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翀
一次送别经历,一曲琵琶演奏,一段凄凉身世,一回贬谪生活,碰撞成一首千古绝唱《琵琶行》。伟大的白居易通过对偶遇的琵琶女高超绝伦的演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生动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江州的愤懑之情。千百年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欣赏的焦点聚集到精美绝伦的音乐描写上,聚集到引发天下失意人情感共鸣的主旨句上,而忽略了文章一个重要意象“月”的描写。月虽只出现五次,却意蕴丰厚,精妙无比。《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汝询日:此乐天宦游不遂,因琵琶以托兴也。“饮无管弦”,埋琵琶话头。一篇之中,“月”字五见,“秋月”三用,各自有情,何尝厌重!可以说无月即无离别,无月即无音乐,无月即无身世,无月即无贬谪情,无月即无《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在开头送别时写月,巧妙渲染一笔。在枫叶飘飞、荻花凋零、凉风瑟瑟的深秋夜晚,诗人在浔阳江头和朋友饮酒作别。酒喝得不痛快更想着将要分别,离愁别绪顿时充盈心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一杯一杯的端起酒杯,一次一次地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黑夜茫茫,凉风习习,诗人不仅打了个寒颤。移眼望去,沉浸在茫茫江水中的一轮惨白的月影映入眼帘,冷月遥浸一江水,江水辉映惨白月。秋江冷月交相辉映,渲染出离别场景的空阔、深远、清冷与寂寥;也把秋意之浓烈,离别之凄苦渲染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也不禁顿生无限伤感;同时也为下文叙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和抒写诗人的迁谪漂流做好铺垫。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音乐描写过后写月,巧妙烘托一笔。诗人用生花妙笔将琵琶女演奏的过程详细而生动地描摹了出来,随着“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音乐在高潮中戛然而止。演奏虽然结束了,但美妙的音乐余音却久久萦绕于江水上空,而诗人的描写也还没有结束,再次把笔触伸向江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东船西舫人们仍旧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仿佛天地间都被这美妙的乐声感动而静止。此处写月既是环境描写,烘托了四周的寂静,又描摹出听众如痴如醉的状态,巧妙地烘托出琵琶女演奏的高妙,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在琵琶女自述身世后写月,衬托一笔。在风光无限的京城风流生活中年复一年,青春与容颜却悄悄的流失,老大了,只能嫁作商人妇,这是她命运的重大转折,凸显了哪个时代供人娱乐的歌妓必然的悲惨归宿。更可悲的是嫁为商人妇后仍旧不能求得人生的相守与幸福,因为商人重利轻别离,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己一人 “去来江口守空船”,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船的秋水凄寒。此处写月,抓住一个“寒”字,写出深秋夜晚惨月笼罩江船的凄清孤寂,更衬托出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在琵琶女自述京城风光生活后写月,插入一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这里以美好事物“秋月”与“春风”来写时间的流逝,“等闲度”表明琵琶女红极之时,年复一年地在欢笑打闹中度过,轻松随意地打发着时光的陶醉与满足,而不觉青春流逝,容颜衰老将至。此处借月反衬琵琶女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青春放浪,幸福人生的短暂,与后来的中年落魄形成对照,表现出人生的巨变。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在作者听了琵琶女的苦诉之后自叙身世时插入一笔。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诗人同病相怜,因琵琶女的不幸命运而自叙身世,感叹自己命途多舛屡受排挤,被贬之地偏僻潮湿,孤独寂寞知音难觅,身体多病卧居,再加上忧国忧民,心情自然沉重,怎么还有闲情雅意来沐浴春光,观赏明月呢?这里插入一笔,以“花”“月”来表明景象的美好,反衬的却是诗人孤独寂寞的人生处境。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教参认为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可算是明线;又写诗人的感受,可算是暗线。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
但笔者认为,月才是本诗的线索,诗人巧借月亮编织出了文章波澜。开头送别时,诗人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离别环境,在琵琶演奏后又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音乐的美妙,在琵琶女自叙京城风光无限的生活后插入“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凸显琵琶女的陶醉与忘情,自叙悲惨身世后用“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衬托其现实处境的孤独凄凉,在诗人的自感身世中再次插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反衬自己孤独寂寞的人生处境。可见,月成为了故事的典型背景,月串起了送别、演奏与身世感叹,月更照亮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湿漉漉的心,反衬出他们的离别之情,思念之苦,美好之愿。可见,是月真正编织出了文章波澜。
“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美的意象之一,独酌、寻友、思乡、团圆、羁旅、离别等,都可以在月上找到精神上的寄托。白居易巧妙地以“月”字统领全局,创造出孤、冷、寒的意境,让饯别在月下慢慢上演,让琵琶演奏在月下徐徐展开,让自叹身世在月下娓娓道来,空虚中蕴失望,惆怅中含感伤,清冷中藏凄凉,从而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对琵琶女高超技艺的赞美、对其悲惨身世的同情与自叹被贬命运的愤懑,都集中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上,从而激起了天下失意人广泛的情感共鸣。
总之,本诗不仅是写音乐的名篇,写离别的名篇,更是写月的名篇。本诗写月不铺张,不扬厉,三处描写,两处点写,恰到好处而又精妙无比。不写月,离别不会如此缠绵;不写月,音乐不会如此高妙;不写月,身世不会如此凄凉;不写月,意境不会如此美妙;不写月,情感不会郎朗相照;不写月,更不会激起广泛共鸣!巧妙写月,成为《琵琶行》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