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视角下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发展研究

2019-02-04 16:14宋人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4期
关键词:体育强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师

宋人杰

摘  要: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当前面临着职后发展整体认知不足、学校支持不足、教师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客观现实,建议通过加强和完善对民办高校体育事业的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教育与体育主管部门之间的互通互认;强化体育教师的分类管理等措施激励和促进体育教师职后发展。

关键词:职后发展  民办高校  体育教师  体育强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a)-0139-0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赋予了“体育强国”建设新的内涵、新的使命,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着力提升竞技体育国际影响力,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创新繁荣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的四大任务已经成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研究的重点方向。高校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智库平台和人才培养摇篮,在充分发挥体育教师自身优势的同时,如何加强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更好地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正在逐步成为高校体育教师发展研究新的方向。

1  高校体育与“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关联分析

1.1 高校体育发展为全面提升全民族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引领人才基础

2017年8月27日,习近平在天津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时强调:“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国建设首要任务是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全民族健康水平的提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人民健康,国家才能健康,人民健强,国家健强。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正是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在学校通过系统的体育学习,在提高身体素质和促进心理健康的同时,科学的健康意识、运动意识也会随之养成,在走向社会之后,不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更是全民健康的主要践行者和引领者。高校体育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基础。

1.2 高校体育发展对进一步促进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保证

竞技体育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塑造和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在运动员选材、体能、技能训练、赛后恢复等各个方面都在向专业化发展,对相关的人才需求、科学技术运用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发展对拓宽竞技人才选拔和培养路径、优化竞技人才培养渠道、提升体育科技应用水平、提升国家体育竞技实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3 高校体育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体育产业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支撑,直接影响着竞技体育发展的水平,高校体育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相对丰富,场地设施条件完备,为体育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高校体育发展在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转变,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展,高校体育发展极大的提升了大学生对体育以及体育相关产业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投身体育产业发展之中,从而为体育产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

1.4 高校体育发展有利于我国优秀体育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体育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这一力量的本质是体育背后的体育文化和文明繁荣和传承的最好体现,文化的传承一直以来都是高校肩负的主要任务之一,高校体育更是义不容辞的担负着国家优秀体育文化的繁荣和传承重任。高校体育的广泛开展让学生在体育锻炼、学习的同时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精髓,提高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体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我国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  体育强国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发展应有之义

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资源中最具生机、最具活力的资源,直接关系着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质量。在当前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高校体育如何与体育强国建设紧密融合,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体育教师。体育强国建设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结合体育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服务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徑。

2.1 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应牢固树立体育育人的核心

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是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更是核心任务。

当前,高校体育突出的问题是大学生对体育学习、体育参与的多元化需求与高校体育课程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状仍然普遍存在,高校体育要更好地实现健体育人,就必须将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学习的多元化需求与高校体育教育紧密融合,在保证体育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规范性、科学性的基础之上,通过组织形式变革、内容更新变革、学习和练习方法的革新等手段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体育参与的不同需求。

实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矛盾的有效解决,除了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硬件设施以外,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更是解决矛盾的核心因素。加强体育教师教学综合素质提升的职后教育尤为重要。

2.2 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应积极突出竞技体育面向

竞技体育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直接反映了国家的体育科技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成绩取得优异的成绩。一直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一直是国家体育系统独立支撑,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跨界选材、科技助力在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作用日趋显著,一家独撑的国家体育发展模式已经在向国家为主,全社会参与的全员体育发展模式转变。高等学校在运动员选拔、竞技体育训练、运动恢复、运动康复等方面在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高校体育教师作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人才保证增,提升自身的竞技训练知识、技能和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受传统的体育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师主要任务就是上好体育课,关于体育教学方面的职后培训一直是重点,而体育竞技训练的培训相对匮乏,直接导致了高校竞技体育开展不足,效果不好的局面,同时也造成了体育教师资源的挖掘不足和资源的浪费。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加强竞技体育职后培训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2.3 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应适时拓展体育社会服务面向

社會体育服务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发展程度直接关系着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进程和成效。社会体育服务在促进全民健康发展,服务竞技体育水平提升,传播和弘扬我国体育文化精神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服务随着国家体育事业改革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还处于初启阶段,社会体育服务发展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社会体育服务体制、机制的不完善的限制瓶颈,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服务发展的显著矛盾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对多层次体育需求与社会体育服务范围的不均衡;社会体育服务发展机遇与国家相关体制、机制服务之间的不平衡;社会体育服务广阔空间与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的不平衡。

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的体育人才,应该在体育社会服务事业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广大高校体育教师一直都保持着教书育人的传统教育工作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时代我国社会体育服务事业发展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社会体育服务意识,积极投身于社会体育服务实践之中,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还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体育服务相关的理论研究之中,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服务于社会体育服务发展。

3  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3.1 民办高校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制约了体育教师职后发展

当前,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支持下,民办高校在基础建设、在校人数、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仍是一个短板,民办高校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民办高校的经济发展实力不足限制了体育教师的职后发展。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办学完全依靠投资方或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在本质上,民办高校的逐利性必然存在。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和教师配置不足的矛盾直接限制了民办高校教师的职后发展。

民办高校的整体社会认可度不足限制了体育教师的职后发展。当前,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大力扶持和科学管理,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广泛的提升,但是由于受我国社会传统思维意识的影响,加之民办高校招生学生层次相对较低,社会对民办高校的整体认知尚不全面,不客观,对民办高校的整体认可程度尚不够充分,从而对民办高校教师综合能力的认可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社会对民办高校的整体认可程度限制了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发展的方向和效果。

3.2 民办高校专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制约了体育教师的职后发展

民办高校面临着办学时间短、整体教育教学管理不够科学、系统,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困境。为了能够尽快提升民办高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民办高校在专业建设和发展方面不可避免地倾向于重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而体育专业包括公共体育课在民办高校很少能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规范的管理,在专业发展、师资培养、职后教育等方面体育一直都在被遗忘的边缘。专业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发展。

3.3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发展意识的欠缺制约了自身的职后发展

马克思在关于矛盾的辩证分析中指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当前,制约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发展的因素除了外部因素以外,教师自身的内在发展意识的欠缺则是制约体育教师职后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欠缺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本位思想严重,过分重视经济利益;职业发展危机意识不足。

3.3.1 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自我发展的源动力

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学校底蕴薄弱,民办高校急于在社会营造必要的社会认可度,在体育发展方面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年轻体育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缺乏科学规范的职业发展规划引导,此外由于民办高校教师数量的不足,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需要承担很多学校事务性工作,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繁重的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师不能很好的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

3.3.2 本位思想严重,过分重视经济收入,忽视了自身的职后发展提升

由于民办高校的社会办学主体性,在薪金待遇方面,民办高校鼓励教师多授课,从而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体育教师更愿意进行体育课授课来获取经济利益,相比从事科学研究、竞技训练等工作,教学工作更是轻车熟路,长此以来,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职业提升意识逐渐弱化。

3.3.3 职业发展危机意识不足,缺乏体育整体发展认知

当前,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体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入,国家的体育发展理念也由以前的竞技体育、金牌体育的功利体育发展理念继而转向了全民健康、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服务和体育文化繁荣协调发展的新时代体育发展理念。同时随着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可视化教学等诸多的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已经成为现代学校体育教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面对着汹涌而来的变革,原有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期许。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当前民办高校体育教师中积极适应变革,主动学习、主动改变的只是少数,广大的教师还是抱着“一招精,教学通”的传统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仍以技术教学为唯一目标。对当前体育事业发展以及高校体育发展缺乏整体的前瞻性认识导致了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发展不尽人意。

4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发展的策略构建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核心是体育教师,学校是平台,社会是支撑,只有构建了良好的内外发展环境,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发展才能真正有效地得以实现。

(1)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民办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管理与指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高校的直接管理单位应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依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建立针对学校体育发展的专项评估制度,从政策导向规范和引导民办高校重视并将体育工作落到实处。重视构建符合体育教师实际发展需要的职后发展平台,不断完善和优化体育教师职后学习、培训的内容、形式,提高职后教育学习的吸引力、实效性。

(2)树立“大体育”发展观念,打破体育与教育之间的藩篱,实现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资源共享。建立学校体育与专业体育有效融合的发展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的优质体育设施资源优势,制定符合高校和体育部门实际需要的合作政策,将高水平的运动员、教练员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提升高校体育训练的专业性;积极将高校各专业人才与体育发展相对接,吸引更多的相关专业人才充实到体育事业发展队伍之中;构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互通互认体系,将高校教师的职称与社会体育发展需要的相关资格认证进行互通互认,减少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阻力因素,积极调动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参与社会体育,服务社会体育的积极性。

(3)学校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师职后发展工作,规范体育教师教学岗位管理,积极拓宽体育教师职后发展的空间,为体育教师职后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保障。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困难同在,民办高校作为体育教师的重要工作平台应当充分为体育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首先,学校应该紧紧围绕学校发展需要与学校体育發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规划,按照学校体育发展总体目标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积极性;其次,学校应该树立科学的体育服务观念,鼓励体育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服务于社会体育的需要,学校应该在场地、设备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最大的便利条件,鼓励教师进行多元化的职后发展探索;最后,高校应当结合未来体育事业发展需要,明确未来体育教师职后发展的方向,将体育教师的职后学历提升与社会体育服务紧密结合,科学分类,最大程度地激励教师去进行行之有效的职后发展学习。

5  结语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发展关系着体育教师未来的事业发展,关系着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成效,加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发展的引导与管理,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提升、培养社会体育服务人才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加速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体关于职后发展的紧密结合,对促进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佘晶晶,蔡玉军,李凯,等.欧洲与中国学校体育的对比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3):106-112.

[2] 尹志华,汪晓赞,覃立.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质量认证程序开发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19,26(3):109-114.

[3] 舒宗礼,王华倬.教育生命视阈下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状态及未来愿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2):91-98,106.

[4] 周凰,古雅辉,刘昕.“互联网+教育”进程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6):125-131.

[5] 尹志华,汪晓赞.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制订的基础与推进路径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7):88-94.

[6] 刘雄英.教师教学德性:内涵、发展及实践进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0):80-84.

[7] 罗清杨.体育教师社会形象的现实表征与重塑[J].教学与管理,2017(24):64-66.

猜你喜欢
体育强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崔龙海被安排主抓“体育强国”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