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和聚焦:生成课堂的两大抓手

2019-01-31 02:00自永军
中学语文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者知识点文本

自永军

生成课堂的一个外显特征是教师选择一种恰当的启动模式后,教学接力棒就交给了学生。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相互交流、观点碰撞。而教师通过互联与聚焦这两大抓手有效调控课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生成课堂上,教师不是不作为,学生不是放任自流。教师的作用一是把握大方向、“推波助澜”,二是精讲点讲补讲、强化提升。

对于生成语文课堂,一知半解的教师容易理解为生成课堂就是热闹课堂,片面认为学生热闹一番却什么也没有留下。其实生成课堂研究者早已注意到这一问题,于是摸索实践出了生成课堂的两大抓手:互联和聚焦。

一、互联促进学生理解,让知识融会贯通,把学习落到实处

从教师的角度看,引导学生互联,往往能起到温故知新、打通课内课外、打通新旧知识之间关联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互联一般有四个方向:点、面、内、外。互联策略运用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备课时能否打通学习内容“点”与“点”之间的界限,能否进行学习内容“点”与“面”之间的转换,能否搭建学习内容“内”与“外”之间的桥梁。具体地说,就是——

点面之间的互联(切点联面、切面联点):如果学生切入的是一个具体的“点”(如词语或句子、段落、标题,等等),那么教者可以联结到“面”(如词语所在的句子或句子所在的段落、段落所在的层次、标题所涉及的主题背景,以及文本蕴含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思维方法);如果学生切入的是“面”(如直接提及教学的核心问题,或欣赏到写作特点,等等),那么教者可以联结到“点”(如蕴含着核心问题的一些段落、句子、词语,或写作特点所涉及的具体词语、句子、段落,等等)。

彼此之间的互联(切此联彼):如果学生切入的是“此”(如开头段或结尾段、中间段、标题),那么教者可以联结到“彼”(如结尾段或开头段、前后段落、正文)。比如,学生解读“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时,教者应该意识到“假”是多音字,同时是一个主要实词,于是可以把预备好的“狐假虎威”“久假不归”等联系过来。

内外之间的互联(切内联外、切外联内):如果学生切入的是文本之“内”(本身),那么教者可以联结到文本之“外”(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如果学生切入的是文本之“外”(写作背景、作者生平),那么教者可以联结到文本之“内”(本身)。

在生成课堂上,初始阶段可能需要教师帮助提醒甚至示范学生才懂得互联。所以,李仁甫老师指出一般有两种互联方式:提问式(追问、询问、转问)、直陈式。但这样的互联,不管多么精彩,毕竟离不开教师。进一步探寻,可否让学生自我互联呢?能够自我互联才是学习的高境界,这说明学生已进入自学阶段,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生成课堂最高层次应为自我生成或主动去获取生成的途径与方法。有了这样的努力方向,也就向“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迈进一大步。而学习者进入自觉自学阶段,课堂热闹与否已经不重要了。

通过与历届成绩优秀学生沟通交流,发现一个共性,成绩优秀的学生互联思维能力较强。所以培养学生互联思维的努力方向应是自我互联。通过实践,结合互联思维,我总结了如下课堂互联模板,粘贴在教室里,让每位学生都熟悉:①我没弄明白你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对与错、好与坏之间的互联,不知道为什么是错的、坏的,自然不知道为什么是对的、好的。)②如果是这样,那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你能换一种讲法吗?请举一个例子。(让观点与论据建立联系,让他人的语言与自己的语言相互解码,让一个例子推广到另一个例子,最终举一反三。)③老师或是同学的讲解,你能否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可否举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例子?(用自己的话讲,促进自己真正理解,让语文与生活对接,让语文充满生活气息。)④你的观点与A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的观点与B的观点有联系吗?(通过比较,让知识融会贯通,打通不同观点、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⑤你有什么不赞同的地方或是有何补充?请具体阐述理由。(互联不是一味地顺承与认可,更在敢于反驳和纠正、质疑与批判。)⑥你这样思考,从文本中找到什么证据?能不能从另外的文本也找到同样的证据或得出同样的道理。(从语言形式出发,再回到语言本身,亲近文本。以文解文,不同文本之间相互联系。)

给学生这样一些具体的互联模板,规范学生的思维方式,师生再结合具体的文体、文本特征,课堂教学内容、知识点要求,师生的思考自然会更全面深刻。有部分教师担忧的课堂只是热闹却什么也没有留下的问题,在这样的互联中几乎不存在。而且用这样的互联思维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会学语文,就是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因为不同学科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通的。

做好了生成课堂的互联工作,课堂上的好多问题随之解决,但我们也会发现,互联更多时候是在同一平面内的联系,好多时候还是在“原地打转”,而学习某一知识,形成某一能力,还需要立体提升思维。于是生成语文课堂教学探索者又提出了聚焦理论。

二、聚焦帮助学生提升,对知识定点打铁,让学习更进一层

在运用互联策略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聚焦策略。如果说互联是放,那么聚焦就是收。

聚焦,一般有四个方向:目标(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走向,帮助他们深化认知、把握本质)、重点(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弱点,帮助学生切中肯綮、凝聚共识)、难点(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误区,帮助他们顺利思考并解决问题)和学法(教师意识到学生在思维形式上的局限或缺陷,帮助他们用语文思维解决问题或者获得系统性的知识)。

如何聚焦?一般有三种聚焦方式:语言运用(如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续写……)、思维训练(如联想、想象、类比……)、情境虚拟(如表演、游戏……)。

聚焦,使学生学习的原初认知经过一个修复性、完善性(即变废为宝,变浅为深,变俗为雅)的过程,使课堂由此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效走向高效。

观察那些低效课堂,有一共性是教师不懂聚焦,一节课下来教学内容散乱,知识点、考点不成体系,没有提升。所以,土豆还是土豆,青菜还是青菜。语文教师有聚焦意识,才能把教学知识点、能力训练点进行归并提升,集中火力强化训练。于是,土豆变成美味的天使土豆片,青菜变成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一节课,只有热闹的过程,而没有教师指导下最后阶段的聚焦,当然是低效的。正如一堆散乱的矿石,不去提炼永远不可能有贵重金属。撒网再多,进网的鱼再多,最后一关收网才最为重要。和互联一样,聚焦也需要转变为学生自我聚焦,而此刻的聚焦往往也与热闹与否无关。

聚焦是目的,是强化,是提升,最忌“炒冷饭”,所以聚焦阶段教师得有较强的目标意识,一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目标定位是否建立在学情基础上?教学内容是否有取舍?聚焦不是一般性总结,更多的是根据学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训练,让学习上升到运用阶段,让学生能够运用纲领性字词反思总结。

关于聚焦的具体实例,李仁甫老师著的《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年1月第一次出版)讲得比较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总结出一些聚焦模板,不断提醒自己和学生,具体如下:

①学生所讲内容与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一致吗?我的临时性生成目标是什么?(预设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结合,高效课堂从目标的确立开始。)②学生讲的内容指向哪里?这样的指向符合语文课程的需要吗?(聚焦,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让语文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③学生在对抗性展示中,不同的观点,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何不同?什么样的思维才是我们需要的?(在对抗性的展示中,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是很好的思维训练。)④学生在交流展示时,在大量互联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用纲领性字词进行概括总结?(通过寻找纲领性字词,再次聚焦,“从盐水中提取出盐巴”。)⑤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路进行规范整理,形成可迁移的规范化操作,进行定点强化训练。(聚焦是为了运用,而要能推广运用就要有规范化的操作程序。)⑥引导学生对以前的认知进行修正,通过变式案例来完善自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永远在动态修正中,每一次聚焦,就是一次对学习者的自我更正与丰富。)

有了这样的聚焦模板,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变,把学生的思维往深处引,对知识点(考点)是一次大的提升,这样的课堂讲究立竿见影,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考试不是问题,进而在生活、工作中处理事情也会思路明晰,理性得当。

互联和聚焦,生成课堂的两大抓手。课堂热闹本身不是坏事,可如果热闹之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学生没有收获,那才是严重的“课堂事故”。生成语文课堂有了互联和聚焦,则自然保证课堂上学生在学语文,在练语文,也将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实实在在的进步。

猜你喜欢
教者知识点文本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