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铨 韩志刚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为广西教育厅审批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专项课题之一:“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双对接、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2014JD307);主持人:韩志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1月2日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随后于2015教育部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这些文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指引,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学徒制试点院校,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积极地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近三年的建设,结合区域经济和企业的特点,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逐步形成了校企互惠互利、深度参与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全球新一轮制造变革的核心,也是主要工业化国家竞争的焦点,中国政府也确定了引领《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为加强广西制造业统筹规划和前瞻布局,推动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快广西新型工业化步伐,结合广西制造业发展实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了在广西智能制造实施意见中明确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及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专业,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组成环节,因此近年来大多数传统工科类的高职院校都相继开设了该专业。由于该专业涉及的技术较为前沿,且大多数企业急需该技术领域的相关人才,因此对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着迫切需求,也为校企深度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区域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为开展现代学徒制带来困难。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广西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产业,如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车公司等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及其配套零配件供应企业中,而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柳州地区,而我院所处的南宁地区所涵盖的制糖、有色金属、食品加工等行业目前都还没有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区域产业的发展特点并不利于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与企业深度开展现代学徒制,因此如何找到适应区域产业和企业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成為能否成功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关键。
(二)企业的规模及效益给合作带来不确定因素。现代学徒制是“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而往往与区域内规模大、效益好、生产工艺及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合作更加容易实现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若合作企业规模不大,对于用工的需求自然不多;若效益不好,自然影响合作专业点的招生;若企业生产工艺水平不高,自然对该专业的需求量也不大。因此,如何挖掘区域内的合作企业,找到具备开展学徒制条件的企业合作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三)校企双方的管理机制将影响现代学徒制开展成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需要校企双方调整现有管理机制并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管委会,此外学校需针对性地制定招生方案、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特定的考核机制和教学组织机制等;企业需制定特定的生产管理机制,制定师傅带徒弟的管理制度等,这些打破双方原有制度的做法必须由双方的主要领导牵头实施方可推动,因此企业和学校主要负责人的重视程度是能否有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的关键因素。
(一)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政、校、企长效联系机制,为开展现代学徒制奠定基础。依托我院上级主管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广西工业发展这个优势平台,由自治区工信委牵头促使了我院与广西50强企业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人才培养的长效联系机制,并将共育广西智能制造高素质人才、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员工培训以及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合作作为双方合作的主要方向,并在自治区工信委的见证下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协议》以及《校企合作培训合同》,为与广西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打下了基础。
(二)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对接国际标准共育智能制造人才
1、引进国际职业教育标准,以悉尼协议为范式,以现代学徒制为载体,在专业群形成“OBE导向、柔性共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广西区域经济迫切需要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中型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滋生的大批高新企业,以广西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合作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在专业群形成“OBE导向,柔性共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图1)
所谓“OBE导向,柔性共育”多元交叉并存的特色人才培养,即“成果导向”,即将《悉尼协议》为范式的专业建设方式引入专业群核心专业中,在专业群开展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将部分课程建设体例和方式引入到专业群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同样在其他专业有条件的课程开展成果导向的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库建设等。
2、柔性共育。指企业和学校共同通过现代学徒制为载体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1)招生和管理柔性化。可根据企业每年的用人需求灵活的调整“现代学徒制”班级数量和规模。也可将企业规模较小的“现代学徒制”合成1个班开展教学。
(2)教学柔性化。专业群建立了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OBE共享课程、工程案例共享课程,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灵活地选择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也可根据企业的需求由双方一起定制化的开发课程项目。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由双方协商开设企业课程,部分课程到企业中完成。
(3)成绩考核柔性化。建立弹性学分制,建立学生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跟岗实习的学分互换机制,根据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开设针对性的必修课程来与教学计划中的对应课程进行学分互换,以此满足双发培养的要求。
(4)教学资源柔性化。对于不同企业对于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每年完善专业群平台共享课程,开发工程案例教学共享课程,以此来满足不同企业对于能力培养专项课程的需求。
(三)课程建设——对接合作企业,对接国际标准,服务“一带一路”。对照当今智能装备技术领域人才需求能力要求,对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要求、能力标准、岗位标准,依托具备国际标准的全生命周期智能装备技术实训基地,按照悉尼协议范式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和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工程项目引领、工作任务驱动、课程壁垒打通、能力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依托合作企业建设18个企业工程项目共享课程,可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项目。
(四)校企共建由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混编教学团队。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实施校企“双带头”人制,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现代学徒制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标准制定,在界定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后,由双方各自承担相应负责课程的教学和成绩评定,学生通过企业课程的学习由专门的师傅教授技艺,能够很快掌握企业相应岗位的技术技能,通过学校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从而极大地满足了企业对于所需人才相应能力的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
[2]王映红,李传伟.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3]伍百军,郭盛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3).
[4]王志文,刘迪.机电行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山東工业技术,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