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鹏,康婧
(1.河北省新乐市医院,河北 新乐 050700;2.新乐市中医院,河北 新乐 050700)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病症,脑出血、蛛网膜出血、动脉瘤破裂等疾病均是导致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且具有较高的致死风险[1-2]。在脑积水的临床治疗中,传统分流术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价值。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神经内镜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神经外科的治疗中,为术者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视野[3],手术效果也大幅度提高。研究将对我院收治的20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选取我院2013 年12 月至2018 年10 月收治的20 例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 例、女性7 例,年龄34~62 岁,平均(48.3±5.1)岁。
纳入研究的病例均根据适应证情况选择相应的神经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纳入对象均行全身麻醉,体位调整至常规仰卧位,并适当抬高患者的头部,以右侧脑室额角作手术入口[4],并借助脑穿针作穿刺处理,镜鞘在进入侧脑室的时候沿穿刺线进行,完成上述操作后再导入内镜。(1)脑室腹腔分流术:临床主要应用于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吸收障碍,一般情况下根据患者的脑室结构,借助内镜置入分流管并尽量避免对脉络丛造成影响[5],且脑室壁同尖端的距离一定要合理掌控;(2)透明隔造瘘术:该术式主要应用于侧室间孔梗阻引起的双侧脑室不对称,借助神经内镜选择透明隔相对薄弱且血管稀少的部位进行造瘘处理,通常情况下造瘘的直径控制在15 mm 以下[6];(3)第3 脑室造瘘术: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颅内压显著增高且合并出现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7-8],借助脑室镜对患者脑室额角体部的标志性结构作细致观察[9],于第3 脑室底部位置分别将灰结节及前池处打通,在无特殊情况时造瘘直径应控制在5 mm 以下[10]。
比较两组患者的好转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研究选取的20 例患者中8 例患者接受第3 脑室造瘘术治疗,其中好转7 例,好转率87.50 %(7/8),无效1 例,无效率12.50 %;9 例患者接受透明隔造瘘术治疗,9 例好转,好转率100.00 %;3 例患者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3 例好转,好转率100.00 %。
统计资料显示:研究中接受透明隔造瘘术及第3 脑室造瘘术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脑室腹腔分流术有2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00 %(2/20)。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目前神经内镜已成为脑积水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常用术式包括:脑室囊肿造瘘术、第3 脑室造瘘术、透明隔造瘘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不同术式的具体适应证有一定的差异,比如,第3 脑室造瘘术主要应用于颅内压显著增高并合并出现梗阻性脑积水的对象;脑室腹腔分流术则主要用于脑脊液吸收障碍患者;透明隔造瘘术主要作用于侧室间孔梗阻导致的双侧脑室不对称扩张患者。从临床实践来看,脑积水分流术会不同程度的对患者脑室容积造成影响,内镜手术患者前后脑室变化相对于传统分流术而言并不明显,或大小变化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另一方面,当患者的脑室容积减小,临床症状也会相应的得到控制。再者,需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杜绝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纳入的20 例患者术后共计2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分别是高热1 例和头痛1 例,其次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是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更有少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电解质紊乱、硬膜下积液等情况,但总体而言患者经神经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
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整理来看,研究选取的20 例患者中8 例患者接受第3 脑室造瘘术治疗,其中好转7 例,好转率87.50 %(7/8),无效1 例,无效率12.50 %;9 例患者接受透明隔造瘘术治疗,9例好转,好转率100.00 %;3 例患者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3 例好转,好转率100.00 %,提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效果显著。20 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2/20)且程度相对较轻,提示神经内镜手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研究得出结论:针对患者的适应证科学的选择神经内镜手术术式治疗脑积水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