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费县人大常委会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相融合,建立“费县人大常委会预算在线监督系统”,通过“科技+制度”提高预算执行监督效率,全面提升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水平,努力管好人民的“钱袋子”,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全省预算在线监督系统建设唯一试点县。
去年底,省人大新闻媒体采访团赶赴费县,实地探究预算在线监督系统的神奇之处。
记者从费县人大常委会获悉,预算在线监督系统设立了一个融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监督为一体的查询端口,与县财政局联网,获取财政预算支出数据,能够实现预算执行、项目监控、决算分析、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政府资产、审计整改、预警防控、资料查询等九大功能,为县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预算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数据。此外,县人大常委会将“互联网+”融入人大工作,建设了集代表履职服务、代表履职评价、代表互动交流三个平台和费县人大网站于一体的“一网三平台”,实现了市、县、乡三级代表履职网络全覆盖、服务全方位、使用全天候。
费县人大常委会以信息化建设作为人大监督创新改革的突破点,实现了对财政预算的全程动态监督。对此,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召勇说:“人大对财政的监督原来基本上是一种静态监督,时效性不是很强,同时也是被动的,实行在线监督改变了这种状态。”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东霞介绍,系统将预算监督工作日常化,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重大项目支出设置了“红灯”预警功能。从平台上可以查到各单位的每一笔款项,财政系统何时拨付、单位开支明细、经办人,甚至发票的金额、编码清清楚楚。对于正常的开支、正常的工作运行,系统不会有反应,但是一旦超过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设定的预警值,系统就会对这项开支亮起“红灯”。
2017年底,预算在线监督系统发生“红灯”预警。原因是县某中专学校学生公寓楼建设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度与预定时间进度不符,拨付资金过慢。对此,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副主任陈庆梅表示:“主要是系统显示的开工日期还没有,资金拨付量比较少,所以它自动预警为红色。我们接到预警后,专门组织了一个调研组,对该项目建设进行专项调研。经过分析研究,县人大常委会把年初预算的资金进行了调整,用在其它的一些急需的项目上。”
“蓝灯”是系统中设置的另一项重要功能,即审计监督。系统可以查询每一年度、各个单位的审计整改情况。过去一年听一次审计报告,监督难免滞后,并且人大代表只能从面上了解报告中的数据。而通过预算在线监督系统的审计模块,代表们可以看到三个小蓝袋子,分别装着前三个年度的审计结果。打开一个年度的蓝袋子,被审计单位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整改,一目了然,实现了监督无盲区。
费县人大常委会预算在线监督系统的成功创建应用,在全省人大预算审查联网监督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费县样板”,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力推动了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