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围绕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广西社会主义学院自2010年以来连续10年在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运用行动学习法,将行动学习促进学员成长的价值追求融入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能力的目标要求之中,结合行动学习流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实地调研、创造性集体解决问题四个阶段,在促进师的有效引导下,在实现教学主题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员参政议政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行动学习;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能力;提升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4.017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19)04-0108-05
收稿日期:2019-07-08
作者简介:任淮南,男,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理论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统一战线理论、中华传统文化。
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1]。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明确规定,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无党派人士可以参照民主党派履行职能。中共中央于2018年印发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目标是确保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了解和熟悉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可见,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能力,是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要职能。
一、在党外中青班运用行动学习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一)中共中央及自治区党委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
中共中央2010年印发的《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培训实效。《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根据培训内容要求和干部特点,改进方式方法,开展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方法运用的示范培训。《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强调社会主义学院应当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研究,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印发的《2018—2022年广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全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将行动学习理念方法纳入学制1个月以上主体班次教学计划,在其他主体班次中普遍运用行动学习有关研讨方法。因此,在党外干部教育培训中运用行动学习教学方法,是对中央及自治区党委干部教育培训相关精神和要求的贯彻落实。
(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需求
随着形势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要求、党外干部的学习需求不断向纵深推进,如何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更好推动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增强党外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在教学中坚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提升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等能力的目标,根据党外干部参政议政特点和教育培训特点,自2010年开始,每年都在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应用行动学习法,将提升党外干部参政议政能力与行动学习相结合,以有效提升培训效果。
二、结合行动学习流程做好教学环节设计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在党外中青班开展行动学习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教学主题,以行动学习“四位一体”理念为指导,将教学主题和行动学习有机融合。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党外干部教育培训实际,把行动学习的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研究解决问题和实际行动四个环节优化改良成为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实地调研、创造性集体解决问题四个阶段,以这四个阶段为抓手设计学习流程并突出实地调研环节,在分步实施完成的同时,促使学习扎实推进、问题有效解决,最终推动学员成长,实现学员参政议政能力的有力提升。
(一)学习知识
一是确定教学主题。在学习知识环节开始之前,组织全班学员开展前期讨论,围绕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主方向,结合党外中青班学员背景、经历、兴趣,讨论确定行动学习主题。
二是行动学习相关知识补充。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揭开行动学习面纱,导入行动学习理念,营造行动学习氛围。开设《行动学习基本理念》专题课程,介绍行动学习常用的工具方法,如SWOT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团体列名法、鱼骨图法、重要紧急性矩阵、开放空间、世界咖啡屋等,提前印发让学员阅读,使学员对本次行动学习需要运用的工具方法有初步了解。
三是教學主题相关知识补充。在印制和下发的课程设计中,放入本次行动学习主题相关内容。如第17期党外中青班围绕“建言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学习主题,放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内容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学员提前自习,以便从整体上认识中央精准扶贫的政策、理念;开设《精准扶贫政策解读》课程,对精准扶贫政策进行相对深入的剖析,实现对精准扶贫这一主题的递进认识和深入学习。
四是调查方法相关知识补充。社会调查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党外中青班学员对这一领域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对缺少,这将会影响实地调查的效果。鉴于此,学院特地聘请专家就《社会调查方法》作专题讲座,有效弥补学员该领域知识的缺陷与不足。
(二)分享经验
结合主题,请有经验的教师或者学员进行经验分享。如第17期党外中青班在分享经验阶段的做法就很有代表性,即围绕“建言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学习主题,就学院对口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介绍。一方面将学院联系贫困村——田东县朔良镇元色村、那加村的基本情况汇总整理并下发学员手中,另一方面邀请学院往期派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就本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作介绍。通过第一个环节的知识学习,学员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有了面上的了解,对于中央和自治区扶贫政策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知晓,通过学院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就驻村扶贫工作进行经验分享,学员对精准扶贫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真切的感受。分享经验过程中,学员可以就自己存在的疑问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提问,也可以将自己的精准扶贫相关工作经验向其他学员作介绍。通过互动及分享,进一步丰富学员的素材,促使学员对即将开展的进村调研做好准备。
在这一阶段工作完成后,安排教师作为促进师分别进组,围绕教学主题组织各组开展研讨,确定本组子课题,并形成本组调研方案。行动学习的理念要贯彻在整个讨论过程之中,并注意用好行动学习工具方法。
(三)实地调研
注重行动,是行动学习发挥威力的关键,也是行动学习的魅力所在。因此,围绕提升党外干部的参政议政能力,须突出行动环节。但是,党外中青班学员在知识结构、研究专业、工作领域、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别,这必然导致他们对同一个主题有不同的认识。经过讨论研究,教学团队决定采用社会调研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社会调研一方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纽带,能够促使学员发现真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模糊学员的不同背景,帮助学员找到真办法,既能真正解决问题,又能有力推动学员成长。基于此,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党外中青班行动学习模块教学团队对行动学习进行了“改头换面”,将行动学习中的“实际行动”改成“实地调研”,以“实地调研”发挥“实际行动”的作用。如第12期党外中青班围绕“广西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学习主题到边远民族地区开展调研,深入中小学校、教育局等部门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占有第一手信息;第15期党外中青班围绕“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题,前往工信委、金融办、人社局、工商联等机关以及相关民营企业调研;第17期党外中青班围绕“建言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到大石山区深度贫困地区开展调研活动,先后召开座谈会、深入贫困村走访、到县直相关部门收集资料等。
(四)创造性集体解决问题
1. 组织学员梳理素材。学员实地调研后,得到的素材都是片段式的、碎片化的,并且调研内容杂乱无序。促进师分别组织本组学员开展研讨,将调研得到的数据、资料系统化,进行问题、原因的区分,并在调研素材的基础上提出初步解决措施,形成本组子课题报告。
2. 开展集体质疑反思。质疑反思可以多种形式进行,比如将本组子课题报告向全班进行展示,对于重点内容,如自己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对同一问题在调研前后的不同认识等作说明,听取其他学员提问和质疑;也可以利用行动学习中的世界咖啡屋和开放空间等工具方法,组织学员以小组或者个人形式到访其他小组,近距离觀看该组的子课题报告,直接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全部质疑反思结束后,各小组分别结合意见建议将子课题报告进一步完善。
3. 召开全班中期汇报会。梳理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各组选派学员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学习收获进行总结交流,查找问题,并对下一阶段学习的开展提出意见建议。中期汇报会的另一层用意就是对学员的收获进行强化,让学员意识到自己的成长。
4. 组织开展成果评估。在子课题报告修改完善后,各组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子课题成果,通过再次质疑和建议进行成果评估,对子课题报告再次优化和整合;各组派1名代表共同将所有子课题报告整合成班级总报告框架并进行展示,由全班同学对总报告进行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
5. 形成学习成果。成立写作小组对总报告进行充实,将班级行动学习报告固化成工作建议,形成书面成果,上报自治区相关部门。
(五)促进师充分发挥作用
促进师是行动学习的重要角色,其职能是进行行动学习流程设计和过程引导,是行动学习成果的催化剂。为了让党外中青班行动学习模块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效果更加显著,学院组建了一个以促进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并要求促进师参与行动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个基础上,重点抓好几个环节:一是在组织研讨环节,要求各组促进师提前做好过程设计,进组深度参与研讨过程,做好氛围营造、研讨引导;二是课后分享环节,每一段研讨结束后,组织促进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各组学员情况,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三是成果质疑评估环节,促进师要灵活运用行动学习工具方法,激发学员灵感,引导学员对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质疑、建议,促使成果更加完善合理。
三、行动学习运用取得的成效
(一)有效提升了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能力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基本职能,而建言献策是履行这一职能的重要方式。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党外中青班行动学习教学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过程。通过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拓宽了学员的信息来源,扩充了学员分析和观察问题的思路,提高了学员的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实地调研,帮助学员检验课堂研讨中形成的“言”和“策”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学员的建言献策也更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行动学习对提升学员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的能力水平,促进学员个人成长,实现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有力推动了学院的教学改革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在党外中青班引入行动学习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肯定和重视。在2011年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工作会议上,广西社会主义学院行动学习经验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介绍;中央统战部官网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教学科研通讯》分别对广西社会主义学院这一创新做法进行报道;2012年在全国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法师资研讨班上,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再次作了行动学习教学方法专题经验介绍,并演示了行动学习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全过程[2]。 现如今,行动学习模块已成为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党外中青班教学活动的常规组成部分,由行动学习所演变出来的结构式研讨也广泛应用于其他主体班次,行动学习在持续助力推动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的教育培训改革上正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三)帮助破解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难题
自2010年在党外中青班引入行动学习以来,学员先后形成了《关于促进广西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农村中心小学教育工作的若干建议》《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梅林村新一轮扶贫开发思路与对策》《广西协商民主问题研究》《加快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等成果,上报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教育厅等有关单位,部分成果还在《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上发表,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得到有关单位和领导的肯定。
四、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中运用行动学习的启示
(一)选择教学主题要结合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实际
教学主题要为培训目的、培训对象服务,只有紧紧围绕培训目的、培训对象确定教学主题,才能保证培训发挥作用、实现价值。第一,增强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是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的重要目标,教学培训中行动学习目标任务的设置应与此相一致,要以此目標任务为出发点选题。第二,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因此行动学习应着重在统一战线的范畴内选题。第三,选题既要与日常工作息息相关,从而给参与者带来学习思考的机会,能够切实提升党外干部参政议政的能力,还要能激发学员兴趣,照顾到学员不同背景,充分考虑到个体层面、小组层面、班级层面,展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学习”的精神。
(二)将行动学习过程设计成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过程
党外代表人士都担负着参政议政的职责,在他们当中开展行动学习,要注意围绕这一特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和价值追求,将行动学习过程设计成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过程。通过行动学习,培养和强化学员学习——行动——再学习——再行动的意识,强化他们建言献策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提升其运用行动学习工具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
(三)促进师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
促进师是行动学习的重要角色,是行动学习全过程不可或缺的人物,起着把握全局、引导推进的作用。促进师履职的过程,就是行动学习成果催化的过程,行动学习成果的质量好坏,与促进师履职情况密切相关。由于不少学员学历高、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一些促进师存在放不开手脚、不能全情投入的情况,这会直接影响到行动学习教学的整个流程和成果。因此促进师要摆正心态,在熟练掌握行动学习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研讨节奏,引导研讨方向。行动学习追求开放性,学习中参与主体多、思维主张多、个性特点多,促进师要善于开展促进工作,既能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又要把握沟通技巧,妥善协调处理个性冲突。行动学习主张人人平等,促进师要发挥亲和力感染力,创建民主氛围,做好互动式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协的主要职能 [EB/OL].(2011-09-14)[2019-06-25].http://www.cppcc.gov.cn/2011/09/14/
ARTI1315980772475886.shtml.
[2]广西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改革课题组.在知行合一中实现党外干部培训实效的新提升[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
责任编辑:朱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