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娟
出于对车用雷达市场的看好,行易道推出了基于77GHZ的新款中程和近程毫米波雷达。
随着自动驾驶快速的发展,毫米波雷达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如何突破市场壁垒大展身手,是初创企业需要考虑的事。
“对于汽车的传感器来说,毫米波雷达的未来不可替代。随着人类技术的更新换代,各个零部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革命和提升,但是雷达这种形式不会消失,这种传感器的能力和需求也不会消失。”在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同期,组委会组织的“未来出行说”专访中,行易道科技创始人兼CEO赵捷在接受《汽车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
毫米波雷达大有可为
在赵捷看来,随着自动驾驶潜力的释放,毫米波雷达庞大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目前,自动驾驶成为各大传统车企和互联网科技公司竞相布局的领域,在现有的自动驾驶实现方案中,均離不开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的融合。
之所以毫米波雷达是当下汽车ADAS以及自动驾驶技术中的核心传感器之一,是因为:首先,这类雷达在全天候的工作条件下都不会失效;其次,其在测距和测速方面拥有其他传感器所没有的准确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从自动驾驶分级上看,从如今主流的L1、L2级自动驾驶,到未来的L3级乃至最终的L4/L5级自动驾驶的过渡和发展中,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高,驾驶员的介入越少,对车辆传感器数量和精度的需求量也将呈现指数级增加的趋势。目前,实现L2级自动驾驶最低仅需要一个中程毫米波雷达即可实现,而L3则至少需要6个甚至更多毫米波雷达,雷达传感器市场也因此迎来了巨大机会和市场潜力。
赵捷认为,从市场格局上看,目前,国内车用毫米波雷达市场长期以来呈现被海外厂商垄断的局面,四大一级供应商(Tier1)维宁尔、博世、大陆和安波福掌握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也让其他雷达生产商,尤其是国内零部件商破冰市场难度极大。
尽管如此,车用雷达市场依然存在大量潜在机会。一方面,国外Tier1级供应商通常打包销售产品,在主机厂逐渐重视自主研发的趋势下,Tier1级供应商满足差异化和定制化需求有限,另一方面,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也让Tier1级供应商无法覆盖全部市场。
推两款77GHz雷达
正是看到了这种市场潜力,早在2014年成立之初,行易道便专注于为中国自动驾驶事业输出稳健可靠的毫米波雷达产品,成为汽车自动驾驶核心传感器的中国自主研发供应商。
在此次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行易道正式发布了基于77GHZ的新款中程和近程毫米波雷达,通过与主机厂开放融合、差异化功能以及弥补供应链,破冰现有毫米波雷达市场格局。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新款77GHZ中程雷达在现有毫米波中程雷达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测高、道路识别和自校准三项关键功能。其中,测高功能可对测量目标进行高度分类,降低AEB系统对减速带、高架桥等识别物的误报,降低误刹车概率,更符合国内路况复杂的现状。
道路识别功能可在不借助视觉传感器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对道路信息的识别,丰富主机厂对自动驾驶的相关数据采集;自校准功能体现的是雷达可对一定程度的安装角度偏移进行自动纠正,该功能可降低主机厂雷达安装精度要求,减少使用中的日常维护要求,为主机厂省去了高精度传感器安装维护付出的成本。
此外,行易道推出的77GHz近程毫米波雷达能够实现盲点检测(BSD)、变道辅助(LCA)、开门预警(DOW)、后方碰撞预警(RCW)、后方横向交通预警(RCTA)等功能。
赵捷表示,行易道今年77GHz中程雷达产品已完成量产和后装雷达商用化,明年将正式量产77GHz近程雷达。
对于产品,赵捷充满自信:“车用传感器离开应用场景说参数是没有意义的,行易道两款量产产品从参数和功能上能够和国外传感器供应商做正面竞争。今年初,行易道实现了我国首例支持AEB的77GHz中程雷达装车上路,截至目前,测试里程超过20万公里,客户车辆行驶里程超过2亿公里,没有出现严重安全事故,这是行易道雷达的最好证明。”
对于整个行业的未来,赵捷表示,“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国内初创公司应该努力把自己的产品整合进其他大型零部件商的供应链条里,这是实现‘从0到1突破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想要进入也并非易事,还得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
目前,行易道已走过了“从0到1”的突破,该公司生产的毫米波雷达已获得部分商用车厂商的订单并安装上车。据赵捷介绍,2019年1月至今,安装有该公司雷达的车辆累计已经安全行驶超过2亿公里,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严重事故。“这种循序渐进的路径既是符合汽车行业发展规律,也符合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赵捷如是说。
在国际上,行易道与韩国、东南亚有一些项目在推动,明年年中或者下半年进入量产状态。“从公司发展的初期,我们就认识到雷达产品是面向全球汽车企业供应,到2019年底,我们过去的一些预测和期待正在商业上逐渐成为现实。”赵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