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云
(山东青岛平度东阁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700)
糖尿病是我国目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特点[1-2],危害巨大。目前,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及饮食结构、肥胖人群增加等因素的影响[3-4],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随之而来的是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步提升,其中低血糖反应是其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5]。我们总结日常的工作经验,对老年人低血糖反应的紧急救治及护理措施进行了综合整理,现报告如下。
4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是我院内分泌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病人,其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60~83岁,平均(68.7±3.4)岁,糖尿病病程1~32年,平均(11.3±2.6)年,其中伴有冠心病者19例、伴有高血压病者16例、伴有视网膜病变者8例、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者11例、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者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紧急血糖检测,其血糖水平在0.9~3.1 mmol/L,平均(2.3±0.4)mmol/L,临床表现为乏力、心慌、汗出者31例,昏迷者2例,精神异常者4例,反应迟钝者7例,嗜睡者4例。
创建静脉通道,静脉推注50 %葡萄糖50 mL,并以5%葡萄糖溶液缓慢静脉滴注,每间隔30 min检查1次血糖水平,将其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上,对于昏迷患者及合并脑水肿患者给予甘露醇125 mL静脉滴注,并给予依达拉奉、奥拉西坦等脑神经保护剂以保护其脑组织,减轻脑损伤,同时对其血糖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保障血糖水平的稳定。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具备低血糖反应早期识别能力,注意严密观测患者的精神状态及活动情况,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低血糖反应,为紧急救治争取时间。掌握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好发因素,分析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具体因素,做好防治工作,避免低血糖反应再次出现。
强化血糖监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初期往往症状不典型,单靠临床症状难以及时发现,因此强化血糖检测成为及时发现低血糖的重要措施。强调在三餐前及睡前进行血糖监测。
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心理上往往合并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在发生低血糖反应之后,更是会加重其心理负担,而不良情绪本身对于其血糖稳定性影响较大,同时对于其日常行为及用药情况亦会产生影响,因而必须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的开展强调共性与差异性的共存[6-7],所谓共性是指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注意语速相对缓慢、态度和蔼可亲,注意语言、语气在情感交流中的作用。
安全护理: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出现精神状态的可能性较大,如合并躁动不安、谵妄等,同时乏力、心慌是多数低血糖反应患者的共有特征,此时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大大增加,因而护理人员要注意强化看护措施,将床档立起,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降低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重要措施[8]。进行适当的饮食、运动及用药指导,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的变化控制,了解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控制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对于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
41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当中,29例乃因药物使用不当引发,8例因饮食不规律引发,4例因运动引发。41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在24 h内恢复健康,1例患者因送医时间较晚,在出现低血糖昏迷后4 h方送达医院,治疗1周后仍处于深昏迷状态,后患者家属放弃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7.6 %。
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满意34例,满意7例,满意率为100 %,无不满意评价出现。
低血糖是糖尿病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当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严重者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形成不可逆转的损害[9]。护理工作是否到位也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会出现低血糖继发性损伤,如摔倒、坠床等。对于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而言,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其预后情况极其重要[10]。在本研究之中,我们对老年低血糖反应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从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指导,一方面能够有效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同时又能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以后的饮食、运动及用药情况进行指导,这对于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再次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观察的41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当中,40例患者康复出院,仅有1例患者因送医时间较晚,在出现低血糖昏迷后4 h方送达医院,治疗1周后仍处于深昏迷状态,后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后经电话回访,于归家14 h后死亡;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护理满意度为100 %。这充分表明,对于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实施必要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在短时间内恢复其血糖水平,尽早实施紧急救治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总之,我们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出现与药物、饮食及运动情况密切相关,尽早就医,积极实施紧急治疗措施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