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平,王 琦,张广岭,张 渝,荣亚妮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医疗科,重庆 400037)
随着现代医疗高新技术飞速发展,超声检查技术对临床诊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此带来的超声检查流程也逐渐成为影响医院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医院采取的超声检查人工登记模式已无法满足高效率的医疗工作,患者排队时间长、医疗协同效率低、医院人流密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在医院的逐步应用和建设,针对这一现状,部分医院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医疗业务的预约服务,大幅度缩短患者在医院的等候时间,提高服务质量[1]。
1.1传统超声检查流程传统的超声检查流程主要分为医师开单、缴费、人工预约、等候检查、检查、报告6个环节,在这6个环节中,患者均需要排队,导致患者流堆积。以本院为例传统手工登记模式下患者平均在超声科停留时间1.5~2小时,而超声检查和出具报告仅需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说明患者超声就诊流程中非就诊消耗时间长,无形中增加患者的焦躁和不满情绪。本院超声科设置在门诊楼中间楼层一个区域,受空间限制,候检患者、家属、病床混杂在一个区域,由此带来门诊的拥挤和安全隐患。
1.2超声服务满意率问卷调查在2016年上半年,本院向21个临床科室及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共456份,其中临床满意率82%,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无预约机制,不能合理安排患者检查时间;二是流程布局不合理,门诊与住院患者在一个区域排队候检,导致门诊秩序混乱;三是急诊、床旁超声等待时间长,报告发送不及时等。患者满意率71%,反映的问题主要是:等待时间长,排队环节多,部分空腹患者需空腹饿两餐,下午才能做检查。
1.3超声医师资源及排班本院腹部超声设备18台、心脏超声设备7台、便携式超声设备7台;超声医师40人,其中二、三线医师共6人,正常轮班一线医师共34人。超声科还承担全院床旁超声、术中超声、介入超声等任务,加之夜休、轮休、年假等情况,在保证患者当日完成检查,要求设备全部开机的情况下,超声人员的不足、个人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超声检查工作强度大、超声医师培养周期长是超声诊断科一直存在的问题。
1.4超声医疗运行数据针对超声检查等待时间长、排队多等情况,本院对近两年超声医疗运行数据进行统计。表1可见,超声检查量与往年同期对比并无大的增幅。表2可见,腹部超声人均通过时间在6分钟左右;心脏超声人均通过时间在8分钟左右。表3可见,门诊与住院患者占比近1∶1,如在现有设备、布局的情况下很难实现门诊与住院患者分区域检查,且在腹部超声全部开机的情况下,上午仅能完成600人次,如非空腹占用此时间段比例高,则导致部分空腹患者下午才能完成检查。
表1 超声检查量
表2 设备配备及排班安排
表3 患者分配
2.1调整布局通过对门诊、住院患者检查量的分析,将原来固定在门诊的超声设备进行调整,根据科室住院超声检查量为依据,按照“诊疗区域辐射式”超声资源配置模式,将部分超声设备调整至各住院部相应区域,实现门诊与住院患者分区域检查,以及患者流的有效流转[2]。
2.2实施预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研发超声预约软件,重新打造超声检查流程(图1)。该软件预约范围是门诊、住院的超声检查患者,满足三个原则:优先原则(急诊、空腹、涨尿、服药、清洁灌肠优先进入特殊队列,随到随查)、分流原则(门诊、住院患者分区域、分时段检查)以及根据本院门诊工作时间特点,满足门诊患者尽快完成检查,住院患者当日完成检查。系统设定腹部超声检查时间6分钟、心脏超声检查时间8分钟,根据超声设备开机台数,以半小时为单位设定号池数量,开单医师可根据临床诊疗安排选择预约检查时段,预约申请单生成检查地点及检查时段(实际检查时间的前半小时时段,避免患者未到导致设备闲置),将原人工登记调整为扫描条码自助登记。通过全面启用预约检查模式,将原先无序的排队等待检查调整为有序的按时到点检查,使患者及临床能合理安排时间[3]。
2.3调整排班以及调整超声保障业务将超声科原保障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穿刺、活检,以及引流管等简单超声辅助诊疗项目调整至麻醉科及临床科室开展;在介入超声和部分专科术中超声保障方面,通过与临床科室沟通协商,尽量避免超声检查高峰时段,将其集中安排在每周三、周四、周五的下午时段,从而降低超声医师排班压力。针对超声检查的特殊要求(空腹)及超声医师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调整超声科传统排班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二、三线医师力量,主要以设备不停机,采用弹性排班制,根据检查量合理安排人员排班,动态调整开机数量和保障范围[4]。
2.4配套制度一是为缩短平均住院日,针对住院指征明确的患者,要求科室实施住院患者院前检查,同时通过积极与医保中心沟通联系,将住院患者院前检查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二是制订《超声诊疗运行管理规定》,对资源配置、资质准入、运行保障、经济核算等管理进行规范,同时,建立下临床工作制度、设置患者意见箱,定期收集临床及患者意见和需求,及时落实及改进工作,机关对运行过程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将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5]。
通过近一年的流程改造、方案论证、布局调整、软件研发及临床应用,超声流程优化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主要规范超声运行的相关管理环节,帮助临床合理安排患者诊疗时间,减少患者无效排队等候,缓解门诊高峰压力且超声科无排队候检的情况,将原人工服务模式改造为信息化的智能服务模式。 2017年11月再次对超声服务满意率进行调查,结果为临床满意度96%、患者满意度94%。
超声流程再造的核心是超声预约系统的研发,以及配套系统和设备的升级改造,而适用于医院的软件管理系统,离不开对超声工作流程及相关数据的了解和深入分析,其中医院多部门合作协同起着关键作用,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全程科学化、智能化管理。以患者为中心,优化就诊流程、方便患者以提升服务满意度,是当前医院发展的方向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