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摘 要:課堂考勤是学生管理的重要部分,是端正学风、督促学习的必要手段,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校园网络建设的完善以及学生手机的普及,数字化考勤系统必将成为课堂管理中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课堂考勤的必要性,总结归纳了传统人工考勤和信息化考勤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数字化考勤核心模块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课堂考勤 考勤技术 模块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并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要求。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高校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最根本职能,是高校的存在之本。课堂教学则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一、课堂考勤的必要性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学生应当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不能按时参加的,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各高校也制定了本校的学生管理文件,对课堂考勤予以制度上的明确规范[1]。学生课堂考勤管理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出勤率不光是平时成绩的评判标准,还反映了学生学习习惯、自律意识等。近年来虽然高校加强学生管理,但逃课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甚至在网上兼职平台出现了代上课、代签到的服务。因此,加强高校课堂考勤,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
二、课堂考勤的方式及问题
课堂考勤方式的核心包含四种属性:一是有效性,即有效的甄别学生出勤情况;二是可信性,即考勤的结果是否真实无作弊,三是时间成本,即考勤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四是经济成本,及考勤活动前后所消耗的资金。
1.传统人工考勤
一是点名,教师学生双方参与,实施简单,反馈及时,但使任课教师负担过重,掌握每个学生的长相以免有人冒名顶替对部分课程教师不切实际。课堂学生数过多情况下,该方法不仅占用了师生宝贵的课堂教育时间,也使点名过程重复枯燥,点名结果不可靠,无法杜绝伪造代课等行为的发生。二是签到,学生主动完成,简单易行,可以在课前进行,不占用上课时间。但由于无法进行笔迹比较,可能存在代签。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这种学生主动完成的考勤方式也可进行技术化改造,比如使用定位签到、WIFI签到、蓝牙签到等。
2.信息化考勤
一是刷卡,基于“一卡通”技术与课堂考勤系统相结合之后,能够准确、高效和及时地进行考勤登记,也便于数据的统一管理。但是这仍然无法消除代刷现象,而且设备购置、养护与升级成本较高。二是刷脸,人脸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特别是银行、支付宝等平台将人脸识别作为身份验证方式之后,其安全性和易用性大大增加。普通的刷脸与门禁一样,应用环境相对简单,一般只要保证摄像头清晰度、光照等条件。如果是通过拍照或者视频流识别多个人脸的,则还需要人脸检测、图像抽取等技术的支持。
三、数字化考勤核心模块设计
数字化考勤系统是使用手机app、人脸识别等技术综合而成的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核心技术已趋于成熟[2]。当代大学生对于新产品新技术的接纳性远远高于他人,极高的智能手机持有比也使基于移动端的考勤系统具有极大的可行性。随着校园网络建设及其他基础设施完善,基于移动端的考勤系统势必会成为校园管理中重要角色。考勤核心模块主要包括:
课前请假审核。采用数字化的考勤系统后,学生的课前请假理由均由客户端填写上交,例如病假所需的凭证也应拍照上传,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伪造及反复提交的可能。请假申请在提交后将会发至辅导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存入系统数据库,编制学生出勤记录并在课前发送请假名单至任课老师。由于均采用线上提交审批,其时间成本会大大降低,避免了请假同学不必要的奔波。
课中拍照考勤。高校的选课体制导致部分课程老师无法一一识别数量庞大的学生,降低了考勤的可靠性。正确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将会对信息化的考勤体系具有巨大的助力,其识别的准确性能杜绝了可能存在的作弊替课现象,其识别的高效性能极大地节省了不必要的考勤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人脸识别所建立的数据库将减少了教师负担,并将对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课后数据反馈。教师再考勤结束后及时上传数据,解决了纸质材料的传输不便及日常点名数据量过大等问题,能够做到与辅导员及教学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对于缺课严重的学生可以及时开展督促教育等工作,有助于端正学生学风,督促教育等目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冯魁.高校课堂考勤的尴尬与消解[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5):64-67.
[2]庄鹏.课堂考勤技术的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研究[J].福建电脑,2019,35(0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