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验追踪下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精准发展路径创新探寻

2019-01-31 14:34安冬平
职教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精准

□安冬平

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出炉,昭示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提升至国家重要战略地位,因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将是中国新时代一个极其复杂而庞大的工程,而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作为这一伟大创举工程的重要支撑,理应精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建设确保精准发展。鉴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不同制度、多元文化与历史积淀构筑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化特殊背景,因而国际经验借鉴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道。唯有对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发展经验进行周全考察和理性审视,才可能在启发中创新探索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精准发展路径。

一、鸟瞰式考察:国际经典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基于国际经典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回顾与鸟瞰式考察是精准探寻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路径的前提。经典国际职业教育教学范式有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和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两类。

(一)经典范式之一:模块式技能培训(MSE)

MES 产生于20 世纪70年代初,国际劳工组织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针对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扭转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现场、重教师轻学生”的“三重三轻”现象,建立系统化、信息化及情境化的培训体系,为经济社会各领域开发人力资源。 MES狭义指就业技能模块组合,广义指模块式技能培训和模块培训法。 MES 的内涵可分三步解读:首先将某一职业或岗位工作详尽记录、分析、描述,确立该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实际能力;然后把上述这些实际能力分别细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视为一个模块;最后再确定完成每个工作任务(或模块)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MES的本质是将某一职业和岗位要完成的工作分解为多个模块,对应转化为多个学习单元,构成MSE 的系统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 据此,MES 具有贴近需要、结果可测、内容清晰、就业优势显著、操作灵活便利、工作能力突出、质量反馈迅速七大显著特征。

(二)经典范式之二:能力本位教育(CBE)

CBE 产生于“二战”之后的北美,之后被西方多个发达国家青睐并广泛应用。 CBE 狭义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广义指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该模式打破传统以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彰显职业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学员能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综合能力)为根本,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CBE 的实施依次包括四个步骤:(1)首先以某一职业或岗位所必须的能力培养作为教育及培训基础、培养目标及评估标准,并予以分析,确定职业或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内容并开发学习科目;(2)再将综合能力细化制成职业能力分析表;(3)然后学校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解读、理解,将相同、相近的归类,构成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课程教学模块;(4)最后将相关课程分解并划分为基础、专业和实际操作三类课程。 因而,CBE 具有突出综合能力、强调自我学习、注重仿真实训环境、凸显教师指导、管理严格规范、聚焦岗位能力、教学灵活多样的七大特征。

二、聚焦式审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个性衍化

两种经典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率先被多个发达国家引进并内化,聚焦审视当前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可以发现各个国家结合自身的适时需求和不同战略决策衍化成了各具特色的系统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TAFE 学院”、美国“社区学院”及日本“企业培训制”五种典型范式。对五个国家典型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衍化及生成机理的深度探究将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创新探索开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健全职业教育法制保障下的德国“双元制”

德国从“二战”战败国身份短时间内将满目疮痍的国家逆转为世界经济强国,其秘密武器就是成功的职业教育。 “二战”后德国面对灾难重建家园,突破口选择了振兴职业教育,于是德国职业教育将MES 和CBE 迅速吸收并内化为具有本国特色的“双元制”。德国“双元制”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基础理论培养和企业接收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 目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占总高中阶段的四分之三,学校的基础课和行业工艺技术课各占40%和60%,每周在校学习时间为1-2 天,其余工作日均以学徒身份在企业接受有津贴的工作技能培训,学徒合约时间2-3年,学习期满经考试后即可注册成全国认可的技术工人。技术工人有了工作经验积累后可继续接受企业培训,通过更严格的考试后成为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在德国“繁荣昌盛”,其根源在于德国率先赋予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充分法律空间和健全法律保障[1]。 德国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对“双元制”的健全保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工作动态跟进“双元制”发展需求并持续完善;二是立法内容精准服务“双元制”运行需求并不断细化。纵览德国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历史,基于“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世界领先地位保持和国内深度发展的双重考虑,早在1969年德国联邦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1981年出台了《职业教育法》的配套法《职业教育促进法》,2004年基于职业教育改革实践需要制定了《职业教育改革法》,2015年根据该法规定又将1969年《职业教育法》和1981年《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为新《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2]。

横观德国职业教育法律具体内容,致力于“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合法地位和有序运行的双重保障,新《职业教育法》全方位解决了四个核心问题:一是解决了职业教育企业的法律规范问题。 德国联邦规定:《职业教育法》由具有“跨域”能力的联邦政府立法,以便该法有权规范“双元制”中具有“跨域”特征的职业教育企业。二是解决了职业教育管理机构的管理权威问题。 《职业教育法》规定:德国职业教育执法部门为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与德国联邦经济与劳动部,企业职业教育咨询机构为全国性行业协会的职业教育委员会。三是解决了职业教育实施机构的行动合法问题。《职业教育法》规定:只有经过职业教育主管机构即行业协会审核并认可予以职业教育办学资质或资格的企业才是合法的教育企业,方可开展职业教育。 四是解决了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法律地位问题。《职业教育法》规定:只有经过职业教育主管机构即行业协会审核并认可予以职业教育办学资质或资格的企业才是合法的教育企业,方可开展职业教育[3]。

(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驱动下的英国“现代学徒制”

英国能成为世界产业革命的先驱源于其对学徒制的偏爱,但20 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英国经济相对其他发达国家出现严重下滑,为扭转经济形势,英国政府发表了《技术教育》白皮书,呼吁重振与发展英国职业教育,基于此,英国职业教育有机地将传统的学徒制和MES、CBE 完美结合,使学徒(学生)、培训机构、雇主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英国特色的“实际操作与层次分明”的培训课程一体化体系。 为了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获得同等地位,20 世纪80年代,英国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为了实现《引导英国到2020年成为世界级技能强国的路线图》目标,2009年英国再次实施职业资格改革工程并制定了《资格与学分框架》,有效驱动了具有英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学徒制”的形成。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对英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卓越贡献:一是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社会地位,即《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与《高等教育资格框架》体系同属于《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向全社会昭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平等的地位;二是提供了技能层级提升与认可的合法权威通道,即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职业技能的初级和高级属于层次上的递进,因此可通过学习时间的付出考取相应证书获得相应技能层级的提升和认可;三是开创了职业教育的终身开放性教育局面, 即《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和《资格与学分框架》使职业教育打破了终结性教育的传统,消除了校内校外的藩篱,成为一种全员可学习、终身能学习的教育制度。

(三)融通与规范追求下的澳大利亚“TAFE 学院”

澳大利亚是世界公认的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为应对老龄化、技术技能工人短缺等经济发展挑战,澳大利亚汲取MES、CBE 精华持续地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基于融通与规范的双向追求,创建并验证了全球最成功之一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TAFE 学院(Technical and Future Education),即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 TAFE 学院模式已拥有百年的发展历史,TAFE 学院隶属于澳大利亚政府的各州教育部,文凭由政府颁发,政府规定TAFE 证书是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敲门砖”,美国、英联邦等发达国家均会认可,由此奠定了TAFE 文凭的价值及职业教育在澳大利亚的社会地位。 澳大利亚TAFE学院模式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影响力,关键是对“融通与规范”执着而坚定的追求。

首先,澳大利亚TAFE 学院模式实现了三方面的“融通”:一是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的融通,即从高中开始就可以同时接受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高中毕业可自由选择TAFE 学院或普通大学,TAFE 学院毕业后可继续进入大学攻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乃至博士学位;二是课程教学与行业培训的融通,即TAFE 学院课程由行业培训咨询组织确定,经国家培训署批准后颁布的培训包构成,学生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培训内容互嵌;三是管理机构及部门之间的融通,即TAFE 学院拥有由国家、国家培训总局、国家职业研究中心、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共同组成的有效职业教育管理网络。

其次,澳大利亚TAFE 学院模式恪守了三环节上“规范”:一是学院治理的规范,TAFE 学院拥有三大治理框架依据,分别是规范的国家资格框架体系、规范的国家认证标准体系、规范的治理质量保障体系; 二是课程开发过程的规范,TAFE 学院不仅规定了课程开发者的资格条件,而且设计了严密的课程开发程序;三是课程管理的规范,具体包括规范的课程注册管理(TAFE 学院所有课程开发后必须在政府注册)和规范的课程评价管理(TAFE 学院以能力标准和鉴定指南为依据评估课程质量)。

(四)职业教育CTE 目标导航下的美国“社区学院”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为保持其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与银行等行业绝对的领先优势,美国职业教育将MES、CBE 与产业结构进行对接提出了“生涯与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简称CTE)的概念,将职业教育界定为“为青年和成人的就业和继续终身学习做准备的教育系统”。 基于职业教育CTE 目标的导航,“具有大众性、地区性和职业性特色的社区学院,以其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设计以及物美价廉的教学效果,在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4],因此,美国社区学院作为一种特色职业教育模式为人们稳定地提供了接受终身教育和工作岗位所需要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美国社区学院之所以能成为美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关键是实现了与CTE 目标的在两个维度上的精准对接:一是美国社区学院能够精准跟进CTE 的目标变化。 随着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调整,职业教育CTE 目标日渐表现出多元化走向,如提供岗前技能培训、在职技能培训、在职学术技能培训等,社区学院能够敏锐捕捉CTE 目标需求,精准跟进变化进行灵活地、 动态地课程调整与开发。二是美国社区学院能够精准对接CTE 的社会服务功能。 力求CTE 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美国社区学院一方面提供了教育方案、组织教学、终身学习机会、社区就业服务、劳动力(再)培训等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另一方面采用开放式的招生政策并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为社区所有需要的人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满足社区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要。

(五)企业精益生产追求下的日本“企业培训制”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短时间内成功晋级世界三大经济强国的关键在于发展职业教育。随着日本企业精益生产方式的变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技术期待,企业自设培训机构或指定社会培训机构对企业员工(包括刚入职的新员工)进行培训形成了享誉盛名的“企业培训制”职业教育模式。日本“企业培训制”彻底打破了日本职业教育企业与学校分离的状况,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确保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满足企业的精益生产要求。

日本“企业培训制”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地成为世界创举,源于企业对精益生产方式的不懈追求,这种“精益”持续驱动着日本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近年来,受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影响,日本企业面临着高端制造业精益生产新挑战,为此日本政府多部门共同启动了《青年自立与挑战计划》,探索基于CBE 理念、顺应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新型“企业培训制”,助力企业与职业学校实现三方面的深度合作:一是校企合作制定培训计划,即无论是“教育机构主导型”还是“企业主导型”职业教育实施机构的培训计划都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基于共同目标实现而合作制定; 二是校企合作确定培训内容,即职业教育实施机构的教学内容均由学校和企业基于共同实施而合作开发;三是校企合作实施培训过程,即学校离岗学习与企业在岗培训均由学校和企业基于共同承担而合作实施。

三、启发式创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精准发展路径探寻

国际借鉴是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粤港澳大湾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而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不仅要保持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同步发展,更要保证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精准对接。基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模式的历史经验追踪,受德、英、澳、美、日五国职业教育模式个性经验启发,旨在跨越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障碍,可尝试以“五共”为逻辑起点系统探寻由“精准定位、精准导航、精准执行、精准培育、精准护航”五大行动集合而成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精准发展创新路径(如图1所示)。

(一)精准定位:基于“共需”理性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系统

德、英、澳、美、日五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共同经验是:每一次职业教育改革均会有一个明确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或发展使命做引领。 但“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愿景、目的或者目标上出现分歧时,他们的差异会让他们走向对立的两极。 而当人们拥有共同的愿景、宗旨或者目标时,则能够无私地、充满情感地进行通力合作。”[5]据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精准发展首先要解决目标的一致性问题,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实现精准定位发展方向。 系统视角审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因而作为其子系统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系统也是一个由无数个生成性目标构成的动态目标系统。 鉴于此,理性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系统必须关照粤、港、澳三地所有职业教育相关者动态变化的“共同需求”。

基于“共需”理性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系统需依托于三个机制的建立:一是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制定属于跨组织行为,而“跨组织信任可以降低协商成本及减少冲突发生”[6],因此可通过跨域职业教育经验交流、跨域职业教育合作经历积累、跨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契约达成等方式逐步建立稳定的信任机制。 二是建立共同体身份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制定是一个实践过程,而“实践的发展要求形成一个共同体,其成员能够相互介入到彼此的行动中,彼此承认各自都是参与者”[7],因此为了让粤、港、澳三地的职业教育相关主体均获得一个合法的共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机会,可通过共同决策职业教育事业、共担职业教育责任、共享职业教育资源库等机制的创建使得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分散个体凝聚成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三是建立冲突协调机制。 客观而言,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决策者们为了系列共同目标的“顺利出场”会进行合作,但彼此在价值观念、文化制度、利益追求、教育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均会导致冲突与分歧的随时发生,所以要建立一整套能够兼容可预见性冲突和不可预见性冲突的协调机制。

(二)精准导航:基于“共通”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资格框架体系》

英国“现代学徒制”与澳大利亚“TAFE 学院”拥有共同的成功法宝:一套完善的职业资格框架体系,其中英国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辐射范围是整个国家,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辐射范围已经超越本土被多个发达国家官方认可。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制度标准不够健全……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 ”[8]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因而只有协同构建一套能够在粤、港、澳三地通用的、具有世界影响力和世界认可度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资格框架体系》,才能精准导航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实践从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标的实现。

基于“共通”协同构建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资格框架体系》(以下简称《框架体系》)理应具备“四跨”特征:就适用范围而言,《框架体系》应具有“跨境性”,即能够规避粤、港、澳三地“一国两制”的制度差异而在整个湾区内通用,所以它必须是由粤、港、澳三方协同合作制定;就影响力而言,《框架体系》应具有“跨界性”,即授予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文凭能够跨越国界获得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所以它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标准等要素必须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国家接轨;就学习时间而言,《框架体系》应具有“跨时性”,即能够满足人终身学习和提升的需求,所以它的培训内容将及时跟踪行业企业技术革新进行变革;就证书层次而言,《框架体系》应具有“跨级性”,即能够满足人职业技能提升及不断被认可的需求,所以它应有一套完整的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资格证书体系及获证标准体系。

(三)精准执行:基于“共行”系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运行机构

美国“社区学院”与日本“企业培训制”成功的共同亮点:拥有有效的职业教育运行机构,即美国社区学院和日本企业培训机构作为职业教育运行机构为本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稳定和精准的服务,美国的社区学院为人们稳定地提供了终身教育和工作技能培训,日本的企业培训机构为员工精准地提供了企业精益生产所需的技能培训。 据此,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目标的精准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精准落地,必须依托于能够精准制定各项计划、 精准开展各项活动、精准实现行动目标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运行机构。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事业作为粤、港、澳三地的共同事业需要三方共同行动,所以“立足精准执行,遵循共行逻辑”系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运行机构势在必行。

基于“共行”系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运行机构可着重从四个方面切入:一是三方协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其将扮演“领导角色”,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行动方案、系统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治理制度与管理制度;二是三方协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学术委员会,其将扮演“智囊团角色”,主要职责是汇聚粤、港、澳三方的职业教育学者、企业专家的智慧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从理论研究层面先行“出谋划策”和“排忧解难”;三是三方协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示范性职业教育机构,包括各层级的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其将扮演“先锋队角色”,主要职责是充分运用和集聚粤、港、澳三方的各种职业教育优势资源和要素新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集成式”职业教育机构,为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兄弟院校的改革与实践提供经验;四是三方协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第三方职业教育认证与评估机构,扮演“裁判角色”,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资格标准、组织考试和发放证书,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机构资质标准、组织评估和发放证书等。

(四)精准培育:基于“共谋”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教育企业

德国“双元制”与日本“企业培训制”的共同特色是: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企业。 德国将教育企业的办学资质纳入《职业教育法》,赋予了职业教育企业法律权威;日本企业成功地将“精益生产”理念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来,成就了日本职业教育企业的精益教育。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指导各地各校借鉴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经验……”,“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 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9]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就必须深化内地与港澳职业教育合作, 充分发挥粤港澳的企业优势,共同谋划精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职业教育企业。

鉴于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实,基于“共谋”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教育企业可尝试多元化路径进行培育:一是以职业院校为“主力”,通过鼓励师生在学校创业园内创办企业、吸纳中小型企业入驻学校产业园等形式培育出职业院校内部的“微型职业教育企业”,身临其境地积累职业教育企业创办经验;二是以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为“双主力”,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性校企合作精准政策的制定和优化为驱动,借助粤港澳产业集聚优势,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特色型的“混合职业教育企业”;三是以实力型企业为“主力”, 作为对国家层面“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10]宏观政策的积极回应,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圈点几个大型企业进行“量身定制”,充分发掘企业办学潜力,充分给予办学支持,优先培育出数家卓越的“世界一流职业教育企业”。

(五)精准护航:基于“共创”立体构筑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机制

基于德、英、澳、美、日五国职业教育模式的追踪学习,可得出结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成功都离不开系统的保障机制。同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精准发展路径同样期待全方位的保障机制精准护航。遵循“共同创新”逻辑,立体构筑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机制,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背景下职业教育治理的因应之道,其中两大敏感问题的解决是关键:一是要解决“法律失灵”难题,即要正视粤港澳大湾区公共事务不适宜采取法律路径强制的现实;二是要解决“认同弱化”难题,即要重视香港、澳门社会公众对国内职业教育文化、职业教育制度等认可度不高的困境。

因此,基于“共创”立体构筑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机制,至少要采取三项行动:一是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政府职业教育政策服务机构,确保政府政策精准服务。 诚然,由于长期的法律制度差异,“以保守势力为主的香港法律界一定会以各种法律技术理由为大湾区的融合制造障碍”[11]为避免不必要的法律和政治冲突,短期内粤港澳大湾区关涉到粤、港、澳三地的职业教育发展合作事宜不便于采取法律途径进行保障,但是政府间可通过联合行动合作制定系列落地政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精准服务。 二是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规则制定中心,确保行动规则精准规范。“2018年香港中文大学做的民意调查显示,愈半数被调查的民众对大湾区‘不买单’,认为香港优势不大”[12],可以预测,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将会出现诸多不确定性的问题或争议,如何迅速化解潜在的矛盾与冲突清理各种发展障碍,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相关主体可运用规则原理、强化规则作用,协同制定系列行动准则、规则或框架协议,实现对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各项行动的精准规范;三是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文化交流平台,确保多元文化精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相对其他湾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历经百年隔离生成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若不能走向文化融合,将严重影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进程,因而可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文化交流平台的创建,使香港、澳门和内地的职业教育相关主体(包括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等)在充分的交流中实现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逐步提炼精准聚焦生成“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特色文化”,形成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合力。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精准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