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精准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9-02-06 03:56石钰
山东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思政课大数据

石钰

摘 要:目前,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大数据的迅猛增长,大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当然,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基础,提高教学精准性,直面机遇与挑战,从本从思政课精准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旨在解决思政课教学的供需矛盾,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思政课;教学精准性;机遇与挑战

一、引言

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使用也为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思政课的各种教学信息变的可量化、可传递,同时也为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以优化并提高思政课教学的精准性、针对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魂聚气。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必要性

“精准教学”是在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思政课精准教学,需要思政课教师在精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即精准设定教学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根据學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聚焦课堂,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教学流程,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思政课教学的精准性,有利于课堂教学各要素间的相互渗透,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尤其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根本保证,在信息化的年代,这项工作显得格外重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要不断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扩展教学空间,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并以此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吸引力,从而增强课堂实效,帮助同学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是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情的需要

思政课“精准教学”最核心的一个思想是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体现教学当中的需求弹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的中流砥柱作用。精准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是典型的“互联网+教育”,有助于对学生精准定位,以客观量化的方式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氛围,增强吸引力。

三、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精准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面临的机遇

1.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实现分层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增强针对性

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的都是大班制授课,这就易导致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高,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课堂教学偏重满堂灌,学生接受度不高,很难实现精准教学,因此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个性化、层次化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以及课堂实效的重要保障,大数据的发展,为收集、存储、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引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学生进行线上学习,系统会自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在轨纪录,每天的学习进度、学习时长、掌握程度等学习行为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在,教师可进行全方位监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就变得可视化、可量化,可根据不同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相应的调整教学手段。

2.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增强吸引力,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律性较差,思政课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大数据的使用为改善沉闷的课堂气氛提供了机遇。首先,思政教师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可以积极优化教学过程,将学生学习的数据记录与分析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引进并优化与思政课相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其次,教师通过研究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分析,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表现进行预测,并相应的调整教学策略,全面、客观的对学生进行评估,尤其使得过程性教学评价更加精准,从而对学生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面临的挑战

1.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借助大数据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精准性与针对性,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思政课教师增强教学工作的技术性,尤其是对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软件的使用。对于习惯传统课堂授课的部分教师来说,如何将授课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相应的也给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目前很多思政课教师并不能有效的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与区分,对数据的挖掘还远远不够,也难以借助数据对学生进行精准的考核评价,所以思政课教师应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更新教学理念,结合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实现精准教学奠定基础。

2.强化数据安全,消除信息泄露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数据的推广和使用为精准教学提供了便捷,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就是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安全性。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不法分子会盗取数据信息,例如,学生的手机号,对此,如何维护数据安全,避免学生信息的泄露,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一方面,除了数据安全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学生隐私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敏感的就是自己的成绩,每个同学内心都有向好性,都希望得到赞扬,如果将他们所有的学习行为都暴露在其他同学眼里,可能会造成心理上的舒适感下降,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因此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大数据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发展策略

(一)多途径提高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素养

1.强化信息化教学的思想意识

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首先要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增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度与敏感程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传统的思政课堂,信息技术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两课教师应该主动学习最前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结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有效整合,重塑课堂教学。

2.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导向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时代性,要想紧跟随时代发展潮流,改变传统的思政课堂,教育部门以及高职院校应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专项培训,帮助高职院校两课教师掌握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加强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学习,例如,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参加对“慕课”、各种移动终端APP等方面的培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新特点,强化新媒体教学技术手段的学习。

3.完善利于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信息化氛围

高职院校要打造浓厚的信息化教学氛围,其中包含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建设,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在硬件设施上必然需要相关部门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由有线局域网到移动互联网,实现校园网全覆盖,优化教室多媒体设备,例如实现由投影仪到显示器、显示屏到交互屏、单屏到多屏的转换,由物理场所到数字环境,打造智慧教室等等,在软件设施上,搭建基于MOCC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鼓励两课教师建设课程资源库,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培养两课教师信息化素养奠定基础。

4.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以提升信息化素养

从2010年开始,我国就开始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全面教学能力,我国在连续举办8年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基础上,将信息化教学比赛改为了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重点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高职院校两课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能力大赛,紧紧围绕比赛内容,形式要求,评价标准等方面,组建团队,确定主题,精心准备,聘请专家专业指导,反复磨练,真实的将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思政课堂,以此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二) 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精准性

1.从学生“需求侧”入手,实现与教师“供给侧”的精准对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直接输出社会所需要的劳动力,而是通过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来间接的为社会输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必须首先明确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表现在要明确学生的困惑在哪里,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思政课教师要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借助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慕课”优势,充分利用学生的智能手机,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深入研究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国家大政方针时时传送给学生,使思政课的教学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2.运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作为学生“需求”与教师“供给”连接的桥梁,并对学生进行“精准考核”

教学手段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教师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才能将教学内容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在大数据时代,各种新式新媒体的运用,也极大的改变了教学内容的传播方式,电脑、手机、QQ、微信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加强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学习与使用,尤其是各种线上课程及相应APP的使用,打造立体化精准教学模式,并且根据APP对学生线上学习的在轨纪录,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

(三)强化信息安全,保護学生隐私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由于信息泄露而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同时学校还要联合移动终端,强化对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的数据保护机制,避免学生的信息泄露而造成的对学生心理以及精神上的创伤。

五、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利用数据分析学生的行为信息,使精准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思政课设定精准教学目标,构建个性化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精准考核奠定了基础,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预期教学目标,真正走在时代前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318/c1024-30982084.html.2019-03-18。

[2]张灵芝.翻转课堂中的精准教学模式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6(02)。

[3]吕正娟.互联网 + 背景下运用大数据提升教学诊改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8)。

[4]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实反思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8)。

[5]张桂叶.“精准供给”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

[6]张真,吴芬芬.基于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精准教学模式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10)。

[7]周有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 问 题 及 对 策[J].现 代 教 育 科 学,2016(11)。

[8]张喜彬.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

[9]许静波,王艺鑫.建构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05)。

基金项目:2018-2020年度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大数据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8LXB0283。

(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2500)

猜你喜欢
机遇与挑战思政课大数据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