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山
我出生在溆浦县祖师殿镇鲁家溪村,3个月时,因高烧患上小儿麻痹症,15岁时,我开始借助小板凳行走,板凳成了我的“拐杖”。因身有残疾,我成了贫困户。尽管如此,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在扶贫好政策的支持下,我自强自立,发家致富,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为很多人眼中的“板凳硬汉”。
我的腿脚虽然残疾,但还有双手,只要勤劳肯干,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干一番事业。我时常这样鼓励自己。
我8岁开始在家里自学木工活,第一件作品是砍柴刀的刀把。12岁时,卖出了第一件商品——木架子,销价5元。16岁时,读小学的弟弟教我拼音、识字和数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圆周率,我做出了木桶。
沒过多久,我制作的木制品在集市上成了畅销品,越来越受到大家喜爱。蒸饭桶、木马桶……我做的这些物件,虽然不少已有工业品替代,但在农村依然很受欢迎,尤其受老年人的喜爱。
2017年,我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光荣脱贫了。我决心走出家门,创办木器加工厂。我有两个弟弟,他们劝我:“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你用不着那么辛苦。”我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我要自己做事,自己养活自己!”
开办木器加工厂,我没有固守传统手艺。我发现农村家庭也开始流行做整体衣柜,整体衣柜需要新机器、新工艺,于是我到溆浦城北的一个家具厂,花了一个月时间学习操作机器,又从广东、怀化等地购买了20多台新设备。
村里有位乡亲名叫胡昌斌,在广东佛山的工厂做柜子,干了七八年。2017年,他听说我要创业,决定回乡助我一臂之力,帮我主管木工车间。胡昌斌说,我半身残疾还这么勤劳肯干,他愿意跟着我一起打拼。
我的创业梦想其实很朴素,那就是带领贫困户和残疾人共同发展。如今,我的加工厂共有17名工人,其中贫困户和残疾人13人。此外,还有7个贫困户在家里生产,工厂负责提供原料,回收产品。
有位贫困户名叫严昌贵,也是因残致贫。现在他在我的工厂负责捆扎扫把,扎一把扫把可以挣5块钱。严昌贵说,他在家不能种田,出去打工也很少有企业愿意接收。在这里做事,一个月能赚1800元,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下一步,我希望木器加工厂能够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作者系溆浦县祖师殿镇鲁家溪村脱贫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