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璇 张元珍 陈雨柔 熊瑶 张蔚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各个行业的层次与结构,这其中也包括教育。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顺应着国家的指导方针和社会潮流[1]。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如何将妇产科学发展的更好、更强并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受益,这是值得我们努力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妇产科学医学生的培养是关键且重要的一环,而妇产科的临床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对妇产科临床教学模式有着新的探索。
医学教育在我国被认为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面临着“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2],落到实处就是要研究“学什么、在哪学、怎样学”。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是首先通过课本和课堂来完成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接着通过医院科室轮转的见习和实习来完成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打破了这样的教育模式。首先,“互联网+”将医学学习资源进行了优化和整合,跨专业、跨地域、跨时空的学习资源被整合成多种学习形态,使学生能够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合理利用自身的时间来完成学习,同时也实现了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3]。其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医学教育的师生关系、学习方式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由“知识传授型”转变为“互动对话型”,老师们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医学知识。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自主的学习相关知识并与老师进行讨论。同时,考核体系也不再仅仅是通过试卷分数来分高低,“互联网+”时代下有着模拟考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着评判。最后,“互联网+”时代也改变了医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室不再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医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可以在模拟器上进行临床的操作学习,可以通过远程会诊了解到更多的病历等。“互联网+”时代推动着医学教育的改革、提高了医学教育的质量、培养了创新型医学人才。
医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后进入临床,临床教学成为妇产科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个过程是让医学生真切的接触患者并进行实战,从而对妇产科进一步了解[4]。其中,临床理论的学习(教学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等)让学生能够整体认识妇产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互联网+”与妇产科临床理论教学表现为如下几种形式。
大型网络开放式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以在线的方式发布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和精品性[5]。微课堂同样是利用网络平台,将疾病相关的知识点融合成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视频上传于微信来达到教学的目的[6]。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出现为临床小讲课提供了便利。通过这两种方式,医学生们在遇到临床问题时可以随时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可以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移动查房利用的是移动查房车,移动查房车储存有妇产科所有在院病人的病历信息,可随时将某一患者的检查报告以及病历投影于墙面上,供所有教学查房的医师及学生查阅。传统的教学查房由住院医师汇报病史,上级医师点评和降解,学生们在前期熟悉病例时因对疾病的不了解而存在遗漏重要信息的情况。移动查房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上级医师在点评时可以及时指出诊断疾病的重要信息并同时现场更改住院医师书写的病历,而且移动查房车还可以将上级医生查房中讲解的引申问题同样现场展现给大家,有利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妇产科经典病例。把握好每一次教学查房的学习机会,学生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远程医学融汇了计算机信息网络、信息通信和多媒体技术[7],远程会诊和病例讨论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无论医院处于怎样的等级,某一家医院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妇产科病例,这给医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局限性。远程会诊、病例讨论的出现让大家共享了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妇产科病例,让学生们开拓了视野并且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在远程会诊及病例讨论环节中,会有其他学科的专家参与进来,大家交流各自的想法,这给学生们有了较深入了解其他学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各类评教APP 的问世也改变了传统的评教模式,对学生和带教老师之间起到了双重监督的作用。带教老师可以在评教系统上考察学生实习的到岗情况,还可以在系统中给学生布置相关思考题来考察学生对某一妇产科疾病的掌握情况。学生在评教系统中可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评价,还可以对带教老师的带教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们还可以在留言区对带教老师进行提问或讨论。以评教APP 为媒介,将带教老师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妇产科是一门必须具备实践操作性的临床医学科,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8]。因为妇产科涉及到患者的隐私部位,这给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特别是男学生,常常因为自身害羞以及与患者沟通不畅而丧失了实践操作的机会,也对妇产科学丧失了兴趣[9]。“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学生的临床实践培训带来了契机,各种模拟训练在学生中展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3D 打印技术是以数字模型数据为核心,以逐层打印的方式将与实物相同的模型展现在我们面前[10]。通过3D 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正常的器官(如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学生不再只是从书本或视频中了解基本的解剖结构,而是能够从三维立体的视角认识这些器官,对学生在学习实践操作以及观摩手术时对操作步骤和手术步骤的理解相当有帮助。3D 打印技术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打印出病例状态的模型,这加强了学生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学生还可在模型上进行操作练习。3D 打印模型的应用避免了学生因害羞或性别而丧失的动手机会,增加了学生学习妇产科的乐趣。
在妇产临床实践教学中,在模型上进行操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模型只能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步骤,不能及时指出学生的操作问题所在,而模拟训练器则规避了这些问题。随着目前科技水平的发展,妇科手术也进入了微创时代,然而掌握腔镜技术需要学习曲线,学生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很难亲身接触到腔镜操作,腹腔镜模拟训练器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任何问题,训练器会第一时间反馈,还可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评分。甚至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为学生提供机器人手术训练器,让学生对前沿的先进技术也有一定的了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模拟治疗平台依托的是现在的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背景,将所有妇产科疾病以及治疗措施、患者的生存结局等录入平台,模拟治疗平台甚至还会设置治疗场景(如街边、门诊、住院部等)来评判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学生进入模拟系统,会有模拟患者出现并可与学生对话,学生将在模拟治疗平台完成问诊、诊断、治疗,如遇到后穹窿穿刺等这样的重要妇产科操作,学生需输入关键操作步骤。系统根据学生的指示来显示患者的预后,并对学生的治疗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就算两个学生的治疗结果相同但因为治疗方式的不同而会出现不同的分数。模拟治疗平台综合考察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成果也进行了客观评定。
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哪一种数字平台还是模拟器械,运用的都是“互联网+”技术来建立积极的、健全的、制度化的临床教学运行机制[11]。医学生及带教老师享受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高效、便利、互赢的学习氛围。但是,如何正确利用数字平台和模拟器械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有研究学者指出,因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自我规范意识不够,互联网的双面性及迷惑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12]。还值得关注的是数字平台及模拟器械的后续管理,如怎么应对高峰时期平台系统瘫痪、数字平台出现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垃圾广告、模拟器械数据未及时更新等问题。总而言之,将“互联网+”技术正确的引入妇产科临床教学,形成全新的妇产科临床教学模式,这会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都提高,同时也提高着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和医院的教学水平,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培养素质优良、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妇产科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