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吉永
新课改背景下,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要注意深入发掘课堂中的情感资源, 引导学生在不同情感体验中获取文化知识、综合能力、情感三方面的全面提升。 情感体验对于人类思维形成与实践操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语文课堂教学打造成为“情感场所”,帮助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养成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可有效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情感教育平稳有序实施,强化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新媒体技术,集合教学内容,创设出内容丰富且含有充沛情感的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置身于实际情感中,直接、清晰地把握课文脉络,切实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借助情境,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反应,也就是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通过新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感知童年的情感。 对于文中描述百草园一草一物,乃至于“美女蛇”的神话传说,尤其是对阿长的怀念,无不充斥着作者对童年、百草园的怀念。 在对百草园进行着重描写这一部分,教师可辅以背景音乐“童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凸显童年的无忧无虑。 学生置身于轻松且富有情感的学习环境中,将他们带入到在百草园中,切实领悟到作者对这些地方的怀念之情,进而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个课下作业, 让学生观察小朋友玩耍时的动态与神情,为写作教学做准备。 在第二次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会积极踊跃发言,发表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小朋友的眼睛亮亮的,不会去考虑其他,玩的时候根本不会顾及其他事物……”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自身的感受,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进而写出真情实意的作文,这就归功于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教师应增强课文语言文字的解读,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对文章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 基于此,教师可借助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学生代入到实际情境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材中描述的情境, 充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与思想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将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以此实现新课改下情感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首先,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 引导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其次,教师可选择部分片段,或者让学生自由分组并自行改编课文内容, 让学生分别扮演 “父亲”“母亲”“二姐”“二姐夫”“叔叔于勒”“我”等相关人物,学生为确保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他们需深入文章内容,掌握人物性格特征,进而体会到课文中蕴含的情感。 通过角色代入,感受于勒的生活场景及周围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感受成年人的市侩与时代背景的不堪。 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强化对“叔叔”悲剧命运的理解,体会作者对叔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寄托,感受作者对这个悲剧社会的评判与深刻剖析,领会作者对整个社会前景的批判,在知识教学中巧妙渗透情感教育, 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与背诵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缺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阻碍着情感教育的实施。 基于此,为推动情感教育的贯彻落实,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促使其形成互动共享的学习习惯,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学习是一种开放型的集体学习活动, 教师需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促使学生能够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知识与情感观念,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效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与竞争意识。 例如,在《社戏》一文中,学生刚进入中学,其好玩、贪玩、爱玩的特性仍在,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 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热闹的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讲解社戏的由来、规模等相关知识,之后为学生设置一个具有开放性的话题, 引导学生自主讨论, 并与他人分享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与地理风情。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与情感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在学生讨论之后进行文章解读,使学生保持高昂情绪,端正其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 情感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积极作用。 推动情感教育的深化与发展,教师与学生都应作出相应努力, 建立平等、 融洽的交流互动关系,促进新课改的贯彻实施。 因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