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钰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 贵阳 550003)
由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为了让患者术在后快速康复的同时,减少患者并发症,我院对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采用循证多学科合作的外科快速康复模式,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自2018年10月~2019年5月收治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循证多学科合作快速外科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年龄在25~49岁,平均年龄(39.9±3.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40.2±2.6)岁,P>0.05,从患者年龄、性别、患病类别等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可进行组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循证多学科合作快速外科护理模式,手术前成立包括外科医生、手术护士、责任护士、门诊康复护士、麻醉师在内的等多学科合作小组,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进行循证、合作及分工来共同完成胸腔手术工作[1]。
1.2.1 术前护理方法
术前为消除患者术前紧张情绪,对患者开展健康宣传,由责任护士告知患者住院信息、手术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常规的术前6 h禁食,术前2 h口服500 ml的10%葡萄糖,低位直肠癌患者需进行肠道准备,腹部手术无需肠道准备。
1.2.2 术中护理方法
术中控制好患者输液速度,相比于对照组的不控制输液量,研究组麻醉师选用短效静脉或硬膜外麻醉,以防止过多输液。为防止术中低温,使用床单元加温机,加温后的腹腔冲洗液,维持术中机体核心温度≥35°C。
1.2.3 术后护理方法
术后镇痛方面,术后48 h,进行低剂量局部麻药硬膜外连接给药,并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患者麻醉清醒后6 h可饮用10~50 ml水,肠鸣音恢复后外科医生、营养师及责任护士可以鼓励患者进食流食,术后24 h可以进普食。在液体输入量方面,与对照组的常规2500~3000 ml输入量相比,研究组外科医生、责任护士对患者输入量方面采取限制式管理,避免液体输入过量。从导尿管拔出时间和服用药物上来说,研究组患者需在术后24 h内即可拔,术后抗生素服用时间较短,一般需要3 d;对照组患者需在术后24~48 h内拔出,术后需服用常规镇痛药与抗生素3~5 d。为防止术后肠梗阻,外科医生及责任护士在患者术后要采用低剂量缓泻剂,如硫酸镁。术后6 h鼓励患者适量床上活动,术后24 h鼓励下床活动,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适量增加活动量,术后3~4 d后可恢复正常进食。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通过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1 研究组患者术后情况
患者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2.6±11.7)min;术后排气时间为(15.8±3.6)h;住院平均时间为(5.3±0.7)d;住院平均总费用为(14206±361)元。
2.1.2 对照组患者术后情况
患者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5.8±13.8)min;术后排气时间为(18.6±3.9)h;住院平均时间为(6.9±1.2)d;住院平均总费用为(74375±567)元。
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研究组60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的有42例,较满意的有12例,不满意的有6例,满意度为9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的有38例,较满意的有9例,不满意的有13例,满意度为78.3%。研究组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表明,多学科合作的快速外科护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独立的护理观念,按照患者个性差异,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护理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更好的节省了医疗资源,可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