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蓓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市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
本次研究立足急诊护生实际能力特点,探讨微课堂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急诊护生实际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1月~5月护生85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名,女80名,年龄18~23岁;另选取2018年6月~12月急诊科护生80名作为观察组,其中,女74名,男6名,年龄19~22岁。两组护生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学历、在校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护生由同一临床带教小组负责教学工作;护生在校完成理论学习后进入急诊科室进行实习学习,每1名带教教师负责1~2名护生。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微课堂结合情景模拟演练带教模式。带教内容据实习大纲设计,包括:常见急症护理常规;氧气吸入、吸痰、输液泵、心肺复苏等;常见急症抢救流程;模拟抢救全情景[1]。具体如下:
1.2.1 临床观察,理论学习
入科后,由带教人员带领行临床观察、理论学习,指导观察急症科常规急诊流程,患者临床表现,医护处理措施,生命体征变化,护理技巧等,及时记录疑问,通过调动课本理论知识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疑问,提高急诊护理认知与技能[2]。
1.2.2 病例讨论,合作探究
立足临床观察基础,结合护生学习情况,带教人员设计学习情景,设计典型病历,引导护生合作探究,并在此环节为护生提供或要求护生自己搜索、查找相关急诊科护理视频资源、资料进行学习、分析与评估,为护生设计微课教学视频,指导护生作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采取护理措施[3]。
1.2.3 创设情景,提高技能
在护生对急诊情景有初步的概念后,进入情景模拟演练阶段,于模拟急诊间内备齐操作用物,模拟抢救场景,组织护生进行分角色演练,护生进行实际演练前,带教人员首先为护生做好示范[4]。演练结束后带教人员及时向护生进行提问,提问内容包括常见病历处理流程,模拟演练新收获,演练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等,带教人员及时为护生作出解答,促进护生技能、理论的巩固。
1.2.4 综合训练,巩固效果
在综合训练加阶段,由带教人员选择病历,实习护生进行分工,有序进行综合模拟护理实习活动。综合训练需围绕接诊、分诊、急救处理、护送等整个护理流程,通过综合训练让护生的综合护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
(1)理论考试与操作技能考核,总分100分,结合最终成绩对护生实习效果做出评价;(2)问卷调查:调查护生对此次教学效果的真实评价,满分10分,调查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护生临床操作节能是否提高、护生应急能力是否提高、护生心理素质是否提高等。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92.83±10.12),操作技能考核平均成绩为:(90.10±9.66);对照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0.23±5.52),操作技能考核平均成绩为:(70.84±6.25),观察组护生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对此次教学评分(88.4±8.7);研究组对此次教学评分(68.3±6.5),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诊科是护生实习计划中必须轮转的重要科室,急诊实习是护理临床实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科室相比,急诊科室护理工作要更为特殊、复杂且重要,具体表现在,急诊病人多数处理流程较快,且护理任务繁重,对护生技能、素质要求高;另外由于患者生命危急、治疗时间紧迫,通常情况下护生实际动手护理的机会较少,这导致护生的护理理论知识得不到检验,护理技能得不到提高。在此情况下,立足护生能力特点与学习需求,优化带教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表明微课堂结合情景演练教学模式在急诊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生整体护理能力与综合素质,优化临床护理效果,教学效果相对理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