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对柳永《雨霖铃》的差评

2019-01-31 19:11朱晓晖
中学语文 2019年24期
关键词:杨柳岸雨霖差评

朱晓晖

柳永《雨霖铃》是柳词和婉约派词的代表作,历代评论家对这首词的好评颇多。清代刘熙载称其善于点染,清代黄苏称其语平意密,今人刘永济称其善于写景传情。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历代对这首诗词的差评也有不少。本文拟在介绍对这首词的差评的基础上,就其中一些差评进行驳正,并分析这些差评产生的原因。

一、有关《雨霖铃》的差评

《雨霖铃》的差评从宋代就有,至明清时期尤甚。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揶揄柳永词句。如宋代陈善《扪虱新话补遗》以为“杨柳岸,晓风残月”如“此梢子野溷时节也”,为可笑。明代冯梦龙认为此句“此乃艄公登溷处耳。”虽然是戏言,却透露出评论者对柳永的不尊重。

第二,认为柳不如苏,且涉嫌抄袭。如明代俞彦《爰园词话》评价苏轼大江东词曰:“不知万顷波涛,来自万里,吞天浴日,古豪杰英爽都在,使屯田此际操觚,果可以‘杨柳岸,晓风残月’命句否?且柳词亦只此佳句,余皆未称。而亦有本,祖魏承班《渔歌子》‘窗外晓莺残月’,第改二字增一字耳。”

第三,词中只有两句好,不能与张先、秦观、黄庭坚相提并论。如清代钱裴仲《雨华盦词话》曰:“即如《雨霖铃》一阕,只‘今宵酒醒’二句脍炙人口,实亦无甚好处。张、柳齐名,秦、黄并誉,冤哉。”

第四,格调低俗,婉而不文。清代冯金伯《词苑萃编》曰:“苏东坡‘大江东去’,有铜将军铁绰板之讥。柳七‘晓风残月’,谓可令十七八女郎按红牙檀板歌之。此袁绚语也,后人遂奉为美谈。然仆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柳纤艳处,亦丽以淫耳。”

二、对《雨霖铃》差评的驳正

这些差评显然有些偏激,且有失公允,有“因人废词”之嫌,具体驳正如下:

第一,“杨柳岸,晓风残月”不是登溷语,而是千古名句。这几句将三种与离别相关的意象“杨柳”“晓风”“残月”叠加在一起,特别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产生挥之不去的惜别之情,可谓千古传诵的名句,就连苏轼都非常认可。“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则故事不仅说明幕士的幽默形象,又准确地说出了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点,而且说明苏轼对“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认可。正如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所言:“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或讥为梢公登溷诗,此轻薄儿语,不足听也。”

第二,柳永词大俗大雅。从北宋真宗后期到仁宗的五十年间,社会安定,城市经济繁荣,达官贵族们生活奢侈,征歌选舞,浮华享乐。柳永顺应了这种风气,创作了大量的新曲俗词。而乐工和歌伎们的喜爱又反过来坚定了他的这种创作方向。再者,从《八声甘州》等词看,柳永并非只会写俗词,不会写雅词。东坡认为:“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可见苏轼对柳永是十分了解的。清代周济也认为“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后人摭其《乐章》,訾为俗笔,真瞽说也。”

第三,柳永《雨霖铃》不存在抄袭。“杨柳岸,晓风残月”与魏承班《渔歌子》“窗外晓莺残月”未必有什么必然联系。在句子结构上,虽然两者都是一个地点加两个意象,但前者将“杨柳”“晓风”“残月”三种与惜别相关的意象合在一起,来表达惜别之情。后者能表达惜别情感的意象只有“晓莺”“残月”两个词,而“窗外”没有暗示惜别的功能,因此两者的构思是明显不同的。再者,古人诗词中意象相同或构思相近的诗句比比皆是,很难说后人抄袭前者。如王禹偁《春居杂兴》与杜甫《漫兴》内容就很相似,但绝非抄袭。王禹偁的“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就与老杜“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之句,语颇相近。说明古人诗句偶合是常有的事,不能因为偶合,就臆断两者存在抄袭与被抄袭的关系。

三、差评的原因分析

第一,差评与柳永的身世遭遇有关。柳永生于官宦之家,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柳永自幼苦学,曾撰《劝学文》曰:“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可见其少年抱负非同寻常。然而,不幸的是,他第一次进京考试就落榜了,并因一首《鹤冲天》词而声闻于禁中。柳永生于宋太宗雍熙元年左右,景祐元年及第时,柳永已五十出头。其后,柳永仕途并不顺利,晚年穷困潦倒,甚至死时都无钱下葬。不良的社会声誉既然能影响其仕途,就更会影响到别人对其词作的评价。

第二,差评是文人相轻的心态作祟。曹丕《典论·论文》曰:“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大约古今文人多自视甚高,不轻易服膺他人,或以己之长,较他人之短,不能客观地看待他人的得与失。宋代陈善《扪虱新话补遗》“文人相讥”条载:“荆公《虔州州学记》,东坡谓之学校策;范文正《岳阳楼记》,或者又曰:此传奇体也。文人相讥,盖自古而然。”文人相轻的习气就连王安石、苏轼这样的名人都未能免,普通人更不必论。

第三,鉴赏者的审美标准不一致。文学作品不像实物,可称可量,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具有变革文坛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然而,他们的努力却引来一些人的非议,故而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同样,柳永以《雨霖铃》《望海潮》为代表的慢词为宋词的发展开创了先河,但有些人却囿于己见,看不到柳词的价值和意义。可见,由于鉴赏者的审美标准不一致,其结论自然也会不同。

四、余论和结论

柳永《雨霖铃》在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据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载:“邢州开元寺僧法明,落魄不检,嗜酒好博。每饮至大醉,惟唱柳永词,……一日忽谓寺众曰:‘吾明日当逝,汝等无出,观吾往焉。’众僧笑曰:‘岂有是哉?’翌日晨起,法明乃摄衣就坐,遽呼众曰:‘吾往矣,当留一颂而去。’众僧惊愕,急起听之。法明曰:‘平生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言讫,跏趺而逝。”柳永及其《雨霖铃》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总之,柳永《雨霖铃》的差评是由于柳永身世遭遇的特殊性、文人相轻的习气以及读者审美情趣的差异性等因素形成的,但这些差评显然是不公允的。相反,柳永《雨霖铃》是柳词和婉约派词的力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

猜你喜欢
杨柳岸雨霖差评
从差评垫底到好评第一
宁静(外二首)
阜南春
上林春令·滋味
题庐山三叠泉
苏幕遮·春游遗爱湖
一字一句总关情
涉县“差评被拘”是法治中国的反面典型
差评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