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需求分析与路径选择

2019-01-31 20:38刘晓杰
职业技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专业化院校高职

刘晓杰,杜 娟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01)

0 引言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要大幅提升,培养造就大批的精英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含义及意义

1.1 教师专业化含义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教师专业化包含了以下基本含义①: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不仅是提升其社会地位的过程,更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1.2 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时代意义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准扶贫”等重大国家战略对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作为培育“大国工匠”后备军的重要阵地,如何将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培养融合起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课题。承担着培养学生能力的高职教师,自身的素质必须先提高上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势在必行,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

2 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需求分析

2.1 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

2017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务院印发《贯彻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为高职院校间的教师交流提供了机遇,各高职院校抓住这个机会互派教师挂职锻炼,转变师资队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培养质量。

现阶段高职院校建设目标之一就是以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及“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为重点,构建校企双向交流、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培养和造就理论扎实、教学能力突出、行业影响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骨干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建设目标,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结构、稳定性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学校是否能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促进教师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

根据叶澜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专业发展需求的内容也不一样。就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生存关注”阶段是教师刚刚入职的时期。教师最需要的是专业活动的基本“生存”知识和技能;“任务关注”阶段是教师专业结构诸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教师最需要的是得到专业上的持续的有意识的帮助和指导,得到提供强化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机会,并保证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持续学习,以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学科知识的发展和良好教学态度的形成;“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阶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能力提升由“套餐”变成“自助餐”,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能把握职业的发展变化,学习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突出实践性,职业院校教师要把自身掌握的实操技能和技巧,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院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同阶段必须以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为基础,以满足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把追求专业发展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以发展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2.3 高职教师自我成长的需求

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可以体现为师范性、科研性和实践性三要素的统一。教师职业的共性决定了师范性是发展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了实践性是发展的重点,高等教育的层次定位决定了学术性是发展的必备条件。高职学生普遍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果高职教师一味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不注重教学改革,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从教师的来源看,高职院校教师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比例较少,很多教师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科知识。而现有的高校教师职业资格考试前的岗前培训时间短、内容宽泛、针对性不强;一些学校虽然对于青年教师也开展了相应的岗前培训,但普遍时间短、内容少、系统性不强,无法持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岗位变迁的适应性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高职院校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职业实践经验和能力,才能有效地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实训实习。

2.4 高职青年教师成长的需求

目前,高职青年教师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年龄差距小。2002—2006年是高职扩招速度最快的几年,平均年增幅在30%左右。自2003年教育部开始组织对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2004年对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进行监察并实施红黄牌办法(生师比1:18),各高职院校受到来自校内办学和校外评估、监察的压力,加大投入,大规模招聘新教师,改善生师比成为首选之举。二是由于年龄差距小,青年教师学习、工作、恋爱、结婚、评定职称几乎都集中在同一时段。三是非师范类比例高。大多数高职院校招聘的青年教师大多是专业课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师范类院校的教育。四是接触社会与参与生产实践不多。自本世纪初,高校扩招后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基本上是从高校扩招、研究生扩招后从高校到高校,毕业后再进入高职院校,没有经历社会工作或进入企业实践的经历。正由于高职青年教师具有以上四个特点,才使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需引起重视,只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了,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3 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路径

3.1 提升高职教师的政治素养

教师应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教育的重担,必须首先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施行者,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人生导师,其自身的思想素养对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影响不言而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要顺应时代要求,践行“三严三实”。

3.2 提升高职教师的师德素养

2018年11月6日,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师履职履责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新时代高校教师道德风尚,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校教师队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强调高校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作为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思想、言行、品德修养和教学工作的表现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这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教书与育人是水乳交融的一个整体,是教师的基本职责。重视培养教师高尚的师德历来是中华民族、中国政府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优良传统。教师的各类评优、评先、晋级等都遵循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原则。教学过程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它是人与人之间极其复杂的一种相互关系,教师的师德核心体现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爱护、尊重学生。

3.3 提升高职教师的理论素养

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教师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每位老师应让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种常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关注新业态,拓展新视野。

3.4 提升高职教师的能力素养

3.4.1 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即教师按照教学规律、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学生学情,对课程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高职教师应掌握教学基本规范,明确教学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基本目标,形成独特的风格。教师要在深度和广度上掌握知识,知识的深度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而知识的广度有助于教师把其他课程的知识迁移到自己的教学中,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站在讲台上教师就是自己任教学科的象征,每个人的风格是不同的,要形成建课思维:一节课、一门课,一个领域。教学能力还可以通过参加教学能力比赛来提升,参赛前研究赛规的过程就是仔细钻研课程的过程,如果能按照赛规把每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讲解运用,在无形当中就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3.4.2 信息化运用能力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教师充分、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解决技能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国家与地方每年举办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提高参与率,积极转化大赛成果并广泛共享。

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引导学校与教师依托网络学习空间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教学综合分析,创新教学管理方式。着力加强“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教师教研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在线开放课程。

高职教师应适应“未来课堂”信息生态育人环境和“泛在学习模式”的新需要,借力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能力。专任教师应从信息化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方法运用、技术与设备应用、课堂管理方面进行系统性学习。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指出:要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养成师生数字化教与学的习惯,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

3.4.3 科研能力

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指出:“重点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能力,课程开发技术、教研科研能力”。没有科研的大学不能称为好学校,不搞科研的教师就不能称为好教师,没有科研就没有教学水平的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普遍推崇教学为主,科研为辅,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但实际上科研是教学水平提升的基础,提高教师科研动手能力,了解行业的国内外水平,丰富知识面,才促进教学能力的增长。

3.4.4 实践能力

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要求: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2016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指出: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养成、专业知识更新、实践技能积累和教学能力提升”;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符合: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职业教育强调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必须能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高职教师要积极主动拓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各高职院校教师要创造条件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自己获得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学做一体,强化知识,培养能力。

3.4.5 社会服务能力

随着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与产业结构对接,如何进行专业结构优化,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内涵建设,这些都在考验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和行动力。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了高职创新发展的六个方面,其中社会服务被提及——社会服务从由教学培训为主向教学培训与应用研发并重转变。该计划在推进现代学徒制、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市场导向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中心等方面,强调了发挥企业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作用,使合作企业成为学生教学和训练的主要场所、教师双师素质锻造和科研的平台、校企合作和生产服务的基地,成为教师在应用研发方面进行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高职教师应主动承担社会服务工作,这对于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 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几点建议

4.1 确定专长

20世纪6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教师列为专业化的职业,欧美各国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教师的教学专长和职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成为教师职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新手教师经过2—3年的历练,逐渐发展成为熟练新手教师,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业务培训,经过3—4年可以成为胜任型教师,这是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基本目标。此后,大约需要五年左右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高职教师应明确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选择专业方向中的关键和重要问题持续不断开展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一时的需要或功利目的轻易改变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

4.2 善待学生

教师代表着社会和文化的权威,“种”善心,需要教师以善育善、以善待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作为教师,要用心观察发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所有学生能发挥所长,成长为有用之才。

4.3 尊重同行

教师在校内是作为一个集体共同承担育人任务的,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自身发展都必须依靠教师集体的协作、配合才能完成。教师间要彼此尊重和欣赏,新老教师之间可以通过拜师、结对子,确定师徒关系,遇到问题可一起研讨,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定要发现同行的优点,取长补短才能让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之路越走越顺利。

4.4 反思反省

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对教育观念的理解,内化工作本质。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其实是自我钻研的过程,通过不断反思实践可形成具有教师个人化的、独特性的、带有新特质的教育观念;教学反思有利于教法的有效调整。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总是缺乏新意,教育教学理念如何体现,教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等,通过反思使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教学反思能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教师通过理性思考,查找实践不足,寻求改进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促使教学水准不断上升,专业能力不断成长,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

4.5 把握机遇

高职教师应抓住平台和机会历练自己,未来的教师需要的不仅是出色的学科能力,还需要广阔的视野,要珍惜拓展视野的机会,更新观念、交流思想、互相促进;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课堂组织与管理技能、教学的演示技能都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怎样使这些技能不断地适应新时期的学生发展,一直是教师在追寻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各方面搭建的平台接触更多领域的专家,拓展思路,提升技能。

5 结语

中国梦的实现,教育是基石,而承担历史使命任务的正是教师,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大的力度,全面落实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快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专业化院校高职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