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修俊 任守才
[摘 要]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惰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惰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个性发展。进行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惰性心理动因研究,分析学习惰性形成的心理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对学习惰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提高职业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涉农专业;学习惰性;心理动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66-02
学习惰性是学习者对应该或想要完成的学习活动的自动拖延并伴随不良情绪体验的心理状态[1]。根据学习主体对学习活动的惰性反应,学习惰性可分为行为惰性和思维惰性。行为惰性表现为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行动的持续性和坚持性;思维惰性表现为对自己独立思考的懒惰,对学习的重要性缺乏理性的认知,主观依赖思想严重,思维被动、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活动。在农业职业院校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消极心理现象。具有学习惰性倾向者往往具备学习的意愿,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不足以产生学习的行动,或不能长时间保持高效学习状态。学习惰性的产生受心理障碍和环境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分析涉农专业学生产生学习惰性情绪的心理因素,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相应的心理辅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一、涉农专业学生学习惰性的表现
农业类职业院校的学生出现学习惰性的倾向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专业课不感興趣,甚至出现排斥情绪;自我控制力差,心态浮躁,情绪消极,学习的主动性差,上课精力不集中,贪玩厌学,教学活动参与度低;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差,感到学习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任务应付,对问题探索没有主动性;探索问题浅尝辄止,停止思考,做不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不愿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满足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缺乏正确灵活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往往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情景,极少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实践活动中不动手、不动脑、不倾听、不发言;有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沮丧低落,认为从事农业职业身份“土气”,对学习农业知识感到没出息、没出路、低人一等,对未来职业生涯前途比较茫然。
二、学习惰性对涉农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一)人才培养目标得不到实现
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具有“一懂两爱”职业核心素养。只有对农业充满感情,学习农业专业知识才有激情,心怀远大理想,在实现乡村振兴伟大战略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涉农专业学习产生惰性情绪的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低,专业坚定性不强,缺乏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解不深刻,缺少“三农”情感,不能正确对待专业发展,学习态度消极,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也很难形成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职业核心素养。
(二)学习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学校教育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学习惰性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消极怠慢,学习效率低,甚至把精力转移到与专业学习无关的事情上,造成时间的大量浪费。由于学习惰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硬软件教学资源得不到高效充分的利用,浪费了教育资源,降低了办学效益。
1.教师的教学意图得不到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教学意图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教师的教学意图必须通过学生得到贯彻执行。职业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广泛参与,教师的教学意图得不到有效贯彻,教学效果很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很难保证。学习惰性学生若人数过多,会影响积极奋进的班风,淡化浓厚的学风。反之,教师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2.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综合体现,现阶段,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
三、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根据对社会的意义,学习动机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与低级的学习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可以激发高效的学习力,而低级的学习动机则易变而不持续。学生自身的理想信念、情绪、意志力、挫折感等因素都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从外部条件看,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不良的家庭教育与人际关系、不良的教学环境、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等都会对学生学习动机产生消极作用。
(一)涉农专业的消极特征对学习惰性情绪的影响
涉农专业职业岗位条件较艰苦,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待遇较低,生产过程粗放,技术含量低,发展空间受限,就业率低。由于农业产业吸引力不强,导致农业职业教育吸引力也相对不强,社会认可度较低以及传统的陈旧观念和社会偏见,使涉农专业的学生自信心不足,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农爱农意识淡薄,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少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发展定位缺少冷静的分析,对职业规划缺少理性的思考,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对学习产生惰性。
职业院校涉农专业专业陈旧,招生难,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人数少,就业率低,就业不稳定,流失严重,对职业前景期望值低。报考人数少,入学门槛低,使学生产生自卑感。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呆板单调,教材枯燥,重理论轻实践,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弱化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往往陷于概念、原理、公式等枯燥的理论学习中,缺少实习实训等技能培养,使课程枯燥无味。农业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理实一体化。涉农专业学生培养多囿于校内教育,缺少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和机制,导致学生和教师走不出去,缺少向农业生产实践研学的机会,专业知识得不到完善更新,信息得不到交流,使教学内容陈旧,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缺少对现代农业的新鲜感、好奇心,从而使学习缺少动力。
(三)学生自身意志的薄弱等其他心理因素
学生学习形成惰性还会受到学习意志等情感心理因素的影响。颉慧芳[4]等调查发现,农业院校学生中,约39%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20%的学生学习意志力薄弱,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或者认为自己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放弃学习,逐渐形成学习惰性。王晓平[5]对涉农专业高职学生调查发现,有69%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游戏面前不能自控,沉浸游戏不能自拔。此外,学生的学习注意还易被低端的诱惑所吸引,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四、克服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学习惰性的对策探讨
(一)加强专业认知教育,激发原动力
对专业的理性认知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是克服学习惰性的根本途径。专业认知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提升专业认同感,明确专业内涵及目标,为其专业能力的发展注入原动力。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农业技术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力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智力支撑。現代农业迫切需要具有懂技术、爱农村、爱农民职业核心素养的农业人才,学习涉农专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胸怀远大志向的青年人为之奋斗。
(二)加强内涵建设,铸造专业品牌
高效的教学管理、优雅的学习环境、完善的硬软件建设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农业院校应加强专业建设,打造专业品牌,树立良好声誉,提高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
(三)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树立以育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改变传统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知识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发展性的学习方式,新颖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助推剂。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或实践活动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有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云上农校、蓝墨云班课、中国农技推广APP等软件构建起课堂与生产现场交流互动平台,丰富了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材。
五、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引导学生的价值体验,主动加强专业学习,让创新创业成果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业生产基地等场所是创新创业的大教室,也是创新创业的大舞台,让学生走进生产一线,承担起社会责任,了解社会需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社会服务,实现自身的人生
价值。
六、做出准确评价,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
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和取得的成绩做出准确的判断,清醒地分析每一个学生,克服劣势,发挥特长和优势,增强自信心,保持较稳定的学习热情。给学生设立较容易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在不断获取成功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客观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让丰富的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效能性。
参考文献:
[1]樊琪,程佳莉.学习惰性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8(6):1458-1460.
[2]《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子课题组.职校生学习状态总体欠佳、水平差异显著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状况的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38-43.
[3]孙海燕,马俊玲,蒲瑶瑶,等.涉农专业大学新生专业认知程度调查与思考:以潍坊学院涉农专业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3):12-14.
[4]颉慧芳.影响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因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52-55.
[5]王晓平.多角度分析涉农专业高职学生学习现状[J].内江科技,2018,39(8):110.
[6]朱洪斌.大学生学习惰性成因探析及治理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4-6.
[7]王静.学生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3):38-40.
[8]王小新,苗晶磊.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92-196.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