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多种演唱方法的融合教育研究

2019-02-06 11:55刘诗尧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声乐

刘诗尧

摘要:声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多年来形成了几种固定的演唱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国声乐演唱的分类,提出当前艺术类院校声乐教学存在问题,提出多种声乐演唱融合模式的路径,对声乐教学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声乐;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听觉盛宴;教学改革

声乐演唱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问。好的声乐演唱歌曲更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从演唱方法来看,一名声乐演唱者除了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外,还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演唱训练,掌握呼吸、发声、吐字等方面的技巧,以便能够在歌唱方面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者。从声乐教育来说,要研究多种演唱方法,以便于带给欣赏者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

一、声乐演唱的分类

在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时,在官方就按照唱法模式划分为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这种划分一直沿用了20年。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三种唱法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和学习需要。为了迎合大众多元化的欣赏需要,到2006年,在官方大赛上又增加了原生态唱法和组合唱法。但是,随着科技信息化发展和国家日益对外开放程度加大,更多的唱法从各种途径吸引着国人的眼球,迫使原有的划分模式在声乐事业中出现局限性。因为研究中发现,这几种固定的唱法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声音表现力,特别是在声乐教学方面,也局限于这几种唱法模式。首先对这几种声乐演唱进行简述。

(一)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一种演唱风格,是一种发声方法,也是一种声乐学派。美声就是美妙的发声,是用优美、动听的方法歌唱。美声唱法依托于完整系统的发声训练方法,依靠呼吸气息使声音连贯通畅。美声唱法的给人一种音域宽广的听觉享受,声音幅度大。

(二)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与语言、民族习惯、生活环境等相关,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发声清脆明亮,音色靠前,强调民族语言的发音与咬字,有民族“声情并茂”的韵味。例如中国戏曲、民歌和曲艺等都属于民族唱法。

(三)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又可以成为流行唱法,以口语化为基础,把声音、感情、表演动作等融为一体,借助话筒等现代科技媒介,给人以听觉冲击的一种风格多样化的演唱方法。从演唱技巧来看可划分为假声、气声和低吟唱法;从演唱风格来看,可以分为抒情、劲歌、说唱、节奏布鲁斯等多种风格。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视听的需求,探索出多元化的声乐演唱方法符合大众需要,也是高校声乐教学致力于研究的问题。

二、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在当前很多艺术类院校中,在声乐教学内容方面还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民族和美声唱法相互独立,教学内容单一没有融合,学习民族唱法的学生无法演唱美声唱法,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也很难唱好民族唱法,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多元发展,而且也限制了学生音乐方面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国家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在声乐教学领域也应该推行实施。但是声乐教学往往体现出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过强的问题,老师口传心授,学生模仿学习,老师与学生的家长式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的发展。体现出的就是发挥学生主动积极性程度不够。

(三)音乐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艺术类院校的声乐基础课大多采取西方教学体系,没有将民族音乐理论和基础知识形成体系开展教学,这就导致学生不熟练掌握和认知我国的民族音乐理论,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

三、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搭建多种学习渠道

要打破声乐专业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本,打破唱法壁垒,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提多种教学渠道。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将多种唱法融合设置课程目标,设置不同的演唱方向,将教学模式的灵活性作为改革的方向,研究演唱的多种风格的教学模式,把各种唱法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不仅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也从培养“专才”向“全才”方向发展。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往往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针对性较强,有一定可取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融合教育倡导一对多的教学模式,组成小组进行互相研讨和交流研究,更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各自长处。此外,在校内老师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该定期要求国内声乐艺术家进行讲座、表演或指导实际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多种声乐唱法和演唱技巧,帮助学生找出声乐的本质和规律。此外,还可以增加梆子、昆曲、京剧等唱法的学习,在理论上了解傳统唱腔的各种节奏(板眼)、声腔、行当、流派以及戏曲程式化表演规律。在实践上要求学生学会几首唱段并能演唱所学的唱段,掌握唱腔的韵味及嗓音运用的特点,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到现有的声乐作品中。最后,还可以探索演唱表演辅导的练习,形成了一种由多位老师、多种形式组成的"互补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演唱途径。

(三)打破唱法壁垒

声乐的分类是多元的,声乐的演唱形式也应该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探索教学模式多元化。

因此,教师应该把各种唱法的学习依据进行探索和深入研究,将其与教学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取代单一的声乐授课模式。可以探索“配餐式”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的嗓音、爱好、个性,实行多项选择,设置多个学习方向,如歌剧演唱、音乐剧演唱、综合演唱、通俗演唱、民族演唱、美声演唱等多个方向,在教师配备上进行互通,专业基础课理论统一学习,其他方向课程可以选择双修或多修,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掌握多种声乐演唱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曙光.构建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J].中国音乐,2007 (02):162-170.

[2]薛蕾.论高校声乐教学美声与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J].音乐大观,2013 (12):42-43.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声乐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