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琴教授治疗糖尿病肠病经验※

2019-01-31 16:33张玉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方用肠病肾阳虚

王 淼 张玉琴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沈阳 110101)

张玉琴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辽宁省名中医。从医40余年,潜心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及防治,擅长中西结合诊治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眩晕、头痛、失眠及中医内科杂病,注重养生及未病(亚健康)的防治。

糖尿病肠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糖尿病肠病的主要表现为顽固性、无痛性腹泻或脂肪泻,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1]。

糖尿病肠病的发病机制一般常与下列因素有关:(1) 内脏植物神经病变;(2) 电解质平衡失调;(3) 肠道激素分泌水平失调;(4)胃肠功能紊乱等[2]。糖尿病肠病的诊断须具备以下几点:(1)明确的糖尿病诊断;(2)顽固性腹泻,可以有便秘,亦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3)便常规检查正常,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4)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5)积极的控制血糖、饮食及对症治疗有效。差不多所有的糖尿病并发腹泻都有可能是因为糖尿病肠病所致[3]。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例如:止泻、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调节糖脂代谢等,缺少有效的、特异性的方法。

1 病因病机

1.1 消渴病的病因病机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4]。张玉琴教授认为消渴发病多为郁(瘀)毒所致,初期以气郁、酒郁、食郁所致的“郁毒”为主。郁久化火,火热炽盛,消灼阴津,同时热伤元气,故脾气亏虚,而成气阴两虚之消渴;食酒者长期嗜酒,酒郁化火,伤及元气,发为消渴;再者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内热伤津,消耗阴液,发为消渴。故“三郁”所致燥热内盛,阴津亏耗,阴损气伤,而成气虚、脾气亏虚之症[5]。

1.2 泄泻的病因病机 泄泻常见病因有[6]:(1) 寒邪外侵,如《灵枢·师传》“肠中寒,则肠鸣飧泄”;(2)饮食不节,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则满闭塞,下为飧泄;(3)情志失调:如《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1.3 病因病机 糖尿病肠病属中医“泄泻”“便秘”范畴。消渴病日久,损伤脾气,加之饮食不节、情绪失调及寒邪外侵等,脾气受损,脾之运化失职,并发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为主要症状的肠病[7]。《素问·经脉别论》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胧,水精四布,五经并行”[8]。津液的生成依赖于胃对饮食的受纳、肺的宣通肃降、小肠“分清泌浊”和“上输于脾”的传化以及肾的蒸腾气化等功能。消渴日久,正气逐衰,脾气亏虚,腐熟无力,完谷不化,亦有水液运化失司,故精微无法“灌溉四旁”并输布周身而化生水湿,水湿内滞于肠,发为泄泻;《景岳全书·泄泻》中指出消渴泄泻的病机是以脾胃受损、清阳下陷为主,消渴日久迁延,气阴两伤,阴损及阳,脾气虚而运化水湿无力,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布散失司,水谷滞于肠,泌清别浊无力,故混杂而下。糖尿病肠病的病机关键是脾失健运,痰湿内盛。

2 辨证论治

2.1 辨证分型 目前对糖尿病肠病分型多家见解。如于世家[9]分为脾胃虚弱、肝气乘脾、脾肾阳虚。冯健文[10]分为脾胃虚弱、肠燥津伤、气虚瘀阻、湿热中阻、脾肾阳虚。张卫华[11]分为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脾肾阳虚。李昌祁[12]分为脾胃虚弱和肠道湿热。张玉琴教授认为糖尿病肠病的病机多为脾虚湿盛与脾肾阳虚[5]。

2.2 治疗方法 刘玉杰[13]指出:调理脾胃贯穿始终,注重健脾与燥湿的关系,着重调理肝气,重视补肾在泄泻中的应用。常见的治法有:

2.2.1 健脾利湿 《素问·经脉别论》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8]。指出了水液代谢主要依赖肺的宣通肃降,脾的转化运输,肾的蒸腾气化等。消渴日久,正气虚衰,脾胃羸弱,脾胃升清降浊混乱,清浊混杂,发为泄泻。治以健脾利湿,升清止泻,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5]。

2.2.2 温补脾肾 《景岳全书·泄泻》:“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名门火衰,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也。”消渴日久,阴损及阳,肾阳虚衰,温煦脾土不能,运化失职,而致泄泻。治以温补脾肾、涩肠止泻。方用四神丸加减,亦可加用固摄止泻之药,如参苓白术散[5]。

2.2.3 疏肝健脾 如《景岳全书·泄泻》曰:“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15]。”郁怒伤肝,肝气不疏,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升降失司,而成泄泻。治宜疏肝健脾止泻,方用痛泻要方或柴胡疏肝散加减。

2.2.4 清热利湿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感受湿热之邪,湿毒炽盛伤脾,亦或火热之邪下移大肠,热湿并进,湿热交迫,大肠传导失利,发为泄泻。治宜清热利湿止泻,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2.2.5 消食和胃 《景岳全书·泄泻》云:“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15]。”病者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厚味,或进食生冷不洁之品,饮食内停,胃肠阻滞,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泄泻乃作,治当消食和胃止泻,方用保和丸加减。

3 医案举隅

李某某,女,62岁。以间断口干口渴20余年,加重伴腹泻3 d为主诉入院,患者20余年前于当地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现应用诺和锐30笔芯早32 u晚30 u餐前皮下注射以降糖,血糖控制在空腹13~14 mmol/l,餐后2 h血糖20 mmol/l。近3天出现腹泻症状,水样便,未用药物治疗,遂来诊,症见:口干口渴,乏力,口苦,视物欠清,手足疼痛,周身瘙痒,纳少,夜寐欠安,小便少,大便溏,每日约6~8次,舌质暗、苔薄黄,脉沉细。既往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史,高血压病史。查体:BP:120/80 mm Hg,神情,语利,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浮肿,双足背动脉波动可扪及。辅助检查:C反应蛋白,CRP:12.30 mg/L。钾,K:4.03 mmol/L。尿酸,UA:426 μmol/L。尿系列:白细胞,WBC:57.0/μL。尿蛋白,PRO:2+。亚硝酸盐,NIT:+。尿胆红素,BIL:1+。便常规+潜血:隐血试验,B-QX:阴性。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30%。尿微量白蛋白,MALB:62.4 mg/L。血细胞分析:RBC:3.58 1012/L。白细胞*,WBC:10.71 109/L。葡萄糖,GLU:10.38 mmol/L。尿培养:大肠埃希菌,ECO:≥108cfu/L。经培养无霉菌生长,便培养:未见异常,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诊断:消渴病,泄泻。治则:益气升阳、健脾利湿止泻。

处方:太子参25 g,黄芪75 g,黄连25 g,姜半夏15 g,炙甘草10 g,陈皮15 g,茯神 20 g,茯苓25 g,盐泽泻20 g,防风15 g,羌活25 g,独活25 g,北柴胡15 g,白芍15 g,炒酸枣仁50 g,牡蛎30 g,麦冬30 g,地黄20 g,五味子15 g。7剂后患者腹泻减少,但见双眼睑浮肿,予原方去茯神,加大腹皮25 g,桑白皮25 g,以助渗湿利水之功,再5剂后,眼睑浮肿消失,但见舌质暗淡,与上方去大腹皮、桑白皮,加丹参30 g,以助活血通络之力,7剂后,腹泻已愈,追访半年,再无腹泻症状。

按语:该医案患者消渴日久,正气虚衰脾胃羸弱,脾之清气不升反降,胃之浊气不降反升,清浊混杂,发为泄泻。治宜益气升阳、健脾利湿止泻。选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本方以黄芪健脾益气为君药,以太子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四君子汤健脾益气。陈皮、半夏燥湿理气。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助肝之疏泄,促脾胃之升降,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佐以黄连防止风药过燥,配炙甘草以缓急和中,调和诸药等[5]。全方着重于脾胃,以益气健脾为主,兼升阳、利湿、止泻于一体,共奏止泻之功。

4 小结

糖尿病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肠病症状之一,张玉琴教授认为糖尿病腹泻与中医的消渴泄泻基本一致,糖尿病腹泻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湿盛与脾肾阳虚。临床辨证,不仅当遵守泄泻的一般治疗规律,还应当结合消渴病本身的病机特点,消渴易耗阴津,病之初起主要表现为阴虚、气虚,消渴日久,阴损及阳,出现阳虚。本病虽以虚为本,但亦有实邪,多为湿热、气滞、食积等。临证辨证,根本于脾肾,兼顾其所夹实邪,治法常消补同施,标本兼治。

猜你喜欢
方用肠病肾阳虚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