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的重要职责:凝练学校教育哲学

2019-01-31 22:13项红专唐琼一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年8期
关键词:愿景哲学校长

项红专,唐琼一,黄 芳

(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校长成为教育家,教育家当校长,体现了当今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反映了人们群众对美好教育的热切期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1]。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名校长培养工程,均聚焦于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而这些高端名校长培养工程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受训校长凝练教育思想。如果与国际接轨的话,其实就是要帮助校长凝练学校的教育哲学。然而,对于学校教育哲学,由于理论探讨不多且存在一定分歧,一线中小学校长更是感到困惑。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指导,对此问题做一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学校教育哲学的意涵

1.学校教育哲学概述

一个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信仰驱动。行动的背后必定有哲学,实践的深处必定有思想。如同企业有经营哲学,学校也有教育哲学。而在学校教育哲学的形成过程中,校长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中小学校长不太重视教育哲学层面的思考,虽然学校大楼墙面上到处可见教育标语、教育口号,唯独难觅学校的教育哲学。有的校长“凭经验办学”或“凭指令办学”,常常形容为繁忙、瞎忙、迷茫,学校工作也处于碎片、凌乱和无序的状况,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一致性。显然,这样的校长不能从普通走向优秀,其所在的学校也难以从普通学校成为优质品牌学校。

学校教育哲学是一个舶来语,它不是一种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哲学,而属于一种观念层次上的教育哲学。虽然对学校教育哲学的概念存在分歧,但一般人们都认同: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共同体的教育信仰。所谓教育信仰,“是指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以及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2]。信仰必须以一定的观念为基础,信仰与观念的结合就形成了信念。对于教育生活而言,教育信仰是一种前提性条件,是一种超越性和凝聚性的力量。雅斯贝尔斯强调,“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3]。凝练学校教育哲学也是追求教育幸福的有效路径。因为“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或者共同体整体看待自身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对待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方式、对待学校工作的态度以及学校的使命与愿景,其目的是为了寻求教育的幸福”[4]。学校教育哲学具有稳定性、实践性、内隐性、复杂性等特征。

学校教育哲学是从学校的办学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关于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总的思想观点。它是指导学校办学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模式,是处理学校各种利益关系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学校文化最本质的概括,蕴藏在课程体系、运行模式、学校制度、教育方法等之中。学校教育哲学一旦形成,会对学校各项工作起到渗透性的指导作用,可以提高学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有助于形成特色和品牌。一般而言,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它常常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借助校训、校徽、校歌等形式加以形象地表达。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对学校教育哲学普遍比较重视。许多中小学校长认为,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和核心,也是他们对外交流的首要内容。例如,1991年英国科学和教育部颁发的《学校发展规划实践指南》中指出,学校教育哲学在学校管理中具有渗透性的指导价值,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最重要的是确立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

2.学校教育哲学的构成

对于学校教育哲学的构成,此前学者们都是将企业经营哲学加以引申,由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三者组成,具体回答组织的三个关键问题,即“为何追寻”“追寻什么”“如何追寻”。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相对于企业的价值观,学校中比较喜欢用理念来表达。而使命是指一个组织存在的根源和理由。对于学校来说,其使命就是育人,即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这样的转化,我们可以认为,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共同体的教育信仰,主要回答“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关键问题,包括发展愿景、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其中,发展愿景侧重办学理想,办学理念侧重教育本质,育人目标侧重人才规格,而育人目标是学校教育哲学的核心和关键。

长期以来一直能在组织中鼓舞人心的一项领导理念,“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景的能力”[5]。愿景即愿望中的景象,是关于美好未来的预见,能够给人以持久的动力。学校愿景最简单的表述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样的学校”。愿景与现状之间会产生一种创造性张力,由此激发出强大的内驱力。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愿景和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6]教育思想是教育技巧得以在其中展翅翱翔的空气。办学理念影响和决定学校的整体发展。办学理念是校长对办学中的基本问题(如学校是什么、为什么办学校、怎样办学校等)的理性认识、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主要体现为学生观、教师观、学校观和教育观。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的崇高使命就是设计并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育人目标是学校所培养人的理想形象。国家教育方针、素质教育要求和学校教育哲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集中体现于培养目标或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总之,学校教育哲学需要回答学校教育的目标与价值问题。学校教育哲学强调在发挥学校利益相关者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开展顶层设计,提炼学校的发展愿景、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形成学校共同体的教育信仰。

二、凝练学校教育哲学的价值

1.学校教育哲学是办学实践的指南

实践性是学校教育哲学的主要特征。学校教育哲学是一种建立在把握学校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学校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有一种直接的内在关系,学校教育哲学内生于教育实践、成熟于教育实践和运用于教育实践。学校教育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应用型的教育哲学,在性质上是一门“实践哲学”,不同于学科意义上的哲学和教育哲学,更不是玄虚空洞的哲学理论,它直接面对学校问题,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而且针对性很强。因此,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学校教育哲学;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哲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发生。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支配着学校的战略决策、课程设置、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教育教学等,学校办学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环节无不渗透着本校的教育哲学。因此,学校教育哲学具有重要的定向作用。对学校来说,由于有了教育哲学的指导,办学立意更加高峻,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办学意志更加坚定,办学行为更加自觉,办学成效也就更加明显。这样,学校办学就会真正回归教育本真,遵循教育规律,彰显教育价值。一所学校只有凝练且坚守其教育哲学才能持续和长远发展,才能形成特色和风格,才会铸就品质和品牌。哲学兴,则学校兴。一所学校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其办学的逻辑起点应是它的教育哲学。

2.学校教育哲学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哲学的核心,而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即学习的轨迹或履历,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学校课程是在学校教育哲学尤其是育人目标统领下的学校各类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它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和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为职志。课程结构决定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是指学校课程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直接决定着课程整体力量的发挥。课程结构的架构应该紧紧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既反映国家及地方课程的基本要求,同时又结合学校办学的历史与现实。

学校教育哲学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学校特色需要用课程做支撑,课程亦借助学校特色而彰显。因此,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方面。开发校本课程实质上就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学校和所在区域的课程资源,彰显学校教育哲学价值的过程。我们应善于把独特的学校教育哲学更多地体现在校本课程上,使校本课程成为彰显学校教育哲学的重要载体。在这方面,南开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经典案例。1926年,天津南开中学在国内率先开设了“社会视察”课程,并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社会视察”课程既聚焦“现代能力”培养,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见,南开的“社会视察”课程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即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具有逻辑的自洽性。正因为如此,“社会视察”课程在众多南开学生的心灵中烙下了深深的学校印记。

3.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关键

特色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方式。学有所长,教有特点,校有特色,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从理论上讲,每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因而不存在“办不出特色”的学校,只存在“没有办出特色”的学校。特色是衡量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学校魅力之所在。学校办学特色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般认为,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工作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别于其他学校的一种独特的、稳定的、优秀的品质。而学校教育哲学则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关键。这是因为,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未来教育的前瞻思考,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现实形成的一种个性化的办学追求。一旦学校教育哲学有机渗透于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之中,学校通过自身长期的坚守和积淀,其办学特色也就自然生成和充分显现。

学校教育哲学本身还是学校特色创建模式之一,即“在验证理想中生成”。学校教育哲学作为一种教育信仰,其本体性解释是对教育应然价值的追求,反映为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也就是说,基于这种创建模式,学校特色是人们在追寻教育理想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例如,香港兆基创意书院被称为是一所“出格”的中学:办一所没有权威的学校,唯一的校规由学生提议出台,教师办公室是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等。可见,与传统学校不同,该校不是强调规范和统一,而是强调自律和自由。兆基创意书院之所以如此“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是源于其教育哲学。因为创意书院是一所偏重艺术、媒体及设计高中,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新思维、社会关怀、自律性和远见。

4.学校教育哲学是校长成熟的标志

中小学校长的成长有其自身发展的特定过程。研究表明,在优秀校长的成长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职前预备期”“岗位适应期”“称职期”“成熟期”和“创新期”五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时期。[7]从名优校长的成长规律来看,一般都有从吸收他人的教育思想、办学经验到形成自己教育思想信念和办学风格特色的过程。

虽然学校教育哲学体现了一种集体智慧,但往往打上很深的校长个人的烙印。在办学实践中,虽然许多校长可以顺利进入“称职期”,拥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学校管理得有条不紊,办学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上仍属于经验型校长,这类校长的典型特征是会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成熟期”是校长认识办学规律、获得理论支撑、掌握管理主动权的时期,是开始形成自己教育思想信念的时期。然而,即使少部分校长已进入“成熟期”,但其教育思想信念整体上还是处在模糊的、潜在的和不自觉的状态,属于“默会知识”形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由于受到自身理论素养等限制,大多数校长很难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信念,进而不能迈上向上发展的关键台阶,与优秀卓越校长仅有一步之差,令人痛感惋惜。而凝练学校教育哲学旨在促使校长的教育思想信念从模糊的、潜在的和不自觉的状态转化为清晰的、显在的和自觉的状态,打通优秀卓越校长成长的“最后一公里”。概言之,通过学校教育哲学的凝练,促使校长把感性知识理性化、隐性知识显性化、零散知识系统化、个人知识公共化,从而实现自己专业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校长形成并拥有自己(学校)的教育哲学,从经验办学走向思想信念办学,既是校长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普通校长与优秀卓越校长的分界线。

三、凝练学校教育哲学的要领

1.发展愿景:沟通、认同、生动

愿景是一个我们在清醒时刻做的梦。愿景是“通过创造和沟通形成某种期望,并使在组织中工作的人都对此形成共识”[8]。创造、沟通和认同是三个关键词。愿景是大家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和共同追求的一种普遍认同的、清晰的、一致性的陈述。因此,愿景的确立不宜过于草率,需要不断地与师生进行沟通和对话,这样才可能被大家认同和接受,也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愿景是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意愿,它不受眼前的环境、竞争上的要求和管理上的潮流所影响。因此,学校愿景无法由检视外在环境,以演绎方式找到,必须往里面看,从学校内部找寻,“出于自己的需要”,这样才能生发愿景。

清晰、明确并具有生动形象的愿景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因此,引人注目的愿景要求“生动的描述”,充满激情、情感和信念,最好“用文字作画”,即在把愿景从语言变成图画时,想象一个人们脑海中可以形成的景象。有研究者认为,“宏伟的愿景”有六个判断标准,即难忘的、清晰的、鼓舞人心的、有雄心壮志的、与客户有关的以及能被转化为战略的。[9]这一标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例如,笔者指导的杭师大附属仓前实验小学的发展愿景为“温馨家园 快乐校园”,前者是从管理学角度考量的,后者则是基于教育学意义的。其他还有“孩子迷恋的快乐校园,教师留恋的精神家园”“育有梦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等。

2.办学理念:简明、独特、真实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主导性理念。办学理念的凝练一般遵循“五要素”操作模式,即主题、背景、内涵、路径和成效,具体回答了“是什么”“何处来”“为什么”“如何做”“怎么样”的问题。办学理念应该简洁明了,触及教育本质,体现教育价值,如“六年影响一生”“教育,发现与发展学生潜能”“让每一位师生与成功有约”等。我们应对办学理念的内涵作出具体清晰的阐释,以便师生理解接受和自觉践行。笔者指导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中学凝练出的办学理念为“让梦想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并对其内涵做了如下解读:(1)学校教育应着眼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2)有梦想有追求的学生必定具有强烈的内驱力;(3)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4)学校所在区域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学生家长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思想,学生大都缺乏理想目标;(5)学校地处浙江省著名特色小镇——“梦想小镇”;(6)“中国梦”需要“教育梦”来支撑,依托“大众梦”来实现。办学理念应该因校制宜,反映学校个性,如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为“许孩子一个有梦的童年”,这一理念不仅表达了办学者的教育理想和责任担当,而且体现了地域特征(梦想小镇)和学校特点(小学学段),并与初中办学理念有机衔接。

办学理念关键在于落地、真实,而不在于与众不同、博人眼球。也就是说,办学理念的真实性和学校连续一贯符合办学理念的程度比办学理念的名称内容更为重要。

3.育人目标:共性、个性、具体

学校形成个性化的育人目标是一所学校自主发展和优质发展的基础。通俗地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要说清楚学校想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概括程度的不同。由于每一所学校所处地域不同,由不同的师生组成,其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条件等都存在差异,因此,育人目标应体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既要考虑共性的要求,教育要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发展”[10],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又要注意学校特色的体现,使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与其他学校不同的特质。

育人目标必须是相对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如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把学校教育哲学(育人目标)凝练为“培养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并将做“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具体化为自信心、民族性、创新、现代化、健康、坚毅六方面品质。当下我们尤其应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已正式发布,关键是校本化的表达和实施。例如,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中学在中国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引领下,结合学校实际,经过反复研讨、综合多方意见,最后确立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乡土情怀、学识底蕴、众创意识的仓中追梦少年”,其中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为“讲规则、担责任;强体魄、有活力;厚基础、善学习;勤实践、会创新;有梦想、勇追求”。我们又进一步把每个核心素养分解成四个操作要点,最终形成了完备的“13520”(即1 个形象、3 个特质、5 个素养、20 个操作点,其谐音为“一生我爱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

猜你喜欢
愿景哲学校长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菱的哲学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