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回应能力建设:内涵?价值

2019-02-03 09:37沙玉霞
现代交际 2019年23期
关键词:内涵价值

摘要: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和关切,宏观上要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微观上要在具体事件中保障人民切身利益。提升政府回应能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是政府执政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是衡量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标杆。

关键词:政府回应 内涵 价值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3-0236-02

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之家》的报告中指出,治理有六个基本要素:参与、公开、透明、回应、法治和责任。回应作为治理的要素之一,要求政府在治理过程中,要与老百姓互动,对公众的合法性要求作出及时、负责的反应,不能无故拖延或者不了了之。回应越快,治理的程度越高。

李克强总理说过,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和关切,宏观上要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微观上要在具体事件中保障人民切身利益。

一、政府回应的内涵

1.政府回应的内涵

政府回应,“就是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对公众的需求和提出的问题作出积极敏感的反应和回复的过程”[1]。

政府回应的两点要求:其一,政府部门对公众的需求和提出的问题具有敏感性,要及时作出反应,不能置之不理;其二,政府在敏感性的基础上,要作出积极有效的回复,满足公众需求或解决群众问题。

政府回应是个互动过程:对公众来说,可以通过利益诉求渠道表达自身的要求与期望;对政府来说,要及时有效地对公众的诉求给予反应和回复。政府回应的结果可能是一种积极的表态,表明政府对问题的重视;也可能是对满足公众需求,还可能是对公众要求的一种说服和引导[2]。

2.政府回应的要素[2]

一是回应主体。也就是“谁回应”,主要是政府和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二是回应对象,也就是“回应谁”,既可以是公民个体,也可以是社会组织,社会大众。三是回应客体,也就是“回应什么”,指公众提出的需要政府满足或解答的诉求。这种诉求可以是明确表达出来的,也可以是潜在的;既可以是反映社会整体利益的诉求,也可以是个人的具体诉求。四是回应渠道,也就是“怎么回应”,即回应的方式和渠道。五是回应反馈,也就是“回应的如何”,即公众对政府的回应作出的反应性信息,并把这种信息反馈给政府。

二、提升政府回应能力的价值

1.提升政府回应能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传统管制型社会中,政府也要根据社会需要去做事。但由于社会事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公众很少有机会向政府提出要求,因此政府不会承受太多回应性的压力。政府之于公众来说,更多的是管控者,缺少对公众的服务和诉求的回应。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意味着政府角色由管控者向服务者的转变。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宗旨。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政府需要准确掌握公众的需求,并及时满足公众需要,解決公众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政府积极有效的回应过程。因此,提升政府回应能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2.提升政府回应能力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说文解字看“和谐”二字。“和”由“禾”和“口”构成,“禾”代表粮食,“口”表示人。据此,“和”就是指人人有饭吃。“谐”由“言”和“皆”构成,“言”指说话、表达,“皆”是全部的意思。据此,“谐”就是指人人都有表达的、说话的权力,能够畅所欲言。那么“和”“谐”二字连起来,为我们描绘的和谐社会的场景就是:人民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也都能够得到保障。要实现这样一副场景,就要增强政府的回应性[3]。

而且,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说,政府能够及时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能够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给予及时回应,才能消除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3.提升政府回应能力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过“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讲,“塔西佗陷阱”就是当执掌公权力的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其说真话还是假话,都会被认为说假话;无论其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做坏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4]公信不立,患莫大焉。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是政府权威的基础。

提升政府回应能力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政府回应是政府公信力最直接的来源。如果把政府公信力看作一个“产品”,在它的生产过程中,人民的诉求是“需求侧”,政府回应就是“供给侧”。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发出呼声,向政府提出要求,实际上是群众有对政府产生信任的需求,希望政府是一个关心人民疾苦、能够为人民排忧解难的机构,而政府则通过回应向人民群众提供可以信任的政策资源,并使人民知晓政府是关心并愿意保护他们切身利益的可以信赖的管理者。在呼应之间,“需求”和“供给”发生了相互作用并对接起来,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信任由此建立,并成为一种稳定的社会资本,政府公信力亦随之产生[5]。

在需求与供给间,就像社会经济领域要从拉动需求转向供给侧改革一样,政府不仅要及时回应人民提出的需求,更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社会发展和人民权益状况,在需求产生之前主动响应,提高政策水平、提升执政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时刻将改善民生作为政府职能第一要务,以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人民的需求,保障人民权益,保持政府公信力不断产生和稳定增长[5]。

4.政府回应能力是政府执政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是衡量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标杆

随着公众参与意识、表达意识、监督意识的增强,公众对于诸如分配制度改革、柴米油盐的价格、房屋拆迁的政策、化工厂选址方案这些问题越来越关注,不仅想了解政府部门“怎么看”,更想知道接下来“怎么办”。政府“回应”正由选答题变为必答题。坦率地说,中央在深化改革开放、高压反腐、改进作风、厉行节约等宏观层面对公众呼声给予了积极回应,但不少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回应在新闻事件、网络爆料等质疑时,仍时常显得迟疑、被动甚至恐惧。推进民主政治、打造阳光政府依然成为时代潮流。顺应时代潮流,“回应社会关切”是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是必须保障的公众权利,因此,各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门必须尽快适应并学会在质疑、追问的“杂音”中执政,就成为一门必修课,无法回避,更不可逃避!

参考文献:

[1]何祖坤.关注政府回应[J].中国行政管理,2000(7).

[2]李严昌.政府回应过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3]雷鸣.说文解字话和谐[N].羊城晚报,2006-12-16(A1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5]张欧阳.政府回应:政府公信力产生机制的“供给侧”[J].江汉论坛,2017(4).

责任编辑:景辰

[作者简介]沙玉霞,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政府治理创新。

猜你喜欢
内涵价值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一粒米的价值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木木相册
小黑羊的价值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