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晚词
一、 指导思路及原则
高校资助应秉承“育人是资助工作的灵魂”这一工作理念, 围绕“奖、贷、助、勤、补、减、偿”多位一体资助体系,做好各项资助工作的同时,配套开展育人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成才、诚实守信、感恩回报、自立自强、责任使命等意识。同时,应不断梳各个学院资助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务求实现资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资助工作。
二、 具体措施
1、奖学金工作
在奖学金评定工作中,学院是政策是具体实施者,同时也是学生利益的维护者。学院在奖学金评定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按照学校《学生手册》等相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指标分配公正、评定程序公平、审核鉴定公开。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培养。
同时,在学校制定《优秀学生奖学金条例》等文件之外,可按照各学院学生、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不同特点,制定《综合测评评定办法》,从多维度对学生情况进行考核,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评定完后,将资料整理成档,上交学校资助中心,并按时发放资金。
2、勤工助学工作
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目标要做到三结合:一是与科技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結合,这既有利于教师科研课题的完成,又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锻炼科研能力;三是与专业特长相结合,发挥专业优势,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鉴于此,学院应积极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如科技人文阅览室图书管理员、学院辅导员助理岗位、学院办公室助理、实验室辅助人员等各类岗位,并优先招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学院要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加强对应聘勤工助学学生的培训和教育,规定学生上岗时间,确保其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勤工助学不但要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贫困生认定及助学金发放工作
“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公正评审助学金”是开展贫困认定工作的主要原则。每学期末,应提早启动困难学生申请的初步宣传工作,向各年级学生广泛告知申请流程和须知,新学期伊始则重点对新生(以大二学生为主)进行资助政策的宣讲。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审定中实行动态管理,成立以年级、专业为区分的认定评议小组。从资助对象的认定、资助工作操作程序、监督管理几个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查,增强了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需重点把握以下四个环节,一是严把个人申请关;二是严把资助条件关;三是严把公示、公告关;四是资助金的发放。在资助工作中,我们严格遵循以下工作流程:1、广泛深入宣传→2、学生提出书面申请→3、递交贫困证明材料→4、班级、年级小组评议认定→5、班主任、辅导员审核→6、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审核→7、名单公示→8、上报学校资助中心,校级审核→11、资助金的发放,努力做到层层审核,层层把关,公正透明。
4、助学贷款工作
要充分利用院、校两级网站进行宣传,提醒学生们关注专门开辟学生资助政策的信息及动态专栏发布相关资助,鼓励家庭有困难学生积极申请,为贷款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气氛,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有意向学生详细解读政策,措施,申请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间,贷款流程,资料要求。
此外,为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能健康、广泛地开展,要利用一切机会(团学工作、班级活动、毕业离校教育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使他们感受到“人无信不立”的思想教育,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5、其他育人工作
一方面,鼓励受资助学生积极参与学院、学校等志愿服务工作,重视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义务服务者养成立足校园、放眼社会的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加强宣传,外塑形象,每年开展“德育之星”的评选活动,表彰先进,塑造典型,强化交流,构建感恩、自强、服务、奉献的良好氛围。
同时,院级团委也应积极配合开展各项育人工作,可开展各项体育赛事、文艺活动以及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动员贫困生参与已达到强健体魄、兴趣爱好拓展等目的;开展每学期一次的贫困生专项技能培训,提升学生自我意识、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积极开展多项素质拓展活动,为困难生搭建更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另一方面,在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这对于完善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增强他们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院可鼓励困难学生互相帮扶,成立励志协会,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如敬老陪伴志愿服务、夕阳红老年人智能机项目等着重关爱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使用智能机、并积极陪伴敬老院老人;针对青少年开展青少年服务项目、公园英语角项目、家教志愿者项目等项目,如此,在培养出一批优秀志愿者的同时,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及思想也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由己及人,将奉献精神传递下去。
三、 结语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我们应将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从以物质保障为主的“救济性资助”转向以物质保障为基础、满足学生多元需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的新型资助。充分发挥大学的教育主体功能,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信意识,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理学院,上海 20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