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泥塑雕刻之魂

2019-02-06 11:55周沧桑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泥塑工匠精神雕刻

周沧桑

摘要:“工匠精神”是在十九大前出现的新名词之一。它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是精致化生产的要求,是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精神动力。土是滋养万物的根基,在中国,女娲用泥土创造人类的传说,更是赋予了它神奇的力量。

关键词:工匠;工匠精神;泥塑;雕刻

泥塑在中国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它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更加认识到泥塑之美,并经耐心雕刻塑造,使泥土成为一件件艺术品和实用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从古至今,一件好的作品,离不开料、工、艺三方面的要素。泥塑,是一种立体造型艺术,雕塑艺术的一种方法,既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也可以作为其它雕塑形式的辅助方法,例如:制作铜雕,玻璃钢雕塑的模具通常要先制作一比一的泥塑。泥塑的材料一般是天然粘土或者现代的人工合成雕塑泥,混合入相应的纤维材料防止干后开裂,中大型作品还要在内部建造骨架以增加强度。由于泥的可塑性非常好,因此泥塑经常作为学习雕塑艺术的入门练习。

我国泥塑经过4千至1万年的持续发展和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磨,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无处不用,泥塑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泥塑与人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

中国的泥塑文化和宗教自古以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佛教题材在泥塑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和地位。泥塑佛像在身可助人修行、养生,可宁心静气、护佑平安;同时,泥塑佛像还是助人福慧双修,接近自然,通向静心法门的诤友。泥塑于古代中国所产生的精神文化是世界文明中的一枝奇葩,是东方精神生动的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自进入泥塑这一行,我就把泥与佛像连接在一起,作为自己创作的主攻方向,包括生漆脱胎佛像就是很好的例子。

然而生漆脱胎佛像能有今天的成就,则离不开身边那些默默无闻、不断耕耘的能工巧匠们,他们身上的这种工艺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練成。每一个工匠的背后,都蕴含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辛酸与泪水,都是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渐渐成熟起来。

然而,对于生漆脱胎佛像雕刻制作的特大型工艺品来说,所需的工匠,是不同于艺术家那种孤独性的探求。因为,一个工匠,形单影只,太渺小,聚不起足够的力量,跟不上行业竞争的步伐……

为此,“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工匠是泥塑雕刻发展的必然选择,朝着这个方向走,可以看到美好的希望。我们看到,一种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正在这片沃土激荡。

如果说:把工匠精神比作软件,而硬件则是能工巧匠,没有硬件的支撑,软件就成了空中楼阁。能工巧匠们把工匠精神落实在每一个生产企业,注入到每一件中国制造,不断雕琢产品,不断改善工艺,精心打磨、逐步完善,只为打造最优质的产品,最好的质量,塑造更多的中国品牌,体现更高的中国品质。传承工匠精神,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树立“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价值观,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这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一类是喜欢和事物打交道的。而我们这些泥塑雕刻工匠就属于后者,我们对于钻研事物本身的热情,远远超过和人打交道的热情,这是安心埋首于技术的必要条件,我们每天都在基层忙碌,每天几乎都是重复的工作,虽不是千篇一律,但是几乎类同,可能有的人会认为,每天做重复的事情无法得到进步,但技术的重复绝不是一种单调的重复。恰恰是在重复中,我们的手艺变得越来越熟稔,越来越精湛,也越来越有新的花样和创意。

并非每个人都适合钻研技艺。有些人重复做一件事情几个月,一两年,已经无比厌烦,但真正的“工匠精神”,总是出自于几十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

我们这些泥塑雕刻工匠们,每一天也都在修行、修心、修技、修身,修的过程中总会彷徨、总会迷惘,总会退缩,甚至想要放弃,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最终我们要不要选择坚持,决定了一切。技术没有捷径,技术没有止境,技术拼的就是过硬,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一个瞬间迸发出的灵感和快乐,苦尽才会甘来,熟能生巧之后,那些信手拈来的创意才会大驾光临。

任何卓越的成果背后都有枯燥甚至令人难受的坚持,精彩纷呈的背后不光是灵感,更是日复一日的练习和打磨。当灵动的制作过程最终凝固成曼妙的成品,在这件固定的成品背后,是多少次的修缮和试错?技术之难,在于细节的复杂。它考验的并不是宏大的构想,而是每一处细节应当如何处理。工匠精神,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热情、耐心,和逻辑。这不仅是体力活,还是脑力劳动。

所有的物质都有生命,问题在于如何唤醒它们。这句话并不是说物质可以通灵,而且说,当我们在一件物体上倾注我们的大量精力和心血,这个物件上就会越来越多地附着创作者的性格特征。当你触摸一件物品的质感时,你会感到轻微的、细腻的、不可言状的生命力在悄然地张扬和生长。作品,是证明自身价值与自我实现的最好表达方式。

工匠,不是机器人。工匠精神,是创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要比好,做得更好。即使我们并不知道,好的极限在何处,但我们仍然要努力攀登。在寻找的路上,我们度过丰富的一生,用创造来填平无聊,用作品来代替生命自身的延续。

参考文献:

[1]徐华铛.中国泥塑纵横谈[J].浙江工艺美术,2002 (03):41-44.

[2]荆玉晴.中国制造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与重塑——兼论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 (03):92-95.

猜你喜欢
泥塑工匠精神雕刻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On art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汉代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