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肖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塔西佗陷阱;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1月21日
政府公信力作为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社会资本,体现的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认可与支持。从20世纪末以来,公信力不断进入政府视角,成为衡量一国政府权威及信用的重要标志。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十年,处于改革深水区以及关键转型期的中国更应该挖掘公众资源,应对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推动社会建设与发展。
国外关于政府公信力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8世纪,孟德斯鸠、卢梭以及马克思·韦伯等人的著作中都有提到关于公信力的研究,契约精神、法治以及政府存在都是基于政府公信力,是一种非常关键的社会资源,还有一些学者从关于政府的诚信和可信性分析。到了20世纪末,政府公信力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国内关于政府公信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还不够多。国内关于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界定大多从信用、权威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综合学界对政府公信力的解释,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基于社会治理过程中为获取民众信任、赢得政治认同感,从而推动社会稳步发展的一种社会资本。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政府不应该因循守旧,要依托互联网这一机遇,改善管理模式,例如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电子政务方式,包括政务APP、各大政务网站及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的使用。在信息如此巨大的时代,要及时发布信息,公开政务,避免网络谣言的诞生,消除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避免舆情的产生,引起社会恐慌,陷入“塔西佗”陷阱。
政府公信力作为一种社会资本,需要不断地进行挖掘与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为资源的有效性。在新媒体还没有如此发达的时候,政府公信力一般通过其权威性获取民众信任与支持,从而达到社会治理的有效运行。而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政府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权威来进行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在新兴网络通信工具如微博、微信以及APP等不断冲击的网络环境下,各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开通自己的门户网站、政府微博、官方公众号、政务APP等,引得一片叫好,方便民众了解政务,知悉事件发展情况。
政府公信力在依托新媒体的建设下,取得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就:首先,公民责任感加强。依靠传统媒体参与社会治理费时费力、渠道狭窄,对社会发展的信息获取不够,公民处于被动状态,不愿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而在新媒体时代,公民可以凭借一部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参与问政,渠道多样,比如微博问政已经兴起近9年,正如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喻国明说:“微博可以产生‘核裂变效应,形成信息的高速大范围传播,它可以让每个人都发挥过去只有媒体才能发挥的作用。”从而使得每个人都有渠道去参与社会治理,感受每个时代的进步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而不是被动接受;其次,行政部门办事效率提高,流程简化,服务意识强。依托各大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政务APP的建立与发展,公民可以通过在网上预约办事服务,网上上传办事材料,办事部门进行网上审核从而简化了办事人来回折腾的时间。比如近年来的港澳通行证及护照的办理,可以直接在相关部门出入境网上预约、填写个人资料,办理续签时直接可以电子续签无需等待,大大简化了办事流程,不必再像以前有排长队、时间久、效率慢等问题的发生;最后,基于前面的成就,共同推动社会发展以及民主化进程的步伐。公民参与问政形式多样,获取信息及发声渠道广泛,办事流程简化,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强,提高了公民的責任感,也不断地对政府有了认同感和信赖,从而提高了政府公信力,不断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步伐。
而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也衍生出了在传统媒体时代所没有的困扰。首先,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分层较严重,公众对地方政府的评价远远低于中央政府,使得有些事件经政府回应后,反而使舆论发生,并且现在仍有部分官员存在“官本位”的思想,引起了社会公众的不满,公众对地方政府极易陷入“塔西佗”陷阱;其次,网络信息过多且存在不实信息,易引起社会舆论。现在是网络轰炸时代,每个网民每天可以接受到的信息无法衡量,并且在今天这样一个自由发声、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时代,更易使不实信息传播,从而引发社会舆论,甚至引起社会恐慌;最后,政府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危机应对能力不足,网络暴力严重。如最近发生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事故原因一开始没有调查清楚,便经网友大幅度传播,说是由于轿车女司机的错误逆行而引起的事件,这一不实消息经传播,使得大批量网民谩骂女司机,而事件经过调查后,各大网民纷纷要求刊登错误信息的媒体进行道歉。政府在这一事件中应该及时发布官方消息,以避免更多不实。
政府公信力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获得民众信任,赢得认同感,是一种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并且是国家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基于前述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方面,政府应该从环境、制度机制、自身三个方面进行提升,积极完善不足从而获得社会资本,推动社会发展。
首先,规范网络环境,继续完善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相关行为的法律法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依法治国,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规范互联网秩序,严格监控,为社会呈现出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针对新兴媒体的出现,要建立准入准出规则,继续实施恶意传播不实信息超过500次的处理方式,后面也应继续规定对引起社会舆论、恐慌的处理。在法律的保障下,使得民众有法律依靠,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建立分层治理机制,逐步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政府内部公信力与廉洁性。中央和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应该建立其信息资源共享,中间运行不脱节,继续创新与完善新媒体时代的电子政务模式,更加促进办事流程简化。政府官员一定要树立好为民服务的思想,摆脱官本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加强对政府官员的廉洁性教育,不发表不当言论,树立有担当、有能力的责任政府。
最后,主动与民众进行沟通,回复公众质疑,注重信息公布及时性、准确性。不能谎报或欺瞒群众,要不断地及时反馈信息,避免社会舆论的发生,要构建责任体制,主动公开民众关心的事件与信息,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从而失去民众信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局势动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应紧紧围绕:适应环境,能动的塑造环境;积极建设好政府内部,完善与民众关系;创新管理模式,多渠道增强政府公信力建设。只有不断跟随时代发展完善政府自身建设,树立危机责任意识,引导公民在网络环境中的正确走向,才能不断获得民众信任,从而赢得公民的政治认同与依赖,实现提升政府公信力,从而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步伐。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唐铁汉.提高政府公信力 建设信用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5(3).
[2]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试论微博的中国本土化发展战略——一种基于用户培育的差异化竞争[J].当代传播,2010(2).
[3]周红,赵娜.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1).
[4]缪雪静.自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缺失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5]赵冬晶,骆正林.自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如何应对“塔西佗陷阱”[J].阅江学刊,2013.5(5).
[6]涂燕子,孙巧珍.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