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翠霞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藏;对外开放;政策
基金项目:西藏民族大学高水平人才科研项目:“西藏边境口岸县经济发展潜力研究”(项目编号:GSP2018245)阶段性成果
中圖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1月10日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在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中的重要地位,1980年春,中央在召开的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西藏发展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从此之后的30多年时间里,西藏的对外开放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孕育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深入发展阶段。
(一)西藏对外开放政策的孕育阶段。1980年中央在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提出,“西藏实行比其他地区更为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外贸出口享受全部外汇留成,允许西藏在内地转销一般性进口商品等。”1984年,中央在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提出,要积极推进西藏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西藏对外贸易。1991年我国出台了《关于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的意见》,文件指出边疆地区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顺应全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同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对外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同时,该文件还指出,对于西藏而言,要积极开展与毗邻南亚国家印度、尼泊尔的边境市场贸易,继续实施优惠进出口贸易政策。
(二)西藏对外开放政策的初步发展阶段。1992年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进行南巡并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当年秋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决定。这些重大事件,使改革开放的中国对外开放呈纵深加速发展态势,相继开放沿边和沿海省会城市,出台了《进一步开放黑河等四个边境城市的通知》。1994年,颁布了《对外贸易法》,标志着边境地区对外贸易进入了法制化时期。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改善了我国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环境,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
2001年6月,中央在召开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西藏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深化改革开放。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意见》,指出西藏要从自身出发,重点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与质量,不断延伸对外开放地带,积极建设边境口岸,发展边境市场贸易。2007年1月,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西藏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林芝机场通航、中印乃堆拉边境贸易通道恢复开放,西藏对外贸易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西藏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阶段。2009年1月,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推动南亚贸易大通道建设,重点建设吉隆口岸,稳步提升樟木口岸,积极恢复亚东口岸,逐步发展普兰、日屋口岸。”强调西藏应依托其地理优势地位,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2014年1月,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高起点定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推进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争取‘离区免税试点,探索口岸自贸区建设。”同时提出,“扩大境外开放合作,扩大沿边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依托藏青工业园,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推进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建设,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2015年3月28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西藏要承担的任务具体确定为“要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中共中央在2015年8月下旬召开的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将西藏确定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2017年1月,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西藏应“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推进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吉隆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构建合作共赢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南亚大通道建设。”2017年8月30日上午,中国吉隆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新闻发布会在拉萨召开,西藏自治区主席助理罗梅女士和尼泊尔驻拉萨总领事戈宾达·巴哈杜尔·卡尔基先生共同宣布中国吉隆-尼泊尔热索瓦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公路口岸,意味着吉隆—热索瓦口岸正式对第三国开放。也标志着西藏对外开放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西藏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所取得的成效
1、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西藏执行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如图1所示,从2001年至2017年,西藏全区经济总量逐年递增,从2001年139.1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310.63亿元,翻了约9.4倍。经济增速长期保持两位数,平均每年增长12%左右。(图1,数据来源:2001~2016年数据来源于《西藏统计年鉴·2017》;2017年数据来源于《2017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同)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受西藏特殊地理历史因素的影响,西藏产业结构的发展具有区域性、脆弱性等特点。西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趋向合理化。如图2所示,2017年以来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逐渐上升,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基本符合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图2)
3、对外贸易额总体呈增长趋势。西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量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如图3所示,2001~2008年西藏对外贸易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2008年“3·14”事件的影响,2009年对外贸易额有所回落。2009~2012年为西藏对外贸易额增长较快阶段,年均增长额为35,625万元。2014年、2015年均因不可控因素导致贸易额大幅下降(2014年由于自治区调控政策和中尼公路塌方,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导致口岸受灾严重)。从2016年开始西藏对外贸易恢复增长的趋势,由2016年的516,742万元增长到2017年588,500万元,增长71,758万元。(图3)
(二)西藏对外开放政策存在的不足
1、传统的对外开放方式导致开放程度较低。传统的历史因素和地缘因素,使得西藏对外开放形式主要局限于边境贸易,而边贸市场规模较小,贸易对象较单一,缺乏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服务贸易的能力。同时,边贸市场的商品供应种类较单一,主要以农副产品、牲畜为主的原料型、低附加值的商品,产品结构层次较低。
2、政府主导下的对外开放缺乏市场活力,竞争力不强。由于西藏的特殊社会生产力发展发育进程,使本区域的自然经济结构长期存在,民众的商品意识长期得不到培育的机会,从而导致该区域经济基础薄弱,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对外贸易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因而需要政府作为对外开放的主导力量进行推动。然而,政府从宏观角度出发,注重政策调节,对市场与企业的因素考虑较少,外向型的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尚未建立“走出去”的动力机制。
3、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对外开放的发展。在特定的自然与地理条件下,西藏实行对外开放主要依靠边境口岸,以陆地交通为主,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与沿海省市发展海运贸易相差甚远。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阻碍了西藏对外贸易的发展。另外,西藏对外贸易伙伴主要以尼泊尔为主,但尼泊尔发展落后,贸易需求量较小,加上基础设施十分不完善,公路、铁路与口岸没有联通,制约着与西藏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一)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
1、建立互联互通项目,拓宽合作空间。国家的“‘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要将重点解决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互通、信息与投资贸易等的互联互通方面,加强与尼泊尔在旅游资源和水电资源方面的合作,从而拓宽合作的空间。
2、深化对外开放,转变贸易方式。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继续着力加快建设边境口岸,繁荣口岸市场,除转变传统的贸易方式外,还应当积极向沿海先进开放城市学习经验,抓住内地援助机会,充分利用先进的人才技术发展贸易,如在中尼之间发展跨境电商业务,扩大合作平台,积极加入西南经济圈,不断提高自身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二)完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
1、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政策,形成综合性的政策体系。目前,西藏关于对外开放的政策主要停留在政府规划的层面,缺乏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因而使得对外开放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西藏应该倡导政府完善对外开放政策,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政策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外开放。尽管西藏在边境口岸建设、边境地区开发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政策,但政策之间存在内容上重合与疏漏的地方,因此,需要将政策进行整合梳理,避免出现政策之间交叉与疏漏,影响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效果。
2、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保持连续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政策环境的不同决定了政策的目的、实施对象与方式的不同。不同时期制定的政策蕴含着各自不同的期望效果,由于所处环境的多种因素都发生了变化,产生于不同时期的政策可能会产生冲突,甚至可能相悖。因此,应注重新老政策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形成一套保持新老政策整体性、完整性、协调性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
(三)构建完善的对外开放平台,提高对外开放质量
1、充分发挥传统交流平台的作用。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中国西藏-尼泊尔经济贸易洽谈会等,是西藏与尼泊尔传统交流平台,应充分发挥这些交流平台的综合效力,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尼两国跨区域合作,建设完善中尼关于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平台,促进双方在投资、经济贸易、旅游与文化合作等多领域的宽领域和多层次交流。
2、提升合作交流平台的影响力,开展多领域合作。积极发挥好合作交流平台对周边国家地区的辐射作用,不断扩大合作交流平台的影响力,使得周边相关经济贸易中心转移到口岸,从而在边境地区形成产业集聚现象,形成产业竞争,突显产业优势,提高贸易水平。将双边、多边合作扩展到环境、教育、法律等多领域,打造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交流平台。减少临近国家之间的摩擦,促进边境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进而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与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丽君,陶田田,郑颖超.中国沿边开放政策實施效果评价及思考[J].民族研究,2011.3(2).
[2]崔玉斌.我国沿边开放20年的回顾与前瞻[J].北方经贸,2013.91(3).
[3]张丽君,吴凡.民族地区沿边开放效果及政策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5(1).
[4]刘稚,刘思遥.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沿边开放模式探析[J].思想战线,2012.38(1).
[5]周晓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藏沿边开放政策调整研究[D].西藏:西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