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移位习得困难的成因分析

2019-01-31 00:15:55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年7期
关键词:例句被动宾语

左 涛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东 广州 510050)

一、引言

英语宾语移位现象是指本来位于动词之后的宾语成分通过移位操作使之提升到句首主语位置,最简单的宾语移位是被动语态。如Tom hit John转换为被动句John was hit by Tom,即John本来是宾语,但移位之后成了主语。当然,英语中存在更为复杂的宾语移位现象。如Mr.Lang is understood to favor mor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中处在深层结构SVOC的宾语Mr.Lang经过移位提升至表层结构①的主语位置,又如He is tough to beat中动词beat的宾语通过宾语移位出现在主语位置。类似这两个语例的英语句子可以被称为英语tough结构及被动SVC结构。[1]包含这两种结构的英语语句十分常见,但是中国学生理解这些句子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出现模仿错误。

造成语言习得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要素分类来看,音韵、语义、语法、语用等,都可能造成语言学习者的认知困难。[2]本文先从句法层面分析英语tough结构及被动SVC结构的句法生成特点,指出中国学生在习得宾语移位时遇到的认知困难。此外,从语义角度分析,指出由于存在词汇移位及句法结构改变而引起中国学生对这两类结构在语义理解上产生困难。重点分析中国学生受母语影响而对英语宾语移位产生认知困难,如英汉互译时逐词直译所产生的负面迁移,汉语被动标记词的识别困难,汉语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的特点,汉语形容词及副词标记词的缺失。最后,提出一些应对这些习得困难的策略,以期帮助中国学生在使用宾语移位时避免因生搬硬套地模仿而犯中国式英语错误。

二、句法移位导致认知难度增加

转换生成语法中经典英语例句John is easy to please是分析tough结构的首选。此处的please为动词,意思是“讨好”,所以该句的意思是“约翰容易讨好”。很多中国学生对这一汉语译文感到困惑。到底是“约翰容易(被人)讨好”还是“约翰容易讨好(别人)”,这是让他们很纠结的问题。正确的答案应当是第一种。但是有很多人觉得第二种翻译是正确的。是什么导致了这一误区的出现呢?

问题就出在宾语移位上。以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来解释,John is easy to please这一句子中John是由动词please的宾语位置移位至句首主语位置而生成的。具体来说,这一句子可以改写为It is easy to please John或者To please John is easy这两个同义句。从两个同义句包含的不定式to please John可以看出,John在句子生成的最初阶段是作为动词please的宾语存在的,即John和easy是没有任何语义联系的,只不过经历了宾语移位而提升至easy的前面而已。[3]其他形容词,如simple,hard,difficult,impossible,awkward,tricky,pleasant,unpleasant,convenient等均可以应用在tough结构中,例如:

→This book is impossible to read without crying.读这本书不哭是不可能的。

→He is very hard to shop for.购买到他要的(东西)是很难的。

→The water is unpleasant to drink.这水是极不好喝的。

→My car's quite awkward to drive.我的车是很不好开的。

此外,名词pleasure,fun,breeze,cinch等也可以出现在tough结构中[4],如:

→The graceful skaters were a pleasure to watch.看优美的滑冰者是一种享受。

→She's great fun to be with.和她在一起是极大的乐事。

很明显,以上这些例句的共有特点是主语和其后的形容词或者名词没有直接的语义联系,而是和不定式中的动词建立语义关联。

此外,英语中还有大量被动SVC结构,即“主语+被动谓语动词+主语补语”,请仔细观察以下例句:

→He was proved to have committed these offences.他被证实犯了这些罪行。

→House prices are expected to rise sharply.预期房价将急剧上涨。

→John was said to be a good teacher.据说约翰曾经是一名优秀教师。

→Faulty wiring is thought to have caused the fire.据了解是有问题的电线引起了大火。

不难发现,以上各个句子的主语是经历了宾语移位这一句法操作而移动至句首的,如第一和第二两个句子可以改写为Someone proved him to have committed these offences及Someone expects house prices to rise sharply两个主动句。可以出现在这一结构的其他动词有 assume,report,believe,consider,know,suppose,understand,perceive,presume等。但是第三和第四两个例句中的动词say和think不可能后面跟上宾语及带不定式的宾补,即没有对应的主动语态Someone said John to be a good teacher或Someone thinks faulty wiring to have caused the fire这样的结构。虽然如此,在语义关联层面,仍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宾语移位的例句。类似可出现在这一结构的其他动词有 allege,rumor,repute,estimate,forecast,fear等。[4]

探究分析英语tough结构和被动SVC结构的句法生成过程可以清楚展示出这两种句法结构所经历的词汇移位及提升,可以看出它们比不存在词汇移位及提升的句法组合要复杂一些。因此,认知理解这些结构,母语是英语的人都有困难,对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学生而言就更加困难了。

三、宾语移位导致的短语拆分增加语义理解困难

上面从句法角度分析了英语tough结构和被动SVC结构是如何造成中国学生习得困难的,下面来看在语义层面中国学生面临的认知困难。

英语tough结构和被动SVC结构的主语都和紧跟其后的成分没有直接的语义关联,然而其他的类似结构却是可以的,这就导致了中国学生容易混淆这些结构。请观察下面两个类似英语tough结构的语句:

→The girl is so beautiful to look at.这女孩是如此好看的。

→These voices are beautiful to hear.这些声音好听。

可以看出,以上两个例句中的主系表The girl is so beautiful和These voices are beautiful就可以各自独立成句,即它们的句子主语不是句法移位生成的。不定式to look at及to hear虽然和The girl及These voices存在动宾关系,但它们是额外补充的,它们的作用是指明beautiful所描述的东西之“美”,是在视觉上或者在听觉上而言。类似可使用在这一结构的形容词还有available,ready,sufficient,fit,flimsy等。[5]

但是英语tough结构是经过了宾语移位而生成的,如She's very easy to talk to的主系表She's very easy是不能单独存在的,不可能出现“她是非常容易的”这样的句子。这是因为句子主语She必须被还原到其句法起始位置,即talk to的后面,如To talk to her is very easy,然后翻译成“和她聊天是非常轻松容易的”就没有问题了。把英语tough结构通过宾语还原进行结构重组,继而翻译成汉语是一个复杂的思考和操作过程,这是造成中国学生理解英语tough结构困难的一大成因。

接下来再看被动SVC结构例句的语义情况,让我们以下面两个例句为参照:

→Forty-one people are said to have died.

→The president is rumored to be seriously ill.

第一个例句逐词翻译是这样的,“四十一人被说死掉了”,这很明显是很蹩脚的汉语句子。应该把Forty-one people还原至have died的前面译为“据说四十一人死掉了”。同样地,第二个语句翻译成汉语应当是“据传总统病得不轻”。

通过以上对英语tough结构和被动SVC结构例句的汉语翻译可以看出,逐词逐句把它们进行英汉对译是行不通的,是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必须把这两种结构的主语还原至它们起初的宾语位置,这也反证了宾语移位的存在。在英语tough结构和被动SVC结构对应的汉语译文中,汉语词汇的移位及重新组合是需要中国学生费脑筋思考的,这自然进一步加大了他们对这两种结构的习得困难。此外,“据说”和“据传”这样的表述也很难让中国学生联想到被动句的使用。

四、母语的影响导致认知困难

母语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是有帮助的,这主要体现在英汉表达相似的时候。但是,当英汉在语法和语义上存在差异时,母语会造成中国学生对这些差异的认知困难。具体来讲,汉语在以下几方面影响中国学生习得英语tough结构和被动SVC结构。

1.汉语被动式标记词带来的识别困难。汉语可以表达被动的标记词除了“被”之外,还有“给”“让”“受”“值得”“据”,等等。[6]但是,把含有这些被动标记词的汉语句子与英语被动SVC结构例句建立关联,这对中国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含“据”的汉语语句。例如把汉语“据称水被污染了”翻译成英语时,中国学生可以明显看出“水被污染了”是要使用英语被动结构的,但是如何把“据称”翻译出来是他们十分头痛的。当然,如果他们接触了大量英语被动SVC结构例句的话,那把“据称水被污染了”翻译成The water is alleged to be polluted就不是问题了。

2.汉语在很多信息表述方面倾向于使用含主动语态的句子,而英语则更多使用被动句。英语与汉语之间差别较大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英语中大量地使用了被动语态,而汉语应用被动语态的范围极为狭窄。通常来说,不论是书面或者口头语言,英语都比汉语使用了更多的被动语态。[7]如英语中不清楚动作施事的被动句Depression is known to be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heart disease及He was reputed to have a fabulous house,在汉语中人们习惯说“(人人/大家)都知道抑郁是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及“(人人/大家)都说他有一所极好的房子”。这两个汉语句子都直接省去了动作的施事,或者笼统地把施事用“人人”或者“大家”表示,也可以用“众所周知”表达同样的语义。

3.汉语的负迁移影响。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远比以往估计的程度大,而且母语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逻辑中介功能上。[8]这导致中国学生容易简单地把汉语直译为英语,从而导致使用错误例句。如他们会把汉语句子“他很难找到一份工作”和“这房子容易着火”翻译如下:

→He is hard to find a job.

→The house is easy to catch fire.

很明显,以上例句都是不合英语语法的句子,出错的原因是中国学生随意地把不定式to catch fire及to find a job在深层结构中的主语the house及he移位至句首主语位置,这不是英语tough结构中宾语移位这一句法操作所允许的。

4.汉语形容词与副词标记词的缺失导致中国学生词性判别困难。一般而言,“的”是汉语形容词的标记词,而“地”则是汉语副词的标记词,但是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省去这两个标记词。“尽管状态形容词做谓语时加不加‘的’好像很复杂,实际上还是符合形容词句法功能的相对标记模式的。”[9]如表达“约翰容易生气”时,中国学生会说John is easy to get angry这样彻头彻尾的“中国式英语”。造成学生这一例句错误表达的原因在于汉语中“容易”可以分别解读为形容词“容易的”或者副词“容易地”,但是汉语形容词与副词的标记词“的”与“地”的缺失,导致学生无法辨别词性,从而使得他们选择最为熟悉且十分简单的形容词easy,而不是使用相对复杂的副词easily来翻译这一语句。因此,把“约翰容易生气”翻译成英语时,可以把“容易”以形容词“容易的”或者副词“容易地”在英语句子It is easy for John to get angry或John gets angry easily中呈现,这样就避免了“中国式英语”。

五、应对这些习得困难的方法策略

对于以上讨论的造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tough结构和被动SVC结构所遇到的困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应对。

1.强化英汉正迁移的影响,及时规避负迁移的干扰。“实际翻译是以直译为主还是意译为主,难以作出简单的回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对于那些在英汉对译上保持一致的语句,如Jobs are hard to find“工作难找”及 He was forced to resign“他被迫辞职”,可以鼓励学生直接使用。但是毕竟英语句法结构是繁多的,并且有一些是汉语中不使用的,或者直译成英语是蹩脚怪异的。所以如果英语学习者只是机械地生搬硬套,把英汉词汇对应翻译而拼凑成句子,那么就极有可能生成不合英语语法的句子。对于那些中国学生存在认知困难的语句,应提醒学生在口语及书面语表达时要注意英汉各自的句法及语义表达特点,要考虑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及时调整词汇排列顺序。同时,切忌逐字逐句翻译,而应考虑语句深层结构的语义关联,使用相应的符合各自语言特点的译句。

2.强化英语语句模仿,做到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习得英语宾语移位。英语教师应积极引导,给中国学生提供充足的例句,强化学生对英语tough结构和被动SVC结构的理解,从而使得他们敢于大胆地去模仿应用。与此同时,英语教师应对学生的病句及时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正确应用这些宾语移位的句法结构。

3.使用多样化表达。如除了使用英语tough结构例句Roger is difficult to get along with,还可以使用It is difficult to get along with Roger/To get along with Roger is difficult,或 者 Roger is a difficult person to get along with表达同样或相似的语义。又如除了使用被动SVC结构语句He is feared to have been kidnapped之外,还可以用It is feared(that)he may have been kidnapped或People fear(that)he may have been kidnapped表达同样或相似的语义。

六、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经历宾语移位之后生成的英语tough结构和被动SVC结构,归纳总结了造成中国学生习得这些结构时产生认知困难的多重原因,并罗列了一些应对策略。基于大部分中国学生都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应鼓励学生在积极发现英汉对应一致性的同时,也注意英汉在不同结构转换之间的差异。不能一味地将汉语的句子逐字逐词生搬硬套地翻译为英语句子,避免因随意使用移位提升句子成分而犯中国式英语错误。语言学习是靠英语学习者点点滴滴的积累而成的,不是简单地堆积词汇。英语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学生的中国式英语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出现的各方面原因,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英汉差异,慢慢清除这些错误语句,增强他们习得英语的信心。▲

猜你喜欢
例句被动宾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宾语从句及练习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趣味(语文)(2019年5期)2019-09-02 01:52:44
英声细语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