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莉 宋晓环 姚晓媛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长春 130031
医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主发现问题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1]。而医学生综合能力的获得得益于平时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培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传统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尤其是随着无线移动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不能缺少的物品,据统计大部分学生每月使用手机上网的流量在300 Mb以上[3]。大学生生长在信息时代,不仅对外界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较强的独特的认知能力,同时对于各种信息技术更具有强大的操作能力。因此传统的板书讲解式课堂教学模式已提升不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新知的需求。
蓝墨云班课是北京蓝墨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开发的手机教学助手App。通过其丰富的模块设置,使教学形式不再单一,实现师生课堂内外的即时互动与反馈。
病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虽属形态学科,但内容上要比相应的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抽象、变化多。而病理学又是护理、临床等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必修课,因此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尤显突出。为增加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提高病理学的教学质量,课程组在前期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基础上与时俱进,在2017级护理专业学生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以第二次实验项目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实验教学内容为例,简要介绍蓝墨云班课的应用过程。
教师通过培训或自学等方式,充分了解蓝墨云班课的功能,学会相应的使用方式及技巧。教师为授课班级学生以课程名称创建班课,获得邀请码,通知学委让本班学生通过该邀请码加入班课,如2017级护理2班病理学实验班课邀请码为258133(这部分应该在病理学第一次实验教学前完成)。
因本次课内容涉及人体血液循环途径及血管性质及血液性状,因此需要了解学生在前期课程学习中对人体血液循环过程的掌握情况。可通过蓝墨云班课系统中的“添加活动”板块中的“测试”形式,出2道有关于血液循环途径方面的问题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学情(专业基础较差,但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及实际实验教学环境,进行本次课教学设计。重点突出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应用,并设计出本次课经验值总计多少,学生至少应该获得多少经验值才能达到学习目标(经验值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将直接影响结业考试)。
根据学情及教学设计情况,在蓝墨云班课“资源”版块上传有关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知识的临床案例及相应的视频、PowerPoint课件及实验标本图片及镜下图片等。学生通过观看并讨论资源,对第二次实验内容有所了解。
采用蓝墨云班课中“成员”板块内的“发起签到”提示学生开始上课。签到有三种形式“一键签到”“手势签到”“手工登记”。一般采用手势签到(如“Z”“L”图形签到等),并限制签到时间(一般给予15秒钟),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又可以很好地提醒学生要迅速进入上课学习状态。
应用蓝墨云班课中“活动”板块内的“课堂表现”形式选择学生对前期知识(本次实验课需要用到的知识内容)进行复习提问回答并给予相应的经验值(如体循环途径—2个经验值、血栓形成条件—2个经验值等)。一般对于积极学习的学生通常采用“举手”“抢答”的方式进行提问复习;但对于学习不主动的学生往往需要采用“选人”中“随机”“手动”形式进行强制性学习。
通过采用微课、视频、图片、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等多种教学手段,讲解法、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完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内容(肺瘀血、混合血栓、肾贫血性梗死等)的观察学习。
将实验观察中获得的镜下典型病变以图片形式上传到蓝墨云班课中“活动”板块内的“添加活动”中的“作业/小组任务”中,以学生互评的方式检测学生能否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典型的病理改变。
通过蓝墨云班课中“活动”板块内的“添加活动”中的“头脑风暴”或“答疑/讨论”形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临床病例分析,检测及加深学生对本次实验课中涉及的重点知识内容的理解及掌握。如,为检测学生对栓子的来源和去向的理解和掌握,可添加两个病例。结合本章知识内容试探讨:第一,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后可能会有哪些并发症出现(肺栓塞);第二,一心脏病患者突发脑梗死,则脑血管中的血栓可能来源于何处(心腔附壁血栓)。
任课教师时时关注班课中的“消息”板块,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解答,做到知识内容不拖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如今是信息时代,要求人人对信息技术都要有一定的操控能力,尤其是教师,否则将会被淘汰。对蓝墨云班课的应用,个别教师还没有完全掌握,甚至仅仅只限于签到考勤,这就大大降低了蓝墨云班课的使用价值。因此,教师应该在上课前通过集中培训、集体备课或自学等环节,了解掌握蓝墨云班课各版块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蓝墨云班课的教学辅助功能充分发挥作用。
教学资源除包括能体现教学知识内容的微课、视频、图片、PowerPoint课件外,还包括针对教学内容在网络上收集一些有正能量的实事事件或健康教育的资料,如“了解血栓,让生命流动起来”“吸烟不仅伤肺,还会让你‘伤心’”等,供学生观赏学习,获得教育。现在知识更新很快,所以需要教师时时关注教育前沿,捕捉前沿信息,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新进展。
蓝墨云班课倡导学生充分使用手机学习,尤其是在课堂活动中。多数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学习。但仍有自控力不太强的学生,上课时会偷偷使用微信、QQ聊天或玩游戏[4]。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当提醒,督促学习。
蓝墨云班课App虽功能强大,但为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不可忽略其他教学手段(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微课等)及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思维导图法、讨论法等)的合理采用。否则将会使学生感觉教学形式单一,很快会产生厌倦感。
每次实验课后教师均会在蓝墨云班课“活动”板块内给学生留下相应的作业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作业,教师除规定学生必须按时完成外,还要及时对作业进行批改。当然这要消耗教师的休息时间。有失必有得。虽然失去了休息时间,但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及处理学生的“消息”问题,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次课的准备提供了一手学情,得远远大于失。
蓝墨云班课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已近一年,调查问卷显示,93.6%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认为应用蓝墨云班课组织实验教学,在获得经验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病理学知识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知识内化[5,6];在动手观察病理切片及病例讨论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主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在利用资源学习、验证性实验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掌握了知识获得的途径和方法,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