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芳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医院,河北 衡水 053400)
胎膜早破即产妇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临床上对孕周在37周以下的胎膜早破称为未足月(早产)胎膜早破。研究表明[1],胎膜早破是导致产妇败血症、羊膜腔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前若能预测胎膜早破及早产则将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以收治的90例胎膜早破、早产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孕中期血清中C反应蛋白与胎膜早破、早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今后临床医师预测此类情况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选取2015年9月~2019年4月收治的胎膜早破、早产产妇9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年龄21~37岁、平均(29.13±0.13)岁,孕周34~41周、平均(38.32±0.64)周。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正常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排除胎膜早破、早产情况),其中,年龄21~36岁,平均(29.14±0.15)岁,孕周38~41周、平均(40.02±0.37)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组胎膜早破、早产产妇以及对照组正常产妇临床资料,两组均由同一名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于孕中期予以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记录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值,通过组间、组内对比分析胎膜早破及早产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1.2.2 检测方法
于清晨空腹抽取待检者静脉血液3ml作为检测样本,经10 min离心(每分钟1000转)后分离血清并于-20℃环境下保存待用。仪器选用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Beckman Coulter)提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SYNCHRON LX),试剂盒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盒相关要求完成各项操作。
经分析可知,研究组C反应蛋白水平(15.69±2.13)mg/L、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5.98±0.31)mg/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足月胎膜早破产妇C反应蛋白水平(16.78±2.24)mg/L、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C反应蛋白水平(14.33±1.87)mg/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C反应蛋白是现阶段临床用于判断各类炎性反应的主要标志物之一,由于其能够与肺炎链球菌荚膜C多糖物质发生沉淀反应,因此提示若机体出现细菌感染、外伤及免疫反应时将导致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上升[2-3]。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后,回顾性分析组间、组内不同类型产妇孕中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知,研究组胎膜早破、早产产妇孕中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产妇,研究组中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孕中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足月胎膜早破产妇,此结论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符[4]。因此提示,临床医生可根据孕中期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预测该孕妇是否存在胎膜早破、早产发生风险,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综上,孕中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胎膜早破、早产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临床医生评估孕妇是否发生上述异常情况的主要指标,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