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琴
(苏州市立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腹腔镜手术属于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微创手术,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治疗中,其相对于传统治疗措施具体创伤小、出血少、易恢复等优势[1]。但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引流情况对患者预后效果将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本院收治的72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疼痛对其实施体位干预的效果。
选取2018年2月~7月本院妇科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36例。其中,常规护理组平均年龄(34.25±3.29)岁,手术类型:卵巢囊肿手术17例、子宫附件切除术13例、子宫肌瘤摘除术6例;护理干预组平均年龄(34.63±3.41)岁,手术类型:卵巢囊肿手术16例、子宫附件切除术13例、子宫肌瘤摘除术7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诊断后均符合腹腔镜手术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其中伴有严重器官衰竭、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患有精神类疾病史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腹腔镜引流置管方法
为了防止对伤口造成感染一般情况下引流管不会置于原切口处,在患者切口旁戳孔将引流管引出体表,在患者下腹处置入一根5 mm的导管,通过腹腔镜的引导将引流管末端置入合适位置[2]。
1.2.2 护理方法
给予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引流术后传统护理干预:(1)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实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护理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2)加强对病房管理,按时对病房进行清理、消毒,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为患者康复提高充足的营养支持,同时制定患者按照运动图谱进行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治疗期间压疮、血栓等;(3)在患者可以出院修养前,加强对患者实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可擅自增减药物,若出现异常现象则需要及时回院进行检查。给予护理干预组患者增加体位干预:患者术中护理人员协助其取头低仰卧截石位,将角度控制在20°左右。在采用吸引器将患者体内残余液体处理之前需要将手术床的位置进行调整,将患者头低臀高截石位转变成水平截石位,将患者腹腔内残余液体引导至低处,从而便于将其腹腔内脓液、炎性渗液、分泌物等吸干净[3]。
对两组在腹腔镜术后引流总量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两组平均拔管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护理组患者卵巢囊肿剥除术引流总量为(273.52±28.35)mL、单侧或双侧子宫附件摘除术引流总量为(447.17±34.28)mL、子宫肌瘤切除术引流总量为(317.26±27.74)mL;护理干预组患者卵巢囊肿剥除术引流总量为(200.14±22.62)mL、单侧或双侧子宫附件摘除术引流总量为(320.14±30.92)mL、子宫肌瘤切除术引流总量为(275.21±22.62)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2、5.240、6.104,P<0.05)。
常规护理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为(3.27±1.13)d,护理干预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为(2.18±0.6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6,P<0.05);常规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06±1.63)d,护理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40±1.19)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7,P<0.05)。
由于腹腔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中,而术后置引流管便于将患者腹腔内残留的冲洗液、分泌物、残留气体等有效排出,同时还有利于对患者术后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进行观察。一般情况下在患者术中取头低仰卧截石位,从而将术中残存血液、渗出液及囊液等积聚在其腹部肠曲位置,然后采用吸引装置将以上残存液体吸引干净。根据对相关文献研究[4]显示,术后患者若引流量过多则极易造成患者延迟拔管、延迟出院时间等,不仅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还会加重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卵巢囊肿剥除术引流总量、单侧或双侧子宫附件摘除术引流总量及子宫肌瘤切除术引流总量均显著多于护理干预组,同时常规组患者平均拔管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也显著长于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给予妇科腹腔镜术后引流护理中实施护理体位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引流总量,同时还可有效缩短患者平均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