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小学)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我国最早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夏丏尊先生,他曾对语感做了一番深入浅出的解释:“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两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两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吧。”可见,在夏丏尊先生看来,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而王尚文先生则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总之,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敏锐的人,不仅能够把握言语对象的字面意思,而且还能迅速、直接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以及弦外之音、音外之意。
人们之所以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以及从语句或一段的开头即能预测出整个语句或语段的趋向,可以在一瞬间辨认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色彩感情,正是凭语感。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可以说,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
1.语感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
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感,那么语文成绩就会较高,而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以及篇章能力,语言能力是基础,而其核心就是语感,因为学生在进行交流时就需要依靠语感,语感被认为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
2.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感可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语感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这一审美能力就可以通过培养语感的方式进行塑造。因此,强化对小学生语文语感的培养,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并提升其精神境界。
3.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我们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是语言的使用者,在生活中频繁地进行着多种言语活动,目的也具有多样化。而在这多样化的目的中,语言一体感受的准确和灵敏程度与语感存在较大的关系。因此,切实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感水平,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其未来的人际交往活动产生较大影响。
1.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词汇积累情况较差,学生对句式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阅读为基础,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体会文章主旨,提升自身语感。此外,在教学中,朗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感,同时有利于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而言具有促进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内容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对小女孩的同情怜悯之情。当读到“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这句话时,教师可以将用难过的与其将这句话读出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染学生情绪,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语感,为后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在自学的过程中培养自身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练习平台,然后学生自己感悟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语感。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联想文章情感,感受文章作者表达情感,以此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例如,学习《开国大典》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宏伟壮观的场景,以此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培养学生语感。
3.重视词汇积累,提升学生语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词汇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语感。语感主要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将其转化成自身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词汇积累情况并不理想,这对于学生预感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词汇积累,丰富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在课余时间朗读。此外,可以组织比赛活动,将学生积累词汇进行比较,选出摘抄句子多且经典的学生,然后在班级进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兴趣,丰富学生词汇量。
4.背诵文章,培养学生语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记忆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背诵文章,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记录一些优美的文章和句子,若是学生不经常学习和阅读,记录内容就会失去原本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背诵一些好的段落或者句子,为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奠定基础。背诵并不仅仅是反复阅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含义,进而加强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在学生背诵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语感培养。
例如,学习《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内容和含义,然后进行背诵。首先,朗读古诗。让四个同学朗读这一内容:第一个学生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第二个学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以此类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其他的语感,进而发现自身不足,强化自身阅读能力。基于此,当学生朗读之后,对古诗内容有全面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背诵,为学生语感培养奠定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语感培养。利用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词汇积累,鼓励学生背诵文章,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