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志鹏
近些年来快速增长的人工速生林,可直观体现出我国对林业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在速生林不断生产与发展的同时,也会有全新的矛盾出现。前期投入较大以及生产周期较长等,都在制约速生林的进一步发展,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展林下经济是弥补速生林见效慢这一缺陷的有效途径,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出现。在这种模式中,食用菌作为热点问题存在。
食用菌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传统的林副产品,林下间作对食用菌的生长有积极意义。成本低、收益高是林下间做食用菌的明显优势与特征。在此种模式之下,资源可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然后将其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与生态优势。北方速生林下食用菌栽培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要求与要点,借此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一、选择合适的林分
选择4-5年生郁闭度在0.7-0.8的人工速生林地(树势偏弱的林地可适当增加遮阳网等辅助措施,以改善遮荫度)。不同密度的林分:4m×5m,3m×6m,4m×4m,发展食用菌效果有所不同。其中,3m×6m的林分行间可以搭建两个小拱棚,但不方便作业。由于光照较强,需要加遮阳网;4m×5m的林分搭建一个小拱棚,郁闭度不够高,需要加遮阳网。
二、栽培料配方
经充分的市场调研后,针对某地的资源优势和食用菌的营养需求,进行多菌种试验,最終筛选出适宜食用菌生长,成本低、产量高的培养料配方:木屑60%,棉子皮20%,麸皮12%,玉米面3%,蔗糖1.0%,石膏粉1.5%,磷酸二铵1.0%,其它1.5%(包括各种微量元素)。料水比为1∶1.1-1.3。
三、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
1.安装林下设施
栽培设施主要是指配套供水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林间食用菌发展,经过一系列改良设计后得出。其中主要包括供水系统、管道系统、微喷系统。
首先,从供水系统角度来说,每16hm2需要设置一眼井,深度需要达到120m,还要配备相应的井房、泵以及过滤装置。
其次是管道系统,主管道、分流阀门、细管道以及控制阀门是构成完整管道系统的主要内容。
最后是微喷系统,需要采用市场上共应的轻雾六件套进行安装,每隔1.2m的距离安装一只。
还需要将简易的小拱棚搭设在林下位置,其宽度不可以超过2m,长度需要将林地作为主要依据进行设置。竹片、薄膜以及架杆等,是搭设小拱棚时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在栽培地上生长品种时,需要采用立式栽培的方式。地下生长品种则需要利用扣棚以及覆土的方式进行栽培。在实际进行食用菌栽培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林地清理以及灭菌消毒等。为后续栽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林下栽培技术要点
(1)黄背木耳林下栽培技术要点
一年可在春、秋两季栽培。春栽接种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可在5-6月入林出耳;秋栽接种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9-10月入林出耳。小拱棚内温度控制在18-25℃,相对湿度85%-90%,并加强光照,刺激原基分化。当分化的原基形成幼嫩耳芽时,要有足够的散射光,耳棚保持湿润,并适当通风换气。也可在采耳后施用250-300倍“木耳生长剂”、0.1%-0.3%磷酸二氢钾、0.5%尿素或1-3mg/L三十烷醇,连续使用2-3次,或将两种以上营养剂交替使用,一般可增产20%-30%。
(2)杏鲍菇的林下栽培技术要点
杏鲍菇属低温型菌株,从播种到出菇约需50-60d,其子实体生长发育期,保持棚温15℃为佳,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较清新的通风及弱散光,其他管理同常规即可。在气候相似区,可安排在3-5月出菇,也可安排在10-11月出菇。
(3)香菇林下栽培技术要点
香菇的出菇技术按照常规管理。但由于北方气候与土壤干燥,必须加强喷水:现蕾时,棚内湿度要增加到85%左右。当菇生长到黄豆大小时,应及时喷水,以利于子实体的生长。
(4)林下平菇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平菇有高温品种及低温品种,可以从3月一直种植至11月。3月下旬菌棒入拱棚,培菌温度控制在5-25℃;出菇控制温度为13-18℃,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采收后清除袋料两端的菇角和老菌丝,这时培养料的含水量应补足到65%左右,空气湿度适宜,一般10d左右出现第2潮蕾菇。平菇出两潮菇后,培养料的营养有些不足,为促进多出菇,可以结合喷水喷施营养液。采收3-4潮菇后,大致在6月底,可以更换耐高温品种菌棒,进行下一轮出菇管理。
综上所述,每种植一茬食用菌需要投入14250元/667m2(包括菌棒投入),种植面积越大,投入资金越高,要想大面积发展,须由当地政府给予支持,对种植户给予小额优惠贷款,保障食用菌种植工作的顺利进行。该项目收益高,当年即可还贷。如果能够大面积发展,可以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