探工程控制,控制矿体走向长206m,矿体最大倾斜延深405m。平均真厚度1.62m,平均金品位2.62×10-6。该矿体为金银共生矿体,平均银品位97.35×10-6。矿体产于构造角砾岩中与围岩界线清楚,角砾成分多为石英,次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砾直径在0.5cm~1.50cm左右,胶结物以长英质矿物及黄铁矿、毒砂为主,见少量石墨等碳质矿物。围岩为二长斑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蚀变主要见有硅化、绿泥石化、叶腊石化、碳酸盐化;矿化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见少量铅锌矿化。Ⅱ-1号金矿体:矿体分布于Ⅱ号矿化蚀变带朱家沟区段4线~22线间,总体产状140°∠60°,由28个钻探工程控制,控制矿体走向长320m,矿体最大倾斜延深470m。平均真厚度2.20m,平均金品位2.13×10-6。矿体产于细粒闪长岩的下盘与围岩界线基本清楚,围岩为细粒闪长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金属矿物主要以黄铁矿、毒砂为主,偶见少量铅锌和黄铜矿化;蚀变主要见有硅化、绿泥石化、叶腊石化、碳酸盐化。

(2)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或半自形粒状、板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压碎状结构;包含结构;交代—交代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稀疏浸染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等。

(3)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含量相对较高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含量相对较低的金属矿物见褐铁矿、雄黄、雌黄、黄铜矿、斑铜矿、铜蓝、自然铜、方铅矿、铅-砷复硫盐、闪锌矿、石墨、臭葱石、磁黄铁矿、铅矾等。

非金属矿物含量较高为石英,其他有长石、粘土矿物、绿泥石、云母、尖晶石类、碳酸盐、炭质及少量其他矿物。

(4)矿石类型。矿石的自然类型主要有石英-黄铁矿型、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类型两种类型,二者在矿体中不能单独划分,一般含多金属硫化物矿石含金性较好。其工业类型属于含石英破碎蚀变岩型。另外按工业指标将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圈为可供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在边界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的圈为低品位金矿石。

4 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1)矿床成因。根据野外与室内的观察研究,矿床产于龙头岩体与集安群地层的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并明显受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矿化蚀变带控制。从矿体的形态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矿物的共生组合、主要载金矿物晶形、颜色、光学特征与形成期次、伴生的热液蚀变强度与种类等诸因素,其矿床工业类型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成因类型属于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中-低温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2)控矿因素。①下元古界集安群蚂蚁河组、荒岔沟组、大东岔组地层控制了区域金矿化蚀变带的分布,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该区矿化蚀变带金克拉克值一般高于地壳金克拉克值几倍至上百倍,有利于金元素富集成矿。②北东向、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带,不仅是金矿的导矿构造,还是良好的储矿构造,对金矿体形成起到活化、迁移、富集作用。③燕山早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体,为金矿体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矿源和热源。

(3)找矿标志。①龙头岩体与集安群地层接触部位是寻找金银及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②构造交汇部位是金矿易富集地段。如二道阳岔金银、铜、铅锌矿体即产在米架子二道阳岔北东向构造和三道阳岔近东西向构造交汇部位。③次生晕Au元素异常值大于10×10-9以上的异常区,是寻找金矿的有利部位。④脉岩的上下盘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如米架子二道阳岔区段金银、铜、铅矿体均产于二长斑岩脉的上下盘;朱家沟区段金矿体产在细粒闪长岩的上下盘;三道阳岔区段金矿体则产在石英岩的上下盘。⑤矿化蚀变带中,岩石蚀变见有硅化、叶腊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现象,矿化见有黄铁矿化、毒砂矿化、铅锌矿化、黄铜矿化等金属矿化极易形成金矿体,尤以硅化、叶腊石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是寻找金矿体的重要标志。

5 结语

通过2013年~2019年的地质工作,米架子金矿床有如下地质认识:金矿体均赋存在龙头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且有等间距或近等间距成群产出的规律;金矿体的厚度在横向和纵向上存在明显的膨胀收缩现象,并有“东厚西薄”的规律,即东部矿区矿体厚度相对比西部矿区矿体厚度大;矿床品位系数变化较均匀,但有“西高东低”的特点,即西部矿区金平均品位高于东部矿区金平均品位;区内见多条铅锌、铜多金属矿体,但有含银不含金(或含少量金)的特点,且多金属矿体均赋存在金矿体的上下盘;载金体以黄铁矿和毒砂为主,团块状和粉末状的黄铁矿含金较好,细脉状黄铁矿次之;长柱状、短柱状毒砂含金品位高,团块状、细脉状毒砂含金品位相对较低。

猜你喜欢
毒砂集安黄铁矿
黄铁矿与毒砂氧化行为差异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集安组织理事会会议闭幕
环球时报(2022-11-25)2022-11-25 14:35:31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金属矿山(2022年6期)2022-07-13 05:29:24
氧化对毒砂可浮性的影响①
矿冶工程(2021年6期)2022-01-06 12:18:22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含砷硫化铜矿浮选除砷研究进展
集安最美 因为有你
参花(上)(2018年6期)2018-06-20 14:49:22
含氧溶液中毒砂氧化溶解的XAFS研究
核技术(2016年11期)2016-12-23 06:19:38
综合物探在找黄铁矿中的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4:04:09
集安
中国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 14: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