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佳瑛
【摘 要】近年来,地处上海远郊的金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明显加快,部分村半数以上村民被动迁到居民区,由“村民”变身成“居民”,然而诸多社区治理难题也随之而来。
【关键词】上海市;金山区;转型社区;“村居联动”;治理机制
1.导言
1.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地处上海远郊的金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明显加快,部分村半数以上村民被动迁到居民区,由“村民”变身成“居民”。然而诸多社区治理难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对转型社区的村居民进行更好的管理,提供相应服务,金山区经过实践逐渐探索出“村居联动”治理机制。本文以金山区D村、J居委会为例,研究现有“村居联动”治理机制,并提出优化对策。
1.2文献综述。转型社区指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由农村向城市社区转变过程中形成的过渡性社区。“村改居”社区、转制社区都是转型社区的不同称谓或不同形态。曾艳(2016)认为,之所以称之为转型社区是因为此类社区正处于过渡性的转型阶段:从社区管理体制来看,原来的农村管理模式向城市管理模式转变;从成员身份看,农村户籍向非农户籍转变;从文化构成看,乡村文化向现代城市文明转变;从人口结构看,同质的熟人社会向异质的“半陌生人”社会转变[1]。
正因为是城市化进程的中间产物,与普通的城乡社区相比,转型社区治理的问题聚集。康之国(2014)从城镇化的逻辑和过程出发,发现转型社区治理困境主要集中在管理体制混乱、社区参与不足、公共服务欠缺[2]。吴军(2016)通过案例研究,发现转型社区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村建制与新社区建制之间的关系[3]。
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许多学者对困境解决路径进行探索,但大多数是研究如何重新构建组织系统,培育新的自组织等,在现阶段缺乏政策基础和可操作性。而金山区从转型社区村委居委并存状态出发,探索出的“村居联动”治理机制,恰恰是一条现实条件下更易行的路径。
1.3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主要结合金山区2个典型转型社区治理的现状,通过研究“村居联动”治理机制运行实效和存在问题,分析其中原因,尝试提出优化建议,以完善“村居联动”治理机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2.金山区典型转型社区“村居联动”治理机制运行现状
截至2017年底,金山区已完成25个转型社区、42237套拆迁安置房的建设工作。目前有8个转型社区、7952套拆迁安置房在建。可见金山区有不少转型社区,如何更好的管理、服务村居民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D村与J居委会在探索“村居联动”治理工作中,形成了一些工作成果与经验。
2.1基本情况
2.1.1 D村。该村目前90%以上村民已动迁,其中70%-80%的村民已经安置在不同居民区。
2.1.2 J居委会。该居民区是一个完全由动迁户组成的小区。居民基本上来自于周边6个村的动迁安置户。
2.2经验做法
2.2.1以村为主体的“村居联动”治理机制。D村与联动居委会主要实行“五共模式”,破解“村居民”治理难题。一是信息互通,D村与居委会建立村居信息互通机制,畅通沟通渠道。二是事务共管,D村与居委会认真梳理日常共性工作,有效解决各类社区治理难题。三是资源共享,聚焦民生问题和群众需求,从人财物方面合力支持村居联动治理各项工作。四是文明共创,大力开展素质提升工程。五是难题共解,针对社区突出问题,D村与居委会反复研究探讨,整合各方力量共解难题。
2.2.2以居为主体的“村居联动”治理机制。J居委会与联动村委会主要实行“和谐6+1”工作模式。一是组织联建制度。J居民区党总支联合6家结对村党组织,通过各种手段,加强社区党员的有效管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二是信息联通制度。村委班子成员与居委班子成员通过接待群众、深入群众,准确把握居民的真实需求。三是社区联管制度。居委会整合结对村、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代表以及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形成居民区自治共治的整体合力。
3.“村居联动”治理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在D村和J居委會村居民中开展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问卷回收率92.9%。本研究还对D村和J居委会的4名村居“两委”干部进行深度访谈。通过调研发现,在“村居联动”治理机制运行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3.1村居民参与联动积极性不够
3.1.1社区归属淡。53.85%的拆迁群众,依旧认为自己是村民身份,66.15%的拆迁群众遇到困难时更偏向于向村委会寻求帮助。“村居民”大事小情仍然喜欢往村里跑的习惯使他们对居委会的要求置之不理,直接导致他们参与村居联动的积极性不够。
3.1.2观念转变难。“村居民”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转变比较困难,在农村养成的乱丢垃圾等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导致他们难以接受公共事务上的管理。
3.1.3社区融入慢。拆迁后,原本农村的熟人社会被打散,这导致“村居民”人际关系较为疏离,融入新社区不够,缺少同心协力治理共同家园的动力。
3.2村居联动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3.2.1缺乏政策支撑。村居联动工作没有规范性文件指导,因此有时开展工作会存在困难。由于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平级关系,开展工作中需要相互协商,不利于保持工作开展顺畅。
3.3村居联动服务管理不够精细
3.3.1村委会对“村居民”的关注度不够。村委会工作人员平均每年走访居民次数较少,有38.46%的居民反映无走访次数,另外加上居住分散的原因,村委会掌握信息也相对滞后,导致在服务管理方面会存在盲点。
3.3.2居委会管理工作不够深入人心
63.08%的居民认为居委会对其生活提供的帮助一般。原因是居委会工作人员缺乏农村工作的经验,对农村村民的了解程度不高,导致与“村居民”的交流困难。
3.3.3物业管理与居民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有6.15%的居民反映对小区物业很不满意。原因是雙方面的,村居民在拆迁前没有缴纳物业费的习惯,进入社区后潜意识中是不愿意缴纳物业费的,而物业公司收不到物业费也就不愿提供服务,最终导致了矛盾激化。
4.金山区转型社区“村居联动”治理机制优化建议
通过本次研究,对转型社区“村居联动”治理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4.1强化自治意识。一方面,应不断完善队伍建设,创新社区党员管理制度,让党员队伍成为社区自治的发动机。党员的民主测评结果在居民区与村委会同时“上墙”,切实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强化监督管理。建立有针对性的社区文明公约和监督制度,激发村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村委会改进福利和奖励机制,将村居民在社区中的行为表现与村委会福利待遇相挂钩。居委会对小区村居民每月进行评比和公示,加强村居民自律意识的同时促进自治与监督。
4.2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建议成立专门机构对村居联动工作进行统一指导,自上而下进行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在已有制度上进一步完善村居管理机制,建立联建共建机制、奖惩机制、协商机制等,明确村、居委会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分工,并形成合力,把村居职能做最大化扩展。
4.3优化管理机制。完善动迁小区资金管理机制,推进村集体经济与动迁安置小区、村居民自治的良性循环机制。以D村集体物业公司为参照,建立一个动迁村的村集体经济有机体,由村党总支书记为负责人,动迁村居民共管,接受村务、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探索村居民社区自治基金的运行机制,摆脱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中资金不足或过于受限制的困难,村集体经济盈利后,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取出一部分作为自治基金,由村居民进行基金用途的民主决议。
【参考文献】
[1]曾艳.城乡结合部转型社区治理的公共性困境及其重构[J].甘肃理论学刊,2017(04):79-84.
[2]康之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转型社区与治理转型[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05):68-74.
[3]吴军.转型社区的治理难题与实践探索——以北京大兴区“村改居”Y社区为例[J].社会建设,2016(04):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