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社团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9-02-06 03:56王茂波时晓勇
山东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发展问题社团高校

王茂波 时晓勇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本着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原则组织实施的非营利性青年学生组织[1],是在学校党委、团委领导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提高自身素养,增强各方面能力的团体。社团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丰富课余生活,但是在此过程中存在限制其发展的因素,通过查摆问题、明晰现状,提出解决策略,以此更好地指导学生活动,促进学生社团发展。

关键词:高校;社团;发展问题;策略

引言

高校学生社团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是学生发展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增强组织协调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等的重要学生组织[2]。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独立意识相对较强,能够自发组织一些活动。如:科技创新比赛、团队志愿服务、艺术表演类、文学表达类等。社团种类教多、数量相对较教大、活动类型多样。但是社团活动质量层次不齐、精品活动较少、学生参与度、兴趣度有待提高、缺乏设备及活动资金、组织机构冗余、社团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限制社团进一步成长和发展。

一、社团存在问题

(一)思想政治育人方面

活动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有待进一步凸显。青年时代正是三观及核心价值观养成的黄金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期。学生一般自发组织各类活动,单纯的活动在育人效果上不够明显[3]。高年级给低年级单纯地布置工作任务,低年级机械的完成工作或参加活动,缺少目的导向。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是机械的、空洞的、不完善的。

(二)社团内部组织方面

第一,社团内部成员较少,基本在二三十人,而会员在一百至二百人。社团数量增加,纳新明显吃力。直接结果是导致在社团招新时社团会员数不足。大一学生空余时间较少,成为选择社团的考虑因素,限制社团新鲜血液的注入。第二,社团内部管理松散,考核机制不完善。社团招新吸纳会员收取会费造成注重数目忽视质量的导向。进入社团有的通过与认识的学长学姐“打招呼”;有的多次面试甚至笔试,程序繁琐;缺乏详尽统一的纳新标准。内部成员管理松散,要求不明确,缺少详尽的培训及人力资源规划。在换届选举上,往往高年级“任人唯亲”而非选贤举能,闭塞成员成长进步道路。第三,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自发组织、自我管理、外联拉动赞助接触社会,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甚至有的以社团职务诸如部长、副部长、会长(主席)等称呼学长学姐[4]。

(三)社团活动开展方面

第一,社团精品活动较少,数量足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活动较少,社团特色不够突出,社团定位局限,教条主义现象明显,思维禁锢限制活动创新,精品活动较少,特色、优势打造力度够不够充分。第二,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社团经费主要来源是新纳入会员交的会费,自身外联拉取的赞助比较少,很少能拉取现金赞助。且拉取赞助时,社团多会考虑自己社团的性质与商家的性质是否匹配,因此外联拉取赞助能力较弱。社团会费支持力度不足,后期活动支撑难以为继。

二、解决策略

(一)加强思想引领,拓宽教育渠道

青年时期正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师指导、活动开展、会议总结上加强思想引领。以理想信念培育为重要内容,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旗幟鲜明地高扬政治性[5]。在活动中,强调理论实践相统一。如,草坪音乐节与红色爱国歌曲相结合。加强社团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组织成员参观革命教育基地,弘扬爱国革命精神。引导社团内成员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增强奉献精神。将社团作为课堂外的育人场所,多开展例如教育类的、公益类主题团建、学院同类社团联谊式团建、校际联盟式团建,增强成员归属感,加大教师对活动指导力度,共同打造“家”文化,增强社团核心凝聚力。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渗透,加大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校学生社团生态环境,开展以年度为单位的社团优秀标兵、先进个人、新闻人物、先进事迹评选,以活动促教育,以教育促成长。

(二)创新管理办法,完善考核机制

加大社团对外宣传力度,突出社团自身特色,增强品牌效应。通过创新社团宣传、管理、考核机制,实现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相结合[6]。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办法相结合。解放思想,引进新人、新思想。加大对外宣传,走出社团内部,吸纳优势促进成长。扩大纳新范围,简化纳新模式,改进社团成员成长机制,完善干部培训以及考核制度,以能力为重要选拔标准,结合常规公平公开的选举竞聘制,选出优秀的社团负责成员,带领社团更好地发展。实行换届不走人办法,社团上一届管理者传授管理经验,在社团内继续服务、管理;社团在发展过程中立足本位、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依托现代媒体技术如HTML5资源平台、APP,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助力社团发展。另外要拓展思路,加大教师指导力度,在教师指导下形成完善的社团管理、育人、考核办法,完善制度体系,改变内部管理松散、不良竞争的现象。

(三)转变工作思路,增强品牌效应

针对社团精品活动较少的现状,社团适当拓宽发展道路,在发展特色的同时,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机制创办品牌活动、精品活动,提升知名度。创新活动机制、活动模式,能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新老办法相融合,新老模式相契合。加大教师指导力度,学校支持力度。坚持创新保效果,立足本位促发展。为社团整体发展打好基础。结合社团自身特点和各学院特色,创新开展特色活动。开放眼界,校内校外相结合,只要在学校和二级学院的规定范围之内,都可以提出申请,学校及学院层面制定合理方案,加大社团支持力度。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与其他高校同类型社团联合举办大型活动,增强社团的号召力。例如:手工艺协会的活动可以紧紧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开展实践活动,采访民间手工艺人,借此机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文化。不要受社团名称自身定位的限制,可以联系老师,针对师范生说课、讲课举办一些活动,真正让同学们有所收获。

针对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的情况,社团内部活动经费收支透明化,使用合理化。预算充分化、精细化[7]。坚持团委领导、学生管理的办法,支持社团加大外联,充分发挥自己拉取赞助的优势。不要过于受自己的定位的束缚,要抓住机会发展自己。本着自给自足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8]。外联拉取的赞助类型可以有所创新,鼓励与志愿类、教育类的机构合作

[9]。社团可根据不同活动的成本多,实行成员捐赠、友情赞助。学校应加大支持社团建设帝都,进一步加大社团经费支持力度,在学生活动上,适当增加活动经费投入。

加大教师指导力度,通过调研走访学生,深入了解,广泛听取学生意见、进行思想交流,坚持“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工作方针,实现精细化管理。加大教师指导力度,深入了解学生现下困难,着力解决好、发展好、维护好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问题。

三、结语

通过创新工作方法、管理办法、转变工作思路,着力解决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成员少、精品活动不多、品牌效应不强、活动经费不足问题。立足学校实际,做好学生管理、思想引领,以制度保证为经,社团活动为纬,精品活动为点,以点带面。做好活动宣传、安全和意识形态方面工作。通过管理落实、办法创新、工作细化,推进学生社团发展,打造一支将责任担当、重工作实效、言行规范、积极上进的社团队伍,让学生学的好、锻炼好、发展好,促进学生社团高效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颖静.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442.

[2] 张巍,张炜.高校社团活动对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基于BH大学法学院的实证研究[J].现代交际,2019(17):44-45.

[3] 刘震.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对策研究——以A校为例[J].智库时代,2019(40):140+142.

[4] 高伟.高校学生社团过度社会化对策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8):131-134.

[5] 方宁,赵玎玎.新时期高校政治理论型社团探究——基于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社的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19(09):8-9.

[6] 王洛斌,陈恺宇.浙江省高校社团组织问题研究——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9(28):140-142+163.

[7] 李思思,吴献中.高校旅游类社团经费管理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01):89-90+93.

[8] 韩笑波.“五自”形态下的高职学生管理[J].科技风,2016(14):29.

[9] 吳文霞.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06):215-216.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烟台264025)

猜你喜欢
发展问题社团高校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