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艾丝 詹少锋 黄慧婷 庄轰发 洪 榆 刘小虹*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广东 广州 510000;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000;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学科,广东 广州 510000)
2017年GINA全球哮喘处理和预防策略将哮喘定义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包含随时间不断变化和加剧的呼吸道症状如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同时具有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1]。目前,全球至少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且患病率逐年上升[2]。现代医学治疗哮喘以抗炎解痉为主,中重度的哮喘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较高,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不利于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学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领域,结合现代治疗手段,因其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逐渐在哮喘,尤其是哮喘稳定期的治疗中体现出优势。随着研究的深入,外治法治疗哮喘的报道日趋多样化,现将部分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作一概述。
针灸疗法能够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和经络,调整人体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减轻哮喘症状、改善体质和减少发作次数的治疗目的。针灸疗法常联合中药汤剂使用,或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亦有单独治疗起效者,常用的针刺穴位包括肺俞、定喘、大椎、风门等。肺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是肺气输注于背腰部的俞穴,且为肺脏在背部的体表反应点,故在治疗肺系疾病中为首选穴位。定喘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特定穴,属经外奇穴范畴[3]。大椎是诸阳经之会穴,亦为宣通肺气、平喘之要穴。风门具有平喘散风、解除表症之功。于璐等[4]通过对针灸治疗哮喘临床文献进行系统评价,表明针灸疗法能够显著提高哮喘治疗的总有效率,并且能改善哮喘肺功能。杨开洋等[5]自拟平喘化痰方联合针灸治疗缓解期哮喘患儿78例,结果显示该法可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有效降低急性发作率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减轻急性复发。张玲[6]将治疗组150例哮喘患者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对照组150例采用布地奈德常规治疗。结果提示治疗组取得满意效果,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同时治疗组呼吸道感染后诱发哮喘发作人数占感染人数的18.4%,对照组为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疗效显著。李丽等[7]采用七排针刺结合平衡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与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相比,较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4%,优于西药组76%,且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减轻两肺哮鸣音和干湿啰音,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肺活量,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成鲁杰等[8]观察到腹针联合督灸治疗寒性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根据经络学说,选择适当的药物于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通过穴位刺激和特定部位的透皮给药来达到治疗作用。《理瀹骈文》有言:“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穴位贴敷是中医针灸保健疗法与药物调理疗法的有机结合,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激发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根据药物及选穴的不同,穴位贴敷可起到扶持正气、驱邪外出、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其优点表现为: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值、食物和药物在肠道移动时间等复杂因素影响;避免药物在肠胃、肝、肾等器官的不必要的代谢;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用药部位在体表,中断给药方便,是一种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9]。贴敷药物以复方中药剂最常用,且多归脾肺经、具有辛香走窜之性,如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麻黄等,其中以白芥子应用最为广泛;在给药方式上,以处方量药粉用适量生姜汁调和成软膏剂选用最多;常用穴位依次为肺俞、大椎、天突、膻中、膏肓、肾俞、脾俞、膈俞、定喘等[10]。夏翀等[11]研究了不同穴位贴敷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张氏医通》所记载的白芥子涂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于三伏天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贴敷于不同穴位,发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可以有效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gE水平,改善哮喘症状,临床疗效肯定,且基于病机的系统选穴治疗本病能收获更好的疗效。李建红等[12]通过观察发现穴位贴敷能够降低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4的含量,升高IFN-γ的含量,改变Th0细胞分化方向,调整Th1/Th2的比例失衡,抑制IgE的生成,从而减轻气道炎症浸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或减轻哮喘发生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目的。杨丽霞等[13]通过对6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敷贴及中药膏方,对照组采用普米克,2组在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发作时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肺部哮鸣音症状方面进行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为水针,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穴位、压痛点或反应点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当药液注入相关穴位,针刺及药液吸收过程对穴位的物理刺激有针灸效果,加上长时间持续发挥效应,提高疗效,激发经气,使滞者通之,清中有补,虚实皆宜,利用针刺和药液产生的双重治疗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临床疗效[14]。临床上的注射用药主要有黄芪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喘可治注射液以及糖皮质激素、卡介菌多糖核酸等,穴位选择以与肺脾肾三脏相关的俞募穴和主治哮喘的经外奇穴定喘穴为宜。区燕云[15]观察了经络注血疗法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对照组50例给予舒利迭50~100 μg吸入,静脉注射氨茶碱0.25 g/d,治疗1周。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2.0%,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李斌等[16]选取哮病缓解期患者90例,分别采用穴位疗法、穴位注射、舒利迭治疗,穴位疗法为穴位注射联合穴位贴敷,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取两侧夹脊穴、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取两侧夹脊穴、双侧足三里、肺俞、定喘、肾俞、脾俞;舒利迭治疗为1吸/次,2次/d。结果表明穴位疗法无论在近期还是在远期都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临床症状、肺通气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李艳丽等[17]观察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穴位埋线疗法由埋藏疗法发展而来,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特定的穴位,将不同型号的可吸收缝合线埋入穴位,通过羊肠线对所埋入部位的持续性刺激,达到疗疾保健强身的一种外治法。由于本法操作便捷,且持续发挥疗效,显效快,创伤及不良反应较少,因而在临床上得到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18]。在主穴的选取上,肺俞、定喘与膻中这几个穴位的使用频率最高。胡成想等[19]通过收集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其进行Meta分析,显示穴位埋线与西药、针刺比较在总有效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喘息等方面可能具有优势。沈素娥等[20]选取肺俞、定喘、膻中等穴位埋线协同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结果提示穴位埋线联合舒利迭可以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缓解哮喘症状,防止哮喘复发,提高免疫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周素贞[21]将1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组取肺俞、定喘两穴进行埋线治疗,结果提示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健康、社会功能、情绪角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症状评分、西药用量、哮喘发作次数则显著少于对照组。王恩杰等[22]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呼出气一氧化氮、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的影响,发现穴位埋线配合孟鲁斯特咀嚼片口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提高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愈率,可以明显降低呼出气一氧化氮、血清IgE、血EOS水平。
中医外治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便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说法,《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可见外治理论是以内治理论为基础的。由于外治法经济、简便、安全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等优点,在哮喘的常规治疗上配合中医药的外治法,预期可降低哮喘的发病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外治法也应与时俱进,在剂型、给药途径、促透方法等方面不断改进,并增加临床实践和理论探讨,以期更符合现代医疗环境的需要。
(本文编辑:李海燕 本文校对:莫曦雅 收稿日期:2018-12-11)
天冬
药材鉴别要点
天冬药材呈纺锤形,略弯曲,中部肥满,两端渐细而钝,长约5~18 cm,直径0.5~2 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色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柔润或硬,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饮片鉴别要点
天冬饮片为横切类圆形薄片,或顺切长条形薄片,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中心黄白色,呈角质样,半透明,微具黏性,质柔润,干者质硬。 气微,味甜,微苦。
蜜炙天冬,形如天冬,表面黄色至棕黄色。气微,味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