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翠
(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中心小学)
现在,我们好多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看起来通顺流畅、气氛活跃,但是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深层次思考和自由的表达。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过程得经历体验、领悟、深化、升华这四个阶段,这就需要学生在静静地思考中调节、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整理头脑中零碎、无序的数学知识。老师必须让课堂静下来,静下心来从容地等待、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想象,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梳理和归纳,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才会有学生的创新,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前段时间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资料,精心备课,课堂上我充满激情地引导,想尽一切办法对课堂进行调控。可是令我担心的“真空状态”还是出现了,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影响了公开课的活跃氛围,提出的问题,学生就是答不到我预设的答案上,这让我失去了等待的耐心,最后我干脆着急得把答案直接告诉了学生,匆匆忙忙地,带着疑惑与懊恼,结束了这堂课。课后,我经过反思终于明白,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本来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思考的时间被我节省,学生思考后能得出的答案因为我急于缓解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代替学生回答了。形式上的东西考虑多了,实质上的东西就少了,这让我失去了等待的耐心,这也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以至于一部分孩子没有时间去理解知识,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机会展现自己,更没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提出问题后耐心等一等。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老师的问题已提出,就有同学举起了手,其实他的思考不一定成熟。没有经验的老师此时往往非常欣喜,立马提问,这部分孩子可能答对了,可是大部分同学还没来得及思考,更有一部分同学听了之后云里雾里,一知半解。学生的参与率低,课堂效率也就谈不上,更谈不上兼顾全体。
数学课必须要活动与思考相结合,让活跃的课堂静下来,让孩子们有时间思考。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过程大体经历体验、领悟、深化、升华这四个阶段。而领悟、深化、升华无一不需要学生静静地思考,在静静地思考中调节、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整理头脑中零碎、无序的数学知识,使头脑中朦胧的数学思想清晰化,隐性的数学思想显性化。
学生欲说还休时耐心等一等。我上公开课《圆的面积》时的一个情景一直忘不掉,当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以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呢?当时我叫了一个举手的男生,可他起来之后却支支吾吾讲不清楚,这可是公开课呀,我怕失了面子,我立马选了别的同学回答了这个问题。当我巡视到他的身边,他红着脸低声而坚定地告诉我:“老师,我会!只是我还没整理好怎么说”。当时,我真的很后悔,我们教育孩子如何倾听,教育孩子如何认真思考,可是我们却没有等待孩子思考的耐心,我们却没有养成倾听孩子表达的习惯,孩子的思维与表达就让我们中途打断,没有听出眉目再作评价,极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对孩子的积极性造成挫伤。
组内交流前耐心等一等。我们数学课堂上有些问题与观点需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但是切忌抛出一个问题就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我们交流前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绝不能省略自主思考这个关键环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孩子们跳一跳摘果子,即使摘不到,他也有了这个经历与体验。在上《平移与旋转》这节课时,上课伊始让学生展示了自己根据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做的手工作品,我问:关于平移与旋转,你们了解多少知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平移和旋转做出了描述:如直线,转圈,曲线,上下,左右等等来解释。我又问:谁能总结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学生虽然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由于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考虑,总结时的却不能完整描述,于是我借机让学生组内交流,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在慢慢地回味和消化过程中顺利完成。这就避免了鸡一嘴,鸭一嘴地吵吵闹闹,表面上热火朝天,实际上有的孩子一言不发,有的小组一人一言堂,却不能真正地进行知识的交流与掌握。
回答错误时耐心等一等。在讲《倍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当两种数量相等时的倍数关系,课件第一行出示了4个苹果,第二行出事了4个桔子。提问:现在他们之间有倍数关系吗?结果一个学生脱口而出“没有了”,随后又有几个孩子跟着“没有!没有!”。我微笑着不作回应,有几个聪明的孩子又说了“老师,等等,让我们再想想。”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自觉讨论起来了,过了一会儿第一个发声的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又想了想,应该是一倍的关系”。“为什么?”我追问。又一个孩子站起来说:“4里面有一个4!”“把4个苹果看作一份,4个桔子就有这样的一份,所以可以说苹果的数量是桔子的一倍”;“也可以把4个桔子看作一份,4个苹果就有这样的一份,可以说桔子的数量是苹果的一倍”;“老师,把苹果当一份和把桔子当一份不标准一样”……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总结着、体会着、感悟着,在不断对比与反思中,层层深入的理解了“倍”的本质与内涵。面对学生产生的错误,我耐心地等待,等到学生思维花开。
课堂整理时耐心等一等。一般地,我们在课堂小结时都让学生谈谈今天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然后就收尾下课了。在课即将结束时让学生静静回顾、思考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慢慢有序地再现本节课的知识点,静静地学生将本课的知识点在脑海中进行整体有序地建构,甚至高年级可以建构知识网络图。我们的交流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还有学习方法的总结,情感体验的交流,德育目标的渗透等方面,所以还得给孩子一个整理的时间。在《圆的面积》这一节课的教学结束时,我给孩子们留了1分钟时间,并告诉孩子们从多方面的体验来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孩子们的总结我记忆深刻:“老师,我学会了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老师,我们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老师,我还知道了极限思想”;“老师,我感受到了圆形的魅力”;“老师,我和同桌一合作做了一件作品,没有他的帮助我完不成”……没有时间来梳理,孩子们的感悟与收获不会这么丰富。
面对个性差异时耐心等一等。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潜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也是不一样的。他们当中有的接受能力较强,有的接受能力较弱,有的做事学习动作迅速,有的做事学习磨磨蹭蹭。我们的教育教学往往都是整齐划一的要求,尤其是对那些智力平平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和任务面前,我们往往会对他们失去信心和耐心,缺少应有的等待,面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面对那些胆小、怕羞、性格内向、不爱表露自己的学生,老师该少一些急躁,多给予他们耐心的等待和自我表现的机会。给班级中一些智力平平的学生降低一些要求,减免一些任务,多给予一些鼓励,多给予一些等待,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现自己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需要善于等待的耐心,需要给每一个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学会等待,让我们的孩子慢慢来,等待学生自己解决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等待学生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等待学生能够离开我们独立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