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剂体外诱导对阿萨希毛孢子菌致病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9-02-05 04:03李海涛区敏仪敖俊红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氧化剂悬液致病性

李海涛,区敏仪,敖俊红,祝 贺,杨蓉娅

近30 多年以来,随着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器官移植、血液病、艾滋病患者的日益增多,机会性真菌感染,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成为这些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除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菌病等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外,由非念珠菌属酵母菌所致的真菌感染在免疫受损人群中日渐增多[1-4],特别是深部播散性感染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作为毛孢子菌属中最重要的临床致病菌,可引起浅表皮肤感染、播散性系统性内脏器官的感染以及夏季超敏性肺炎[5],其引起的深部侵袭性感染病死率达70%以上,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2,3]。

既往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的抗宿主氧化杀伤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这一点在酿酒酵母、念珠菌、烟曲霉、隐球菌等常见致病真菌的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6-8]。但是,关于T.asahii抗氧化杀伤方面的研究还非常少。本研究拟通过体外诱导的方式,将2 种氧化剂与T.asahii作菌株体外共培养进行体外诱导,将诱导前后的T.asahii菌株注入到有联合免疫缺陷的裸鼠体内,观察T.asahii被氧化剂诱导前后对动物致病性的变化,为T.asahii感染与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 实验菌株 阿萨希毛孢子菌共2 株,T.asahii标准株CBS2479、环境株CBS8904 均购自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真菌多样性研究中心(CBS-KNAW)。

1.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Balb/c 裸鼠(联合免疫缺陷鼠)168 只,雌性,6 周龄,平均质量30 g,购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部,饲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部SPF 级动物室中。将小鼠分为7 组,CBS2479 组(菌株1)、CBS2479 H2O2诱导组(菌株2)、CBS2479 甲萘醌诱导组(菌株3),CBS8904 组(菌株4)、CBS8904 H2O2诱导组(菌株5)、CBS8904甲萘醌诱导组(菌株6),以及空白对照组(定为菌株7),每组24 只小鼠。再将每组分为4 个小组,每组6 只。

1.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干粉(德国默克公司),蛋白胨干粉和葡萄糖干粉(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酵母粉(英国OXOID 公司),30%过氧化氢(美国Sigma 公司),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美国Sigma 公司),二酰胺(美国Sigma 公司),YPD 液体培养基(美国Gibco 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T.asahii菌株氧化剂体外诱导 制备经传代纯化的单克隆T.asahiiCBS2479、CBS8904 的菌悬液,调整浓度为1~5×106CFU/ml,取100 µl 菌悬液加入10 ml 不含H2O2的YPD 培养液中,37℃振荡培养10 h 后加入H2O2,使其浓度达8 µg/ml(CBS2479、CBS8904 菌株的1/2MIC H2O2)后继续培养,当培养菌液达到约0.5 麦氏单位时转至同一H2O2浓度的培养液中培养,每个浓度梯度转种2~3 次。以同样方法进行下一浓度的培养,直至H2O2或甲萘醌的诱导浓度达到64 µg/ml 或者菌株被杀死不再生长,即终止诱导。将所得菌株以40%甘油保存于-80℃中。

1.2.2 各组T.asahii菌株菌悬液配制 将各组菌株传代纯化后的新鲜菌落接种于YPD 液体培养基中37℃生长48 h,取适量菌悬液,将YPD 培养基成分清洗干净后,用生理盐水分别配成浓度为1×105、1×106、1×107及1×108的菌悬液,分装于2 ml 离心管中备用,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菌悬液。

1.2.3 各组菌株致病性测定 取各组小鼠尾静脉,常规消毒后,向其尾静脉注入上述4 个梯度浓度的菌悬液500 µl,观察并记录30 d 内各组小鼠的死亡时间、死亡只数,绘制生存曲线图,并用SPSS20.0 按Bliss法计算出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9,10]。(LD50=lg-1[Xn-i(2∑m+h/2n-0.75)],其中Xn 为最高反应组的对数剂量,i 为组距,即等差数列的对数剂量的公差,m 为各组动物反应数,∑m 各组动物反应数的总和,n 为每组动物数,h 为首末两组动物数的平均数)比较它们的致病性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 软件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T.asahii 菌株半数致死量测定结果

菌株1(CBS2479 组),即CBS2479 未诱导组的LD50为7.2361×105,而H2O2诱导后的菌株2(CBS 2479-H2O2诱导组)的LD50为6.0139×105,甲萘醌诱导后的菌株3(CBS2479-甲萘醌诱导组)的LD50为 8.1802×104,诱导后菌株的LD50浓度明显低于诱导前,其中甲萘醌诱导组,即菌株3 的LD50浓度低于未诱导组——菌株1(CBS2479 组)1 个数量级(约10 倍),H2O2诱导组的LD50浓度则比未诱导组——菌株1 低了1.2 倍。菌株4(CBS8904 组),即CBS8904 未诱导组的LD50为8.9643×107,而H2O2诱导后的菌株5(CBS8904-H2O2诱导组)的LD50为4.0437×107,甲萘醌诱导后的菌株6(CBS8904-甲萘醌诱导组)的LD50为1.8971×106,诱导后菌株的LD50浓度也明显低于诱导前。其中菌株6 的LD50浓度低于未诱导组——菌株4(CBS8904 组)1.5 个数量级(约47 倍),菌株5 的LD50浓度则比未诱导组——菌株4 低了2 倍(表1)。

2.2 各组小鼠生存率比较

氧化剂诱导后的临床株菌株3(CBS2479-甲萘醌诱导组)和菌株2(CBS2479-H2O2诱导组)接种的小鼠分别在第9 天、第11 天全部死亡,生存率为0;而未诱导的菌株1(CBS2479 组)接种的小鼠在第9 天时有50%存活,生存率为50%,第11 天时生存率降低为10%,但是之后再没有小鼠死亡。氧化剂诱导后的环境株菌株6(CBS8904-甲萘醌诱导组)和菌株5(CBS8904 -H2O2诱导组),接种的小鼠在第11 天的生存率分别20%和60%,而未诱导的菌株4(CBS8904组)接种的小鼠,在第6 天时生存率是70%,第6 天之后,一直到观察终点(第30 天)所有小鼠均存活,没有死亡。空白对照组所有小鼠在观察期内全部存活,生存率为100%(图1)。

3 讨论

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普遍使用,以及器官移植术、侵入性介入技术的普及,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原体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侵入人体后,诱导人体进入氧化应激状态。吞噬细胞是人体抵抗其感染的第一道防线,释放大量活性氧递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来杀灭病原体[11,12]。病原微生物为了生存,会启动自身的一系列抗氧化机制,来对抗机体的氧化杀伤,为它们的侵袭感染和致病创造条件,因此,病原微生物的抗氧化机制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这一点在酿酒酵母、念珠菌、烟曲霉、隐球菌等常见致病真菌的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6-8],但T.asahii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少。

Zong 等[13]研究发现,H2O2、甲萘醌、二酰胺可对T.asahii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杀伤作用。Zhang等[14]也发现不同来源T.asahii的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不同,提示T.asahii也具有抗氧化防御机制。区敏仪等[15]通过2 种氧化剂体外诱导的方式成功获得了T.asahii体外抗氧化菌株,并对诱导前后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和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发现诱导后T.asahii的药物敏感性明显降低,MIC值显著上升,菌株的肉眼形态和光镜下形态均有明显变化。

本研究主要通过体外诱导的方式获得诱导前后T.asahii菌株,再将诱导前后的T.asahii菌株注射到联合免疫缺陷鼠体内,观察小鼠的死亡情况,对诱导前后T.asahii菌株的致病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菌株1(CBS2479 组),即CBS2479 未诱导组的LD50为7.2361×105,而H2O2诱导后的菌株2(CBS2479-H2O2诱导组)的LD50为6.0139×105,甲萘醌诱导后的菌株3(CBS2479-甲萘醌诱导组)的LD50为 8.1802×104,诱导后菌株的LD50浓度明显低于诱导前,其中甲萘醌诱导组,即菌株3 的LD50浓度低于未诱导组——菌株1(CBS2479 组)1 个数量级(约10 倍),H2O2诱导组的LD50浓度则比未诱导组——菌株1 低了1.2 倍。菌株4(CBS8904 组),即CBS8904 未诱导组的LD50为8.9643×107,而H2O2诱导后的菌株5(CBS8904 H2O2-诱导后组)的LD50 为 4.0437×107,甲萘醌诱导后的菌株6(CBS8904——甲萘醌诱导后组)的LD50为1.8971×106,诱导后菌株的LD50浓度也明显低于诱导前。其中菌株6 的LD50浓度低于未诱导组——菌株4(CBS8904 组)1.5 个数量级(约47 倍),菌株5 的LD50浓度则比未诱导组——菌株4低了2 倍。研究结果提示,2 种氧化剂诱导后,无论是临床株CBS2479,还是环境株CBS8904,其致病性均显著上升,其中环境株CBS8904 受氧化剂诱导后,其致病性比临床株CBS2479 升高的更明显,但是环境株CBS8904 三组的整体LD50的浓度高于临床株CBS2479 一个数量级,提示环境株CBS8904 经氧化剂诱导后,其致病性虽显著升高,但是其致病能力仍低于临床株CBS2479。分析原因可能为,CBS 8904 三组是体外氧化剂诱导组,只有氧化剂一个单一因素,氧化剂体外诱导,虽能模仿体内环境,但和机体内环境仍然有较大差异。而临床株CBS2479 是从人体分离出来的致病菌,其与人体相互作用机制复杂,除了抗氧化机制之外,还有其他机制参与其中,不是单纯的体外诱导能完全模拟的。

表1 各组T.asahii的半数致死量(LD50)比较

图1 各组菌株动物致病性比较

本研究对接种至裸鼠的7 株菌致病性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氧化剂诱导后的临床株菌株3(CBS2479-甲萘醌诱导组)和菌株2(CBS2479-H2O2诱导组)的致病性显著升高,两组菌株接种后的小鼠分别在第9 天、第11 天全部死亡,生存率是0;而未诱导的菌株1(CBS2479 组)接种后的小鼠在第9天时有50%存活,生存率是50%,第11 天时生存率降低为10%,但是之后再无小鼠死亡。

氧化剂诱导后的环境株菌株6(CBS8904-甲萘醌诱导组)和菌株5(CBS8904 H2O2-诱导组)接种的小鼠在第11 天的生存率分别为20%和60%,而未诱导的菌株4(CBS8904 组)接种的小鼠在第6 天时生存率是70%,第6 天之后,一直到观察终点(第30 天)所有小鼠均存活,没有死亡。空白对照组所有小鼠在观察期内全部存活,生存率为100%。从生存曲线图可以看到,经氧化剂诱导后的菌株致病性明显增强,小鼠生存率显著降低。对2 种氧化剂诱导后的菌株致病性比较发现,甲萘醌诱导后T.asahii菌株,无论是临床株,还是环境株,其致病性均高于相应H2O2诱导的菌株,而且氧化剂诱导后的T.asahii菌株,无论是甲萘醌诱导的,还是H2O2诱导的,临床株(CBS2479)的致病性也高于环境株(CBS8904)。本课题组Zong 等[13]前期的研究也发现,H2O2、甲萘醌、二酰胺均可对T.asahii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杀伤作用,但甲萘醌杀伤作用最强,二酰胺次之,H2O2最弱,说明甲萘醌的氧化杀伤作用要远远比H2O2强。因此,笔者分析,由甲萘醌体外诱导的T.asahii菌株的致病性要高于由H2O2体外诱导的T.asahii菌株,可能由于甲萘醌的氧化杀伤作用比H2O2更强,因而由它诱导出来的T.asahii菌株抗氧化能力则更强,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阐明。

总之,本研究通过应用2 种氧化剂H2O2和甲萘醌在体外分别对T.asahii临床株和环境株进行诱导,观察诱导前后菌株的致病性,结果发现诱导后菌株致病性显著高于诱导前,而甲萘醌诱导的菌株致病性高于H2O2诱导菌株,本研究从一个角度证明了T.asahii菌株对机体的感染或致病机制有抗氧化机制的参与,下一步将从组学的角度对T.asahii感染人体的抗氧剂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氧化剂悬液致病性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氧化剂与还原剂”知识解读
熟悉优先原理 迅速准确解题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不同氧化剂活化过硫酸钠对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的影响
海洋致病性弧菌常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不同免疫方式对水禽的免疫效果观察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
美国FDA批准达芦那韦口服混悬液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